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直通車:隨着多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市場飽和度提升,開發天花板隱現,您認為,內地樓市重心是否已經發生了轉移,內地市場對港企是否還有吸引力?
黃少媚:我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重心並沒有發生轉移,因為它一直都是跟隨着城市而成長,只是在社會轉型發展的不同階段,承擔着不同的角色。作為發展商,我們敏鋭地嗅到了機會,相信只有跟隨國家的腳步,帶動城市發展,企業才得到發展。我們在商業及文化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這是我們的優勢。
我們對投資會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在核心城市優質板塊及時擴充土儲,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尤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發展重心。同時,也積極在京津冀及長江三角洲區尋找優質土地。我們希望將新世界中國的佈局和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最具希望、動力的地區聯繫在一起,並得到地方更多的支持,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國是直通車:港資企業過去被貼上“開發慢”“經營保守”等標籤,現在還是這樣嗎?與內地企業相比,港資企業有哪些獨特之處?
黃少媚:過去很多人説香港企業進度慢、開發時間長,這個印象可能要改觀了。單純從開發速度來説,我個人覺得,目前新世界中國與很多內地開發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例如我們2017年年末在增城拿的地,今年下半年就會開始銷售,酒店與寫字樓也馬上封頂了。在2016年與招商蛇口合作的深圳太子灣項目,在今年初衞生事件之下開售也取得巨大成功。
但是,我們與內地開發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我們每一個項目都擁有獨立、獨特的設計。其次,我們擁有新世界生態圈帶來的優勢,產生協同效應。比如:集團發展醫療養老、創新科技、教育等產業,加上現有的住宅、酒店、K11零售及服務式公寓K11 ARTUS,這可以構建一個環環相扣的有機生態圈。
國是直通車:新世界中國在本土化方面是怎麼做的?如何在保留港資開發商優勢和特色的前提下,又能更好地融入內地市場,與內地開發企業競爭?
黃少媚:首先,這幾年,我們大力地推行人才本地化。可以説新世界中國推行本地化的速度比其他的港資企業快,程度也比其他企業更大。我們的財務、法務、施工管理等許多業務領域都已經相當本地化了。
其次,我們在設計理念、思路和設計創新層面保留了港式優勢。我們要求設計團隊留在香港,主要負責外觀與概念的設計。但同時我們也兼顧本地化,我們在每一個城市都有本地的設計師一起跟進,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是共融的。一般而言,一個項目是由香港的設計團隊出概念,然後本地設計師落實,在這過程中,工程隊中所有現場工管同事一起開會,互相交流意見。所以這種共融已經滲透到施工、管理和執行等許多方面。
與內地開發企業相比,我們的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對文化藝術的重視和追求,我們在產品的設計和運營層面融入了很多文化藝術內涵。我們認為,城市不只是批量生產的建築集羣,而是人文藝術的容器,是為人們藴育生活、成就未來的地方。
國是直通車:近幾年,新世界中國在內地承接了不少舊改項目,僅粵港澳大灣區就有6個。但舊改很難,不僅規劃難度高,開發週期長,而且涉及拆遷、人文歷史遺蹟、居民情感等多種因素,各方關係處理很複雜。為什麼新世界中國選擇這樣難啃的“硬骨頭”?
黃少媚:我認為舊改或城市更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摸着石頭過河”,為了增加GDP,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城市裏誕生了很多舊村或是社區。但是如今,推動城市的發展需要增加生產力,而且,舊城舊區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居住的要求。
舊城改造一方面可以極大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在許多城中村,房子建的很密集,隱藏着衞生、消防、防疫等各種隱患。通過改造,村民能夠把社區佔用的地方騰挪出來,以置換的形式改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土地騰挪,地方也可以發展所需要的新產業,給地方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現在城市中,特別是一線城市,隨着多元化的發展需求越來越強烈,推進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新世界中國跟別的發展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在執行城市更新改造項目中,並非全拆全改,而是更加註重傳承和保育當地的特色與文化。如果該地塊藴含歷史文化,我們還會復建,比如説北京的曹雪芹故居。如果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都全拆掉,變成將來很大的遺憾。(編輯: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