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規劃歷來引領着中國的發展,同時也是世界觀察中國經濟佈局的重要窗口。
在不久前公佈的“十四五”規劃要點中,除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傳統目標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錄入綱要,並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市場的熱議。
事實上,“雙循環”戰略在今年的高層會議中已被多次強調,7月下旬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於下半年經濟工作部署中就有它的身影。可見,下一個五年,無論是政策,還是投資風口都將圍繞“循環”二字展開。
從二季度和三季度中國經濟所展現的強勢復甦態勢中可以窺得,效率與質量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驅動輪。要提高效率、提振質量、提升產業鏈競爭力、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則需要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跨界融合的進度。而其中,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則發揮着重要作用,並將為實現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全新發展格局提供助力。
以雙循環格局完善產業鏈集羣
眾所周知,下游終端需求是推動上游產業鏈革新的重要力量。隨着中國多項短期及長期經濟刺激計劃的快速部署,下游終端衍生出了數量較為可觀的創新型需求,也促進了產業鏈的升級和完善。而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帶動了內循環,更填補了外循環層面的部分空白。因此,有不少專家表示,相較於原先基本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系,投資與消費主導的雙輪驅動會更加健康、長久。
當然,新發展格局雖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並非持封閉態度,而是發揮國內循環對國際循環的帶動作用,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對雙循環的解讀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認為:“即便是要擴大內需,也離不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配合,特別是我們的產業技術進步,也離不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以化工行業的環氧丙烷生產工藝為例。環氧丙烷是生產聚氨酯泡沫的主要原材料,其應用遍佈汽車零部件、家居裝潢、保温等領域,但傳統的生產工藝不僅投資費用較高,還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負擔;數據顯示,每生產10噸環氧丙烷就會同步產生500噸廢渣和大量廢水。而跨國化工巨頭贏創的HPPO工藝,在有效提升利潤空間的同時,徹底告別廢渣及危險副產品。據悉,去年贏創已與國內企業齊翔騰達簽署了HPPO工藝許可和技術服務協議,以此積極助力中國綠色製造的可持續發展,及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加速運行。
同樣,在一些中國早已佔據世界主導的行業,對於產業技術升級的需求也隨着新發展格局而迅速成為焦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人造革行業,據瞭解,中國承包了全球約90%的人造革製造。雖然在環保性上已優於真皮生產,但傳統的人造革生產工藝依然會對環境產生不小的有害影響。為此,以水代替有機溶劑的“水性人造革”作為一種綠色、可持續的替代方案快速崛起,其中來自贏創的各類化學品助劑,用於人造革生產可有效緩解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的環保倡議。
而在飽受關注的健康醫療領域,尤其是新興技術驅動下的精準醫療,來自國際產業鏈的先進材料和技術,也高度參與並助力中國健康醫療產業的升級。如中國醫療植入物市場,目前已佔據全球第二,且正以10-15%的年增長率成為炙手可熱的風口。特種化工公司贏創開創性地將高性能聚合物聚醚醚酮(PEEK)用於醫療植入物,並利用技術,為患者實現植入式醫療器械的“量身定製”,以此提升如骨骼創傷、心血管支架、牙齒修復等醫療器械的精準度,在促進癒合的同時,降低痛苦。另值得注意的是,贏創還在去年投資了一家中國3D打印醫療植入物初創公司,可見這一行業的發展遠景。
“國際市場聯通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國內擁有廣袤的市場需求,而國外則配備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兩者相結合方能最大程度的完善產業鏈集羣。”贏創大中華區總裁夏賦良如是説到,“中國近年來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利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也堅定了跨國企業在華髮展的決心。尤其是在新基建的驅動下,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明顯,從產品研發到業務模式革新,於我們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全新發展機會。”
新發展格局下,化工產業未來的兩大趨勢
實際上,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出之初,就有專家分析認為,其核心不是簡單的擴大或刺激內需,而是提高供給側的創新力和競爭力。運作模式也很簡單,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提高國內供給側對產業鏈完整性的響應效率,從而提升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在產業鏈前端的化工行業必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於化工行業而言,近年來雖然保持有較高的增長速率,但產業結構仍處在“大而不強”的階段,有待進一步完善。且隨着“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錄入下一個五年綱要,化工產業的創新發展將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大方向。
第一,順應可持續發展大勢,推動產業革新。雖然化工行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至關重要,但在民間其依舊沒有擺脱“污染”這一標籤,談“化”色變比比皆是。而除了在下游生產中確保綠色環保,另一方面則需在源頭上尋找新的方向。目前整個化工新材料體系是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上的,只是石化資源本就稀缺,過度使用更會對環境和氣候產生不可逆的有害影響。為緩解環境壓力,歐盟已提出將生物基產品替代以石化為基礎的材料,美國的目標則更為激進,要求至2050年化學品原材料50%必須來源於生物基。可以看出,基礎原材料的革新,是行業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而在這一點上,贏創已走在了行業前列。今年5月,其與拜爾斯道夫簽署了一份聯合研究協議,以二氧化碳為起始材料,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可用於個護產品的高價值可持續原材料,從而助力碳循環閉環的實現。同樣是二氧化碳的綠色應用,贏創早前還與西門子聯合建立了試驗工廠,以發酵和電解工藝,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於化學品生產的原材料。技術革命正在積極賦能化工行業的原材料挑戰。
第二,在數字創新驅動下,加快技術迭代。眼下的化工行業,正在向新世界邁進;上個世紀的許多烏托邦式設想現在都已成為現實,科幻小説也正在成為現實生活。因此,突破自身極限、緊跟數字經濟的發展,將驅動產業升級、加快技術迭代。
目前,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已成為各行業、各產業的共識。而數字化轉型,除了加速產業跨界融合的進度,還能同步帶動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崛起。
其中,C2M模式,即從消費端到生產端反向定製產品,就是典型的代表。以個人護理行業為例,隨着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護膚品的成分和功效。主流消費觀念轉變的同時,對市場需求的靈活響應也為行業創造了全新空間。如此一來,如何將需求和優質供給進行高效鏈接,就成了產業鏈的共同課題。
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老牌個護原料供應商贏創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C2M模式,以助力國貨護膚品牌的崛起。1688工業品牌站在C2M計劃中共享最新消費者洞察,原料供應商和製造商則可通過阿里平台快速對接,縮短產品開發週期,從而真正實現原料方、品牌商、消費者的多方共贏。
由此可見,技術迭代與原材料革新本質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實現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而高效、綠色、可持續也就成為了兩大發展趨勢背後共同的核心中樞。
“如何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參與到社會發展大勢,助力行業及產業鏈創新升級,是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贏創大中華區總裁夏賦良表示,“由市場對於特種化學需求的整體趨勢出發,贏創定義了四大戰略增長引擎,即特種添加劑、動物營養、醫療保健與護理、智能材料。而這些具有前瞻性的戰略佈局也讓贏創能夠快速響應後疫情恢復、新基建、雙循環等市場新風口,滿足持續增長的中國市場需求。”
在下一個五年計劃的經濟發展新格局誕生之際,雙循環將為全面重塑生產關係、釋放數字生產力奠定基礎,並將為中國經濟現階段復甦及未來持續發展提供強大驅動力。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化工產業正以技術創新和跨界融合,從產品研發到業務模式改革,積極賦能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助力構建一個綠色、健康、環保、可持續的美好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