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知識產權,中國真的很用心!”
圖①:2020年11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在遼寧大連開幕。
劉德斌攝(人民視覺)
圖②:山東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會組織知識產權特派員為園區企業“會診”。
資料圖片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製圖:丁怡
2020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了《2020世界知識產權指標》。這份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在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等指標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一。報告指出,“中國繼續在世界知識產權領域發揮引領作用並作出巨大貢獻。”
成績來之不易。近年來,中國逐步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增強系統保護能力。在中國知識產權發展之路上,每一步努力都是精彩的故事。
激發創新活力——
“用專利造出‘爆款’”
10年前的一次遭遇,讓李小芳“因禍得福”。
2010年,李小芳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創辦了鋰安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生產鋰電池及保護板。工程師出身的李小芳,擅長鑽研技術,很快就研發出一款電動自行車鋰電池保護板。
出乎李小芳意料的是,這款產品面世後不久,市面上就出現了仿製品。“仿製的產品跟我們的一模一樣。”李小芳向記者説,“但我們拿它沒辦法。”
因為李小芳沒有給他的產品申請專利。那時,他完全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這次遭遇後,李小芳開始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公司每年都要申請專利。到2020年底,我們已經擁有了15項實用新型專利。”李小芳説。這個專利數量,對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小公司而言,是個不錯的成績。
這些專利給李小芳帶來了驚喜。
就在李小芳和同事們忙着研發的時候,寧波市的另一家企業正忙着找供應商。這是一家生產電熨斗的企業,2019年,他們想推出一款鋰電池熨斗。熨斗需要的鋰電池功率大,但體積又要小,這就有技術難度。找了很長時間,這家企業還是沒找到合適的供應商。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小芳得知了此事,他將自己公司的一些專利發給了這家熨斗生產企業。很快,對方有了回覆:趕緊生產一個樣品出來。
一個月後,李小芳交出了樣品。樣品測試,一次性通過!2019年,這款鋰電池熨斗投產,隨後在網上熱賣。“我們用專利造出了市場‘爆款’。”李小芳自豪地説。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跟鋰安電子一樣,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01萬件。
在李小芳手中,知識產權轉化為了市場價值。而在楊宸手中,知識產權直接換來了真金白銀。
楊宸是雲南省昆明市萬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20年12月8日,憑藉10個軟件著作權,他拿到了103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缺乏不動產抵押物,但擁有不少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為他們的融資新手段。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價值更加凸顯。
疫情發生後不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支持復工復產十條”,提出“支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建立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綠色通道,支持企業快速融資和續貸,緩解資金困難。”
2020年2月12日,一桶桶酒精、84消毒液從廣東省韶關市高科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廠房運出,發往全國各地。
而在一週前,該公司還在為生產資金髮愁。高科祥公司是防疫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疫情發生後,產品需求量大幅上升,但原材料供應等成本也增加了,公司流動資金出現了缺口。
韶關市知識產權局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幫助企業與銀行對接。僅僅用了4天,高科祥公司就憑藉“高純硫酸的節能高效階梯温差蒸餾生產方法”等3件專利獲得了3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緩解了資金壓力。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0個月,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664億元,同比增長35%。
提升服務水平——
“貼心程度超乎想象”
一有時間,就要檢索一下商標,這是李樹坤多年來形成的習慣。
李樹坤是山東省青島市中德生態園國際合作部知識產權工作負責人,他擁有律師執業資格證,是一名公職律師。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檢索園區企業的商標,仔細查看有無問題……李樹坤告訴記者,他經常進行這樣的“巡診”。
