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奇霖:經濟強勢復甦的四大動力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李奇霖

  粵開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德禮

  國家統計局今天出爐的數據,顯示經濟恢復在7月有所放緩後,8月重新回到復甦的軌道上來。

  記得在7月經濟數據公佈後,市場主流觀點認為復甦斜率放緩,金融市場也做了這樣的定價。但8月官方PMI顯示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內需和外需都在好轉,今天的數據也做了確認。

  那麼不禁要問,經濟這樣強勢復甦的動力來自哪裏。我們認為以下四個因素,共同支撐着經濟復甦的時間和力度超預期。

  第一,洪澇天氣擾動下,一部分需求和生產被延後了。6月和7月長江流域大範圍降雨,對需求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有壓制,這一點在水泥價格上體現得很明顯。水泥儲存時間短、運輸半徑小,它的價格可以作為衡量需求變化的指標,我們看到整個6月和7月,長江流域水泥價格指數都在下滑。8月初開始快速回升,目前已基本回到和前兩年差不多的水平了,這意味着一部分積壓的投資需求在8月得到釋放。

  

  洪澇天氣對生產同樣有影響。8月官方PMI公佈後,國家統計局有關領導在解釋製造業生產指數為什麼從54.0下降到53.5時,提到“重慶、四川等地部分企業反映受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原材料採購週期拉長,市場訂單減少,企業生產有所回落”。

  從受災面積和持續時間來看,6月和7月的長江流域洪澇,都要比國家統計局提到的這一次嚴重得多,因此可以推算它對生產的影響也更大。這兩個月被壓制的生產需求,在8月開始釋放,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從4.8%反彈到5.6%。

  第二,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開始加速恢復。三大終端需求中,消費是恢復得最慢的。如果進一步把消費拆分為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商品零售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但服務消費的恢復要慢得多。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消費尤其是必選消費,疫情期間是可以從線下轉到線上的,但服務就很難,這些被壓制的服務需求可能就消失了。

  8月開始,服務消費很可能進入加速恢復期:

  一方面,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了,截至9月14日國內已連續28天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居民在外活動和消費時對疫情的恐慌逐步消退,連北京這個全國防疫最為嚴格的城市,也稱市民在外活動時可不戴口罩。電影院開放、學校開學,都顯示生活在恢復正常,推動服務消費釋放。

  另一方面,8月官方非製造業PMI中,有意思的是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等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都反彈到60以上了。這些行業都是和人口跨地區流動相關的,比如上學、出差和旅行等,它們的快速恢復也能表明居民在外活動頻率有很大好轉,利好服務消費。

  第三,海外疫情擴散,帶動中國的出口、生產和製造業投資。從全球日新增確診病例看,疫情的拐點還沒有出現,疫情中心也正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累計確診病例數前10的國家除美國和西班牙外,均為發展中國家。

  海外疫情這樣的分佈格局,至少會通過以下三個渠道,對中國經濟產生正向推動:

  一是帶動出口。中國生產恢復得最早,在防疫物資和線上辦公產品上,有充足的產能,今年這兩類商品的出口一直很亮眼。

  除了這一最直接的需求外,發展中國家疫情擴散,也會導致它們的出口份額向中國轉移。5月以來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美西航線和東南亞航線的分化,可以看作是發展中國家生產受限的一個證據,它們從中國進口的減少,相應也會影響到它們的生產和出口,會有一部分出口被中國製造所取代。

  

  二是帶動相關產品的生產。從工業門類看,工業三大門類中,製造業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恢復得最快,就和出口好轉有關。從出口交貨值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以及醫藥製造業這兩個和防疫、線上辦公相關的行業,今年都維持了較高增速。

  

  三是帶動相關行業的製造業投資。今年製造業投資恢復緩慢,1-8月累計增速只有-8.1%,主要子行業中同期只有醫藥製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這兩個行業的累計增速為正,分別為18.3%和11.7%。它們投資的恢復,顯然是受益於出口高增速。

  第四,前期政策的滯後效應。疫情發生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保市場主體和託底經濟,目前來看這些政策在逐步奏效。以今年最重要的政策目標就業為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4月的高點6.0%,逐步回落到8月的5.6%。

  今天公佈的數據中,房地產是最為亮眼的,它同樣受益於當前的寬鬆信用環境。房地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從3.4%上升到4.6%,單月增速從11.7%小幅回升到11.8%。商品房銷售金額累計增速今年首次轉正到1.6%,單月增速則從16.6%大幅提高到27.1%。開發商本年到位資金增速,也從0.8%回升到3.0%。

  最近幾年針對房企融資的政策整體是偏緊的,近期還有傳言將出台“345”規則來規範房企融資。在信用環境整體偏寬鬆的背景下,希望通過結構性的信用政策,阻止資金流向房地產,而引導它們流向民企和中小企業。但在實踐中,這種結構性的政策效果可能有限,難以阻止資金流向地產銷售和房企。

  2016年之前,九鞅貨幣條件指數和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同比有較強的同步性。2016年之後由於地產調控,兩個指標的走勢開始分化,目前它們的缺口處於有統計以來的最大,房企融資受到明顯的政策壓制。

  

  但站在銀行的角度,房地產相關貸款尤其是住房抵押貸款,又是優質資產。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首次高於一般貸款利率。

  

  一邊在限制房企融資,一邊又讓優質的住房貸款利率和一般貸款利率倒掛,很可能的結果是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的意願上升,地產銷售好轉,帶動開發商到位資金好轉和地產投資回升。我們認為,至少到明年一季度,地產投資都是有支撐的。

  總的來説,8月經濟強勢復甦,有洪澇消退後的生產、需求釋放,也有國內外疫情分化下國內消費和出口的回升,以及前期政策的滯後。往後看,這些因素短期發生變化的概率都很小,經濟復甦的趨勢還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