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突然暴漲,原因找到了!10家基金公司緊急解讀
8月11日,A股集體上行,超3600只個股上漲;全天兩市交易額超萬億,北向資金淨流入133億,創近3個月新高。
A股三大股指集體上行。上證綜指收於3281.67點,漲幅1.60%;深證成指收於12474.03點,漲幅2.05%;滬深300收於4193.54點,漲幅2.04%。
港股三大指數也集體收漲:恆指漲2.40%,指重回2萬點;國指、恆生科技指數分別漲2.70%和3.67%。
申萬一級行業無一下跌,非銀金融、電子等板塊漲幅達到3%以上。
從概念板塊來看,因市場交易活躍,炒股軟件漲超8%。證券、消費電子、智能音箱等概念指數漲幅居前,均超5%。
市場為何突然上漲?後續應該如何佈局?基金君集結恆生前海、創金合信、永贏、南方、博時、中歐、廣發、中信保誠、摩根士丹利華鑫和富榮10家基金公司,進行解讀。
綜合這些基金公司的觀點來看,今日市場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美國7月通脹數據不及預期,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緩解,助力全球權益市場情緒修復;第二,國內社融數據預期較弱,寬信用和經濟修復的預期有所下修,貨幣寬鬆的預期再度上升
展望未來,基金公司普遍認為,A股中長期向好的態勢不變。恆生前海基金表示,“目前節點來看,下半年經濟增長將得到一定恢復,風險因素預期可控,A股向上增長空間或將打開”。博時基金持有類似觀點,但也同時表示“A股向上的走勢不是一蹴而就的,大概率較為波折”。
至於具體的投資機會,不少基金公司認為,應當關注政策發力方向。中歐基金表示,從行業角度排序,持續優先關注具有政策支持、需求轉旺且信貸支援較為充裕的行業,尤其是中期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確定性的新基建領域;永贏基金認為,“後市或將維持震盪格局,輕大盤重視結構,關注政策發力方向”
海內外流動性邊際寬鬆
共促A股上行
博時基金認為,今日A股集體上漲,主要有如下兩點原因。
第一,週三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七月美國CPI同比上漲8.5%,低於六月9.1%;核心CPI同比上漲6.1%,與六月持平,通脹超預期改善引發美國三大股指全線上漲,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第二,央行發佈《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領域建設,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最好結果。
中歐基金的觀點與此不謀而合。在中歐基金看來,美國昨晚公佈的CPI數據低於市場預期,有助於緩解國際市場對於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動作,連續大幅加息的概率降低,邊際加速緊縮預期有所緩解。
“但未來美國通脹水平可能有所反覆,在中期選舉臨近的時點,美聯儲大概率會進入觀望階段,加息對於流動性的衝擊程度開始逐步減弱”,中歐基金提示道。
對於國內的情況,中歐基金補充道,“由於核心CPI仍處於低位,CPI上行大概率不會成為中央維持穩增長政策立場的掣肘。PPI漲幅逐步回落也意味着CPI的潛在上行空間有限。”
綜合來看,“海內外流動性邊際寬鬆預期推升了市場情緒”,永贏基金總結。
此外,永贏基金從行業的角度補充了A股上行的原因,“消費電子的下游庫存進入到去化的尾聲,今年蘋果發佈會以及VR、AR的發佈會可能陸續開啓,有“逆境反轉”的可能性。”
富榮基金對此電子板塊的上漲做了進一步解釋。今日電子板塊漲幅居前,其中蘋果產業鏈漲幅較大,從基本面來看,富榮基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年初以來,以手機、PC為主的消費電子下游需求不佳,渠道庫存上升,導致消費電子公司股價表現疲軟,跌幅較大,目前板塊估值較低。其次,從月度高頻數據來看,手機、PC等主要品類的消費電子景氣度正在逐漸出現邊際向好的跡象。
另外,短期來看,受多家手機廠商近日即將發佈摺疊屏新機、iPhone14即將面世且量價可能略超預期等消息刺激,今日蘋果產業鏈公司股價表現亮眼。”
A股中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基金公司普遍認為,A股中長期向好趨勢預計不會變。
恆生前海基金認為,從目前節點來看,下半年經濟增長將得到一定恢復,風險因素預期可控,A股向上增長空間或將打開。“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以新能源、半導體為主的高端製造行業,將會在未來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升級、國產替代的前景良好,長期看這些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南方基金也認為,A股中期向好趨勢未變。一方面在於,隨着美國需求回落和通脹緩解,美聯儲加息節奏未來有望放緩,美債收益率大概率持續回落;另一方面在於,國內流動性環境延續偏寬鬆,且前期推出的政策仍在落實和見效中。這些因素對於A股具有正面支撐作用,
博時基金也看好A股未來的走勢,但也提示向上的走勢或有波折。“我們對A股中長期向好的趨勢抱有信心,向上的走勢不是一蹴而就,大概率較波折”。
