百度投資人會議上被點名10次!集度承載了百度多少期待?
11月17日晚,百度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百度第三季度財報投資人電話會議上向投資人全面深入的介紹了百度第三季度的發展,“增長”仍是這家ALL IN AI科技企業的最大的談資。相較於外部環境的總體增速放緩,百度的各業務板塊穩中有升。新任首席財務官羅戎先生在具體介紹了各業務三季度財務表現的同時,也對今年四季度給出了展望,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營收預期將在310億人民幣到340億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率為 2% 至 12%,該預計下百度核心收入將同比增長 5% 至 16%。
與本年度前三次投資人電話會不同的是,隨着今年三月份成立的集度汽車以超越市場預期的表現陸續完成各項造車前期工作,百度旗下的造車公司集度也成為了本次電話會議的焦點之一。因此李彥宏也花了不少精力和篇幅對集度的進展做了更詳細的説明。
相較於專注技術研發和造車進展的集度CEO夏一平對外“惜字如金”的態度,李彥宏倒是非常大方的將集度未來的“亮相”時間和“上市交付”時間給出了明確的時間節點。集度目前的進度是:“集度通過百度強大的智駕、智艙、智雲、智圖的優勢生態取得了快速發展,首款概念量產車型的全尺寸油泥模型已完成了風洞測試”。最重要的信息是李彥宏稱:“集度將在明年北京車展亮相併向市場首次展示其智慧座艙和智能駕駛的能力,預計將會在2023年實現大規模量產交付”。同時李彥宏還特別強調對於集度的信息和期待,並明確會在未來會推出更亮眼的車型。
集度,一個尚在初創階段的新品牌,李彥宏為何在電話會上多達10次提及?
是市場不斷提升對於智能電動汽車的認可度後,百度內部的戰略重心二次遷移?
還是隨着各大科技企業紛紛加入造車大戰後,百度不得不加快節奏確保處於領先地位?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集度的“快”超出了百度和市場的普遍預期。
101天,首款輛車車油泥模型亮相,取名“黑森林”。造型設計初步成型,設計方案逐步優化。
129天,集度研發團隊已基於確定的造型設計方案,進入工程開發階段。
182天,集度第一款產品完成了全尺寸的油泥模型風洞試驗,意味着整車設計已經確定,正在進行工程開發和設計優化。
207天便推出SIMU Car(模擬樣車)開始智能駕駛軟件研發及動態訓練,並將在2021年底實現城市域和高速域智能駕駛,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以上的羅列還只是從集度已經公開的信息中搜集整理,也許集度的快遠不止於此!就連一向沉穩內斂的吉利副總裁楊學良也通過微博感嘆集度的研發速度,“夠快”!
那麼問題來了,集度作為一家成立才8個月的造車新勢力公司,雖然有着各行業的大咖加持,但既沒有傳統OEM對於整車製造的絕對雄厚實力,也絕非指把目標定位在“普通、普及”這個層面而是立志要造領先行業的“汽車機器人”。其背後有着怎樣的不同造車理念支撐集度以創造行業記錄的速度使得百度和李彥宏如此重視呢?汽車機器人的定位又是什麼新鮮的概念呢?
集度汽車機器人有三個主要能力:自由移動、自然交流和自我成長。
1. 面向L4級別的智能駕駛能力,讓汽車機器人能“自由移動”;
2. 多場景下的人車交互及語音語義的精準識別,讓它與人能“自然交流”;
3. 最後基於AI 、大數據驅動,機器人可以自我學習和迭代,讓它能“自我成長”。
集度“汽車機器人”的快速成長分為三個階段,就好比人成長過程中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階段,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集度採用“敏捷開發”的模式,即通過“需求-開發-測試-發佈”不斷的提升能力。
1. 在小學階段(SIMU1),是培養學習習慣和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集度會關注於智能輔助駕駛的基礎能力建設,包括軟件架構及相關基礎功能邏輯的開發,並與底盤進行適配。經過3個月時間(也就是12月底)在年底,其就可以具備一些城市域及高速域的基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實際上SIMUCar落地開始測試是在集度成立的第六個月;
2. 在中學階段(SIMU2),是逐漸的提升並形成基礎能力的時期,在這個階段,集度的整車會具備面向L4的“JET”電子電器架構,包括域控制器和相關的傳感器,也都會達到量產的狀態。在這個時期,一些基礎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包括ADAS功能,泊車,智能交互,點到點的閉環都會逐漸達到量產狀態;
3. 在大學階段(量產車驗證),是提高專業技能與培養自我學習能力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是軟件系統與整車正式聯調,在這個過程中,會針對更廣泛的場景進行專項能力的提升與打磨,並逐漸賦予系統自我學習/進化的能力。
而傳統車企在新款車車型研發過程中,往往會把 Mule Car(騾車或者試製車)階段更多的是關注動力總成和底盤總成的整合測試,因為動力總成的開發週期很長,需要在很早期的時候就進行”騾車測試”。而在軟件層面的開發和測試往往放在整車量產的後期才開始進行,這裏的後期一般是指在車輛基本定型,“三大件”即發動機、變速箱、地盤都完成量產件定型階段,也就是正真量產前的6-12個月。
但是隨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軟件的複雜度發生了質的變化,整車技術與工程核心正從傳統硬件層面轉移到軟件層面。原先傳統的先進行硬件研發,再進行軟件研發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車輛對於智能化的需求。因為隨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軟件的複雜度,特別是底層軟件的基礎能力複雜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原先傳統的先進行硬件研發,再進行軟件研發,留給軟件團隊的實車開發驗證時間很短,SOP之前保證少出bug就不錯,更沒精力開發新功能。因此注重前期基礎核心軟件整合的 SIMUCar 自然而然地應運而生。
最後再解釋下SIMUCar和Mule Car是不同的。不僅僅是改制方法不同,其開發目標也是不一樣的。
SIMUCar模擬的是一個可以進行軟件研發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環境,提供了集度面向L4級別駕駛自動化能力的電子電氣架構,可以理解為它是未來汽車機器人的神經網絡。基於這個神經網絡及SOA,可以實現軟硬件解藕開發,從而使集度和Apollo的工程師能夠提前在模擬的整車環境上提前開展軟件量產開發,並持續優化迭代。 而在軟件迭代的同時,硬件基於整車開發流程也同步進行優化。同步的軟硬件迭代、優化,大大提高了智能車的開發效率。
有了“智能前置”的造車理念,相信在不遠的2023年集度一定會交付一款用户體驗最好、兼具質量和成本優勢、定義中國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汽車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