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麥論解盤:測試考驗3312點 周K線須穩定力守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陳少川

本欄前面分析談到只要周K線明顯屬於漲勢,通常在“週三午盤之後就會拔高上漲”。倘若週三沒有漲,週四早盤也會明顯高開後再上漲,完成周三應該有的漲勢。如果連週四都沒漲,也可以在週五收周K線時強勢拔高上漲,原因是——因為周K線偏漲有關。

是否周K線上漲就一定會如此?本欄針對過去演變所做的歸納統計發現大概率如此,所以採用類似模型解讀時會特別説明演變特徵。從週三最後收盤結果確認——“午盤後沒有拉高作價上漲”,倒過來是反手下殺,其中證券板塊的跌勢與跌幅最為明顯,是不是有變呢?

週一及二的講解中談到“週三午盤後會莫名其妙的漲起來”,這是推導論述分析判斷的脈絡講解,依循的是“周線為主”的解答方式,最重要是本欄忠於自己的模型分析,講解在前,至於結果如何?讓市場來證明。對本欄來説,提前講解會面臨對與不對的兩個結果,

講對了會有股民説“好厲害”,其實也不存在“厲害”,只是採用統計歸納提前解讀而已。

結果不對時難免會有其它意見,例如有微博讀者反問“不是説證券會莫名其妙拉起來嗎?”顯然結果讓他失望。漲不漲並非本欄説了算,市場才是最終的老大,明白這個道理根本不會對本欄的任何解答有意見,當然也不會認為本欄“天天做夢吧”。所有分析不過就是統計歸納後的概率傾向,這一點在前面多次分析中多次談到。

可惜讀者健忘,難免會因為結果與本欄看法有出路會不時提出類似疑問,對事後結果有不同意見也是常態,差別在於本欄講在前,等到結果確認後再提反問,雖然看起來是負面表述但立意良善,至少給本欄多些警示,也是不錯的鞭策,遇到實際狀況不符合時知道如何調整應對,畢竟市場的演變不可能會依照本欄的講述,講對了不必欣喜,講錯了也不必在意,它就是一個過程,不同觀點意見的分享而已。

本欄在提到統計歸納時都會強調“例外允許”,這是比率問題,會有一定的狀況發生,並非經常性狀況,如果是經常性發生就叫“常態”,這就是統計原則,只要明白統計歸納的概念,根本不需要加以説明解釋,而且不需要提出意見。有不同意見討論是正常,對於實際結果狀況不必過度要求。

量潮的應用在於趨勢的研判,不管任何指數及個股的應用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大盤成交金額及手數有其一定的影響層面,個股也有不同的狀況演變,即使大盤下跌也有個股逆勢上漲,4025只個股總有不同演變,不可能所有股票的漲跌都一模一樣,這就是差異化變數。大盤趨勢向下不會因為某幾個板塊逆勢對抗而改變,正如週三早盤由保險、銀行及證券板塊對抗下跌,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證明整體市場趨勢的演變才是正途。

從週三開盤的“人氣傾向及板塊動向”判斷,可以清楚看到賣盤的加重,尤其是上午11點後下跌個股有增無減,到下午盤更弱,是一路壓低再壓低,最後30分鐘的下跌動作是一日中最大的幅度,最後殺跌到最低收盤。94個板塊只有2個板塊紅盤,跌幅達到0.618%以上的板塊有83個,這樣的絕對偏向下跌特徵通常跌幅應該會超過1.618%以上,但週三只下跌1.12%,顯然跌勢偏少。

從7月6日拔高上漲橫向運行至今107個交易日,換手率88.78%,累積成交金額達到416282億元,對比周三流通市值365193億元,顯示換手率未達100%但成交金額早已大於流通市值,顯示這段時間動用過多資金推動,資金動能耗損過大,每一筆資金投入產生的效率及效益不彰,平均成本在3352點,到週三還有微利。這個特徵説明,如果試圖拉高上漲會造成一定的獲利了結盤賣出壓力,顯然這是為何不強勢拔高上漲的關鍵。

採取再次回測洗盤清洗浮籌應該是更好的操作選擇,通常俗稱“甩轎”,即負載太重,不震出一些浮籌“減肥”確實不容易強勢拉高。倘若試圖在這樣的結構中拔高需要動用更多資金投入,在年底前近年關,通常會計年度結算之前,很多資金必須先“還舊借新”,一些負債比率高的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殷切,通常會擔心“還舊款”後貸不到“新款”導致資金鍊斷裂。

這些狀況在一些需要大筆資金週轉的建築行業中特別明顯,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年”,從年初至今多少行情受到嚴苛考驗,今年的年關會特別難過,必須謹慎看待有關狀況的發展與演變。不僅是企業如此,即使是個人收入與現金也大減,就算看到股市確實有上漲的機會也可能有心無力。

比較A股與外圍股市,它們的經濟基本面都沒有我們好,但股市卻可以一而再的拉高上漲讓人羨慕不已,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股市是經濟櫥窗,為何A股市場無法反應經濟實力呢?顯然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