博時基金認為,後續A股的走勢更多將取決於國內因素的影響,如經濟修復程度、宏觀政策以及流動性。目前國內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總體延續磨底修復的態變,但經濟恢復基礎雖然尚不穩固。
關注政策支持行業
展望後市,多家基金認為,需要關注政策發力板塊。
中歐基金認為,從行業角度排序,持續優先關注具有政策支持、需求轉旺且信貸支援較為充裕的行業,尤其是中期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確定性的新基建領域。“在刺激政策持續發力之下,下半年中國經濟仍具備較強增長動能。經濟若出現較強的企穩信號,對於經濟表現較為敏感的可選消費行業後續有望浮現較好的表現機會。”
南方基金也認為,後市或將維持震盪格局,輕大盤重視結構,需要關注政策發力方向。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目前地產仍有隱憂,疊加海南疫情反覆的影響,可能拖累經濟修復節奏,大盤或仍將呈現震盪格局。但從中期而言,政策穩增長呵護經濟意圖仍然明確,國內整體基本面仍在温和復甦態勢。
海外衰退雖然可能在未來壓制外需,但1-4月對全球流動性收縮的擔憂也大幅緩解。綜合下來,當前市場不用太擔心繫統性風險,且自7月中旬以來,以Shibor3M計的資金利率仍在下行,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有望繼續支撐市場。
第二,風格上,目前温和復甦、政策呵護的環境整體對成長股仍然相對有利,在地產問題破局前,中長期貸款等指標仍難以明顯放量,大盤指數、全市場風險偏好或難有大幅表現。短期仍需淡化指數重視個股,預計小盤成長風格或相對佔優。
此外,摩根士丹利華鑫提醒道,進入中報業績披露窗口期,估值和業績校準成重要影響因素。
具體而言,進入8月中報業績披露窗口期,估值和業績的校準將成為市場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今日表現突出的券商、醫藥等板塊目前估值均進入了較為合理的區間。市場信心的迴歸利於行情的展開。
展望後市:半導體、消費和醫藥
至於具體行業,不少基金公司同時點名半導體、消費和醫藥。
恆生前海基金表示,“中長期我們持續看好以新能源、半導體為主的國產高端製造產業鏈,同時也看好消費、醫藥等估值下有底上有空間的行業。”
創金合信基金認為,“隨着增量政策工具逐漸明朗,市場對於寬鬆政策的預期不斷校正,成長板塊延續高景氣,國產替代邏輯得到強化,半導體產業鏈方面扶持政策可持續關注。”
南方基金也提到了後續應該繼續關注高景氣行業,在估值盈利性價比中尋找機會。“前期表現靠後的成長板塊有消費電子、半導體設備和醫藥等;中期而言,伴隨經濟預期逐步修復,消費、價值板塊也有望逐步迎來景氣回暖。”
中信保誠基金對行業的看法與上述相似。第一,看好成長中的高景氣行業,電動車、綠電產業鏈、軍工、半導體;第二,看好疫情後消費復甦:消費、酒店、航空等;第三,看好CPI回升的提價邏輯,如農業、食品飲料等。
上述基金公司的觀點在2022年逐漸披露的半年報中也有體現。摩根士丹利華鑫表示,“隨着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陸續披露,社保基金、QFII、私募等機構的調倉動向逐漸浮出水面, Wind 數據顯示,醫藥、電子、化工等板塊受到機構投資者青睬。”
納指反彈剖析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A股與美股並不能完全割裂,瞭解納斯達克指數的變化及其背後的邏輯,也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市場、規避風險。
6月中旬以來,納斯達克100指數觸底反彈。廣發納指100ETF及聯接基金經理劉傑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因為前期美股,尤其是納指回調比較多,這在歷史上比較罕見,市場資金十分關注納指100所覆蓋的全球科技巨頭的短期投資機會和長期配置價值。站在短期角度看,每一次回調疊加短期政策,都可能存在一些反彈博弈的機會。
例如美聯儲3月份加息25BP之後,靴子落地,市場形成了短期持續反彈;4至6月份的市場情況也大致如此,加息政策前後,市場波動加劇,多空交鋒激烈,只是回調和反彈前置或後置了。
其次,站在長期投資的角度上,以納指100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依然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參考指標,近幾年美股科技巨頭盈利增速仍然十分強勁。納指成份股基本都是各自領域全球一流公司,其業務分佈全球,因此受政策影響相對較小,長期盈利能力強。從歷史數據來看,納指100指數淨資產收益率(ROE)連續3年超過20%,在全球主要寬基指數中比較,表現均十分突出。
雖然2022年部分公司業績存在不達預期情況,但彭博客户端數據顯示,納指100在2022年和2023年ROE預測數據依然維持較高水平,因此在現有加息預期與市場充分溝通的趨勢下,未來更長時間維度來看,在市場充分調整的情況下,美股科技龍頭或大概率依然由基本面情況來決定其二級市場表現。
最後,美國7月未季調CPI近期第一次低於市場預期,並出現向下拐點。其主要因素是能源相關分項價格的回落,油價自6月中旬以來從120高點跌至88,跌幅30%。往後看,美國通脹回落速度可能會偏慢,但大方向可能會趨於下行。
由於CPI不及預期並低於前值,數據公佈後加息預期出現下行,把上週五非農就業後走強的部分全部扭轉,目前市場認為9月大概率加息50bp,而不是前期的75bp,會更慢地加息至終點。加息強度減弱對於美股也有階段性利好,尤其是受利率壓制更明顯的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