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備足“彈藥” 中信資本董事長吁引導基金“換個活法”
(兩會訪談)為創新備足“彈藥” 中信資本董事長吁引導基金“換個活法”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為創新備足“彈藥” 中信資本董事長吁引導基金“換個活法”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隨着科技創新成為中國發展的關鍵任務,如何為其備足資金“彈藥”,引起金融界人士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創投領域,政府引導基金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有分析説,如果科創板可以幫助科創企業完成“從1到N”的飛躍,那麼政府引導基金就是企業“從0到1”起步的推手。
張懿宸注意到,過去數年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及各級地方政府牽頭設立了大量政府引導基金,它們充分發揮了槓桿效應、導向效應,極大推動了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同時引導基金也優化了政府資金的使用模式和使用效率,為優化各地產業佈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這位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也發現,目前大部分政府引導基金均以基金形式存在。基金有固定存續期限,也有投資期和退出期限制,在資金使用上容易出現“前松後緊”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於基金投資人最終需要退出,新的引導基金設立又容易受到政策等因素影響,其能否維持規模持續穩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不利於形成對創投行業的長效支持。
針對這一現象,張懿宸向記者提出了一個在國內不常見的名詞——“常青基金”。
所謂常青基金,是指基金沒有固定期限,更沒有固定的投資期和退出期,基金出資人以基金分紅的形式獲得回報,而不追求基金到期後的一次性退出。國際上已有多支知名常青基金,如著名的泛大西洋資本(General Atlantic),其管理資產超過530億美元。此外,國外的主權基金及養老金也基本都以常青基金形式存在。
張懿宸建議,中國的政府引導基金可借鑑國外常青基金模式,將引導基金轉型為“常青引導基金”。
他表示,由於常青基金沒有固定存續期和投資期限,引導基金可儘量分散出資時間,避免投資過於集中,受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基金可以持續投資,也有利於創投行業長期穩定發展,同時支持各級政府實現長期產業發展規劃目標。
此外,以基金每年分紅代替基金到期後的一次性退出,可以為政府增加長期收入來源,也可以實時、動態地對引導基金的投資情況進行監控。通過這一方式,還可長期觀察各投資人業績,有利於政府選擇更加優質的基金管理人長期合作,並逐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長期支持中國創投事業。
政府引導基金不斷為科技創新播下希望的種子,未來要繼續加大播種和澆灌力度,市場化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目前,中國已有多地對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運作提出要求。如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政府引導基金試點的城市,上海官方明確表示要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基金的市場化改革。
張懿宸建議,鼓勵政府引導基金進行市場化改革,引入市場化人才或與專業機構合作,形成更加科學、市場化的引導基金管理辦法,更加全面地從投資業績、合規管理、招商貢獻、科技貢獻、就業貢獻等多方面多維度評價子基金,並作為未來繼續出資支持的依據。
在他看來,市場化的政府引導基金是政府投資綜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未來部分引導基金轉型為常青引導基金的必要條件與推動因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