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年化利率4%以上已難尋 民營銀行攬儲壓力加大

  去年年底,監管層開始對存款利率進行嚴監管,叫停靠檔計息等違規存款產品的發行、禁止地方性銀行通過互聯網平台突破存款地域限制等,如今效果已經顯現。

  《證券日報》記者查閲了十幾家民營銀行App,發現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正在呈現新變化。一方面,以前週期付息的產品,不是被下線就是處於售罄狀態;另一方面,民營銀行各期限的存款產品利率大多下調,其中部分民營銀行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不足4%。

  民營銀行高息攬儲被整頓,未來出路何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銀行、中小銀行,未來發展方向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憑藉自身優勢,深挖市場需求,中小銀行本身有普惠特性,未來需要提升風控能力和經營能力,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未來較長一段時期,銀行仍是我國最為主要的融資渠道,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銀行作為服務行業,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如何解決客户痛點,滿足客户對服務高效、便捷、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是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着力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提升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部分民營銀行5年期

  存款產品利率不足4%

  目前我國民營銀行的隊伍正在持續擴容。2014年12月份,微眾銀行獲得由深圳銀監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至今,民營銀行數量達到19家。

  由於民營銀行缺少線下網點和攬儲場景、用户羣體少,因此,多家民營銀行攬儲主要以自營渠道為主,通過低起存、高利率的存款產品積極營銷,緩解攬儲壓力,也一度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但近年來,監管層先後出台一系列監管政策,無論是加強監管互聯網平台存款業務,還是整頓結構性存款、叫停靠檔計息存款,都對民營銀行形成了約束,導致民營銀行部分存款產品利率下調甚至下架。

  在一家民營銀行App上,《證券日報》記者看到,其5年期存款年化利率僅為3.9875%,而此前動輒4%以上的存款產品已銷聲匿跡。另一家民營銀行手機銀行App顯示,該行此前利率較高的週期付息、靠檔計息產品已經全部下架,此前存款利率在4.7%左右的1年期存款產品已經消失。目前,該行1年期存款利率僅為2.25%。

  華通銀行也對“福e存”系列產品進行利率調整,此前“週期付息”存款產品已經不見蹤影,目前該行存款產品年利率多數在1%至3%之間,只有3年期以上的存款產品年利率在4%以上。

  與此同時,部分民營銀行也正進一步拓展銀行存款產品種類,開始代銷理財子公司產品和發行大額存單。《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部分民營銀行手機銀行App等渠道上,可見到其代銷理財子公司產品和大額存單。例如,在微眾銀行的手機銀行App上,有關理財子公司產品就有6款,利率在3.4%至4.65%之間。除此之外,該App剛上新的兩款3年期和5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分別達到了4.05%和4.125%,且限量發售。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民營銀行存貸理財類基礎金融服務產品線較為豐富,包括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代銷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代銷基金信託和保險產品等;但更多的民營銀行App上,僅有寥寥幾款定期存款產品和貸款產品。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監管之前對民營銀行高息攬儲現象進行了整治,所以民營銀行對高利率的存款產品進行下架處理,但民營銀行存款來源收縮,影響其存貸利差業務,民營銀行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新的存款來源。

  專家:

  拓寬民營銀行資本補充渠道

  自2014年底國內首家民營銀行籌建開業以來,針對民營銀行的規範發展,監管層先後出台了多項扶持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經歷6年多的探索和發展後,民營銀行普遍實現盈利,但各家民營銀行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仍面臨發展瓶頸。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已經發布2020年財報的17家民營銀行(2家未發佈)經營數據發現,2020年17家銀行存款增長出現了較大的分化,其中,同批次開業的銀行之間存款餘額差距拉大;而互聯網類型銀行、非互聯網類型銀行之間的存款餘額差距也在拉大。

  對比17家民營銀行2020年存款增速,其中新網銀行、金城銀行存款增速為負,分別為-20.56%、-17.36%;5家銀行存款增長超過100%,分別為網商銀行、中關村銀行、新安銀行、華通銀行、裕民銀行;眾邦銀行、民商銀行存款增長超過50%,其餘8家增長在50%以下。

  “2020年各家銀行存款增長的分化,主要由於各家銀行獲取存款的渠道存在差異,這其中,互聯網類銀行存款增長相對較快。此外需要看到,疫情對各民營銀行經營產生了不對稱衝擊;國內監管環境發生改變,同業競爭激烈。”周茂華對記者表示。

  在強監管、獲客難、發展業務受限的背景下,“民營銀行一方面要拓寬資金來源,向大銀行融資,發行公司債進行社會化融資;另一方面在存貸業務受限的情況下,積極開展中間業務。”盤和林表示。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商業銀行需要釐清自身的業務結構與規模佔比,通過加強同業融資來緩解監管帶來的衝擊;要認真評估監管指標,如流動性匹配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核心負債比例等重要監管指標,進行壓力測試;要加緊平衡收入結構,做好客户精細化運營,大力發展自營渠道,通過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新型方式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地方法人銀行應堅守本地定位,在自身的能力範圍內精耕細作。(記者 彭 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0 字。

轉載請註明: 存款年化利率4%以上已難尋 民營銀行攬儲壓力加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