一次“巡診”時,李樹坤發現了問題。那是2016年,一家生產拋光磨料的德國企業剛剛入駐園區,李樹坤趕忙給這家企業總經理打去了電話:“你們在德國註冊了商標,但商標權是有地域性的,部分商標在中國沒有註冊,容易被別人搶注。”
李樹坤反覆提醒,但德企總經理因忙於業務,把這事擱置了。就這樣,過了近2年,李樹坤突然接到德企總經理打來的電話。果然,有人搶注了商標,給公司造成了負面影響。這下這位總經理坐不住了:“怎麼辦呢?我們公司也沒有專業團隊處理知識產權的事情。”
中德生態園管委會立馬組織知識產權特派員走進這家德企,進行知識產權“會診”。特派員主要由高校教授和知名律師構成,他們通過對搶注商標進行檢索分析發現,這些商標雖然註冊了,但大多沒有生產產品,也就是説,屬於註冊但並未實際使用。根據商標法規定,註冊商標“沒有正當理由連續3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註冊商標”。
於是,特派員立即指導企業提交了撤銷搶注商標的申請。2019年1月,一個搶注商標被撤銷;2019年5月,又有一個搶注商標被撤銷……與此同時,這家德企遞交了商標註冊申請。2019年8月—10月,32件商標成功註冊。
“貼心程度超乎想象!”對中德生態園管委會提供的知識產權服務,德企總經理這樣評價。後來,德國總公司的管理層來到中德生態園後,與管委會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進行了座談,對園區的做法表達感謝,讚賞園區為營造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所作的努力。
“對園區企業註冊商標檢索分析、風險預警、協調知識產權特派員上門服務,這些是我們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中德生態園國際合作部部長唐華介紹説。
近年來,不少地方推動知識產權服務進園區、進企業,探索知識產權服務新模式。尤其是隨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各地知識產權服務水平再上新台階。
湖北省武漢市洪興偉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完成對大氣的自動採樣。2020年4月24日,洪興偉業公司為這項新技術提交了專利申請,5月12日,專利獲得授權,僅僅用了18天。
18天獲專利授權,與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審查通道有關。企業專利先提交到保護中心,經過保護中心預審後,準備充分的專利送達國家知識產權局,迅速獲得審核通過。
全面加強保護——
“加大侵權懲治力度”
拿到判決書後,莫某吃了一驚:賠償12萬元!
事情起因是,英國博柏利公司起訴莫某商標侵權,售賣假冒博柏利箱包。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博柏利公司勝訴,判令莫某與其店鋪所在商場,共同賠償博柏利公司12萬元。
“即便售假成立,也不至於賠償12萬元。”莫某和商場決定上訴。他們上訴至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並聲稱,“12萬元遠遠大於獲利。”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是全國4家知識產權法院之一。2020年8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受理了莫某和商場的上訴案,主審法官是韋曉雲。
2020年10月,二審判決結果出來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韋曉雲向記者分析説,這個案子至少可以説明兩個問題,“一是表明,我們對國內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二是體現了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原則。”
採取懲罰性賠償的目的是大幅提高侵權違法的成本,這是知識產權“嚴保護”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加快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以往發生類似案件,賠償數額通常不會超過5萬元。”韋曉雲説,“這個案件中被告主觀惡意大,所以採用懲罰性賠償,加大侵權懲治力度。”
原來,早在幾年前,博柏利公司就向莫某和商場發去了律師函,要求停止侵權。莫某和商場置之不理。
二審判決後,莫某表示:“之前不清楚問題的嚴重性,教訓很深刻!”
作為法官,韋曉雲深有體會,近些年,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越來越強,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越來越嚴。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每年受理超過40萬件知識產權案件,是審理專利案件最多的國家,也是審理週期最短的國家之一。
莫某商標侵權案塵埃落定,博柏利公司代理律師給韋曉雲法官打來電話,表達了對判決結果的讚賞:“保護知識產權,中國真的很用心!”
從2012年開始,國家知識產權局啓動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社會滿意度逐年提升。
知識產權案件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很多時候,要想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離不開一個羣體——“技術調查官”。
郝小芳是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名醫藥化工類技術調查官,她曾在國家級實驗室工作超過10年。
在一起高分子材料案件審理中,涉案產品是一種複合保温材料。關於這種材料的複合方式是膠粘型還是熱熔型,原被告雙方爭執不下。雙方各自擁有技術團隊,對對方提交的證據多有質疑。
此時,郝小芳提出一種快捷的試驗方法。在法庭的組織下,涉案產品經過強極性有機溶劑浸泡30分鐘後,複合層完全分離成兩部分,這符合膠粘型材料的特徵。雙方均認同這個結果,該案當庭撤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