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楊宏彬
在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後,貝殼迅速找到了應對的策略。
5月5日,據港交所披露,貝殼控股有限公司(NYSE:BEKE)將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高盛、中金公司。
公告顯示,貝殼A類普通股預期將於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開始,以每手100股A類普通股在香港聯交所進行買賣,交易將以港元進行,股份代號為2423。
據瞭解,貝殼此次回港採用的“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融資,無發售環節,適合現金流充裕、無迫切融資需求的企業;雙重主要上市指公司已在另一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情況下,在香港市場按照當地市場規則上市,兩個資本市場均為主要上市地,即使在一個交易所摘牌,也不影響企業在另一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貝殼此次赴港上市,與半個月前的SEC公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的認定名單有一定關係。4月22日,SEC將貝殼列入“預摘牌”名單。這意味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如果貝殼連續三年均未向美國開放審計底稿,將會被限制在美股交易。
事實上,自今年3月以來,已經有六批共128家中國企業被列入“預摘牌名單”,而其中前三批企業均已被轉入“確定名單”,其中包括再鼎醫藥、微博、愛奇藝和富途控股等11家企業。
彼時有業內人士指出,被列入“預摘牌名單”的企業或需要做好保險工作,類似在港股等市場尋求新平台上市,以防範美國市場管制帶來的衝擊。在這一點上,貝殼的應對可謂迅速。
投票權“大挪移”
貝殼在紐交所上市的時間,是2020年8月13日,至今還不到兩年的時間。
根據彼時的招股書顯示,IPO前,貝殼集團所有高管及其董事共持有公司51%的股份,其中左暉通過Propitious Global HoldingsLimited公司持有28.9%的股份,但擁有46.8%的投票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同時,騰訊及其相關實體、軟銀旗下投資公司SVF II Shell Subco(Singapore) Pte. Ltd.、高瓴資本及其相關實體分別持有貝殼12.3%、10.2%和5.3%的股份。
此番登陸港交所,貝殼的股權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2021年5月20日,年僅50歲的貝殼創始人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離世。5月24日晚間,貝殼找房宣佈,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及執行董事彭永東接替左暉擔任貝殼董事長一職,同時宣佈左暉為公司“永遠的榮譽董事長”。
左暉去世後,其直系親屬繼承了其在海外信託旗下的所有持股權益,同時她放棄了這部分股份對應的投票權。2021年7月28日, Propitious Global Holdings Limited不可撤銷地授權“百會合夥”——行使由Propitious持有的公司8.85億股B類普通股所代表的投票權(委託投票權)。
百會合夥的合夥人則是貝殼找房的高管彭永東和單一剛,後者是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兩人均是左暉長期的合作伙伴。
截止2022年2月28日,貝殼(NYSE:BEKE)的主要股東定格在:Propitious Global持股24.80%,騰訊持股11.50%,軟銀持股6.1%,彭永東持股3.1%,單一剛持股1.3%。
而在港交所披露的文件中,主要股東股權稍有變化,Propitious Global持股為23.3%,較美股低1.5%;騰訊持股10.8%,較美股低0.7%;彭永東持股4.8%,較美股高1.5%;單一剛持股2.7%,較美股高1.4%。
據披露,彭永東和單一剛擁有的投票權分別為22.5%、10.2%,如果算上Propitious Global委託於百會合夥的17%投票權,彭、單二人合計持有49.7%投票權,這是自貝殼上市以來,二人所持投票權的峯值。
赴美上市前,貝殼三大創始人左暉、彭永東、單一剛擁有的投票權分別為46.8%、3.6%、1.6%。上市後,三人投票權多次發生調整。截止2021年2月28日,三人擁有的投票權分別為81.1%、1%、0.4%;截止2022年2月28日,左暉妻子、彭永東、單一剛的投票權調整至64.4%、9.5%、4.1%。
除了高管股東投票權的大挪移,貝殼的外部股東變化也十分明顯,騰訊持股微降之外,軟銀及高瓴資本已不在架構中。據瞭解,高瓴資本曾拋售過貝殼的股票,截至2021年2月28日,高瓴資本在貝殼中的持股比例為5%,投票權為1.5%。而截止2022年2月28日,貝殼的主要股東中,已不見高瓴資本的身影。
此外,還有一地產巨頭也多次減持過貝殼。根據此前報道,2021年下半年以來,融創開始連續減持貝殼股份,合計減持4535.2萬股貝殼A類普通股,合計套現10.84億美元。
荊棘叢中尋路
貝殼的高光時刻,登陸紐交所是其中一個。2020年8月成功登陸紐交所後,貝殼成為了阿里、京東、拼多多之後第四大的中概股。上市之後,公司股價一路上漲,市值曾一度突破千億美元。
但好景不長,2021年以來,貝殼股價一路下行,總市值已經跌至170億美元左右。這一年,貝殼猶如在荊棘叢中尋路,充滿波折與艱辛。
2021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地產中介貝殼找房啓動反壟斷調查。但貝殼方面回應稱,此事為烏龍事件。貝殼在收到消息後,立即開啓了自查,結果發現市場監管總局並未發佈相關信息,該媒體所指反壟斷調查所言不實。
消息並非空穴來風,早在同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集中公佈互聯網平台企業《依法合規經營承諾》(第三批),其中就包括貝殼、愛奇藝、噹噹、去哪兒等。
在陷入反壟斷風波的同時,貝殼又遭遇了創世人離世的重創,讓公司的股價更是雪上加霜。之後,市場便頻頻傳出貝殼大面積裁員的消息。針對裁員傳聞,貝殼曾回應稱,2021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對上海地區金融等部分業務進行調整。
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貝殼又遭遇“渾水”攪局。12月16日晚間,渾水調研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在其官網發佈了一篇對貝殼的沽空報告,認為貝殼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就像瑞幸咖啡一樣存在大量欺詐行為。
該報告發布後,貝殼股價瞬間大跌10%。12月17日晚,貝殼找房回擊渾水做空報告,認為該報告毫無事實依據,存在大量事實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誤導性猜測和解讀。報告也顯示出渾水對中國的房產交易行業缺乏基本的認知。
在經歷諸多波折後,貝殼的業績也受到了很大影響。2021年總收入為807億元,同比增長14.57%;淨虧損5.2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18.87%;毛利率從23.9%下降至19.6%。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貝殼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561億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介紹上市雖然在上市時並不融資,但正因為實現了首次上市或者兩地、多地上市,股票的流動性得以提升,一方面有利於股價和市值,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公司後續的資本市場策略與各類融資行為。”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