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夏子軒
“最低9塊9的隔離險,躺賺,最多可賺幾千元!”春運當前,隔離險大火,但投保人對它的評價也呈兩極分化。有人直呼交了“智商税”,也有人認為隔離險物有所值。
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部分保險公司就推出新冠肺炎專屬保險保障計劃。隨後,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明確指出,因缺乏定價數據基礎,為防止侵害消費者的權益,銀保監會禁止保險公司開發此類單一責任保險產品。不過,監管仍鼓勵擴展保險責任,將新冠肺炎納入意外險、疾病險保障範圍。
隔離險的本質是意外險產品附加隔離責任,但營銷人員在推介產品時,往往將“隔離獲賠”作為賣點。它們宣揚,投保人在保險期內因新冠疫情隔離,可在隔離期內享受津貼補助,每天金額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在實際業務中,隔離險存在“買易賠難”等問題。在黑貓投訴平台,隔離險相關投訴有1502條之多。不少消費者稱,隔離險存在“無法理賠”“無法退款”等情況。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有消費者因隔離獲賠1200元。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前正值春運高峯期,人員流動頻繁,各地防控疫情措施愈發嚴格,對隔離險不盲目“種草”,也不能全盤否定。
買易賠難
平安保險、眾安保險等數十家險企均推出隔離險。以眾安保險推出的“新冠隔離津貼保險”為例,該產品以《個人意外傷害保險條款(互聯網)》作為保險條款,承擔意外責任的同時,擴展承保新冠病毒導致的保險事故,其中包括新冠隔離津貼。
在各大隔離險投保渠道中,平台方會突顯保障內容。但是與保險合同相關的“重要説明”“條款協議”等重要信息往往採取摺疊形式,用户點擊進入才能看到,若不仔細查閲,容易忽視免賠條款等內容。
“隔離險免賠條款相對較多,居家隔離、從中高風險地區回家隔離、次密接、全域管控等情況均不在賠償範圍內,理賠條件難以觸發。”一名用户在黑貓平台表示,申請理賠隔離險時才發現,投保時很輕鬆,但理賠並不簡單。
一名消費者表示,他在出行平台購買隔離險,若因交通工具與新冠患者接觸而被集中隔離,有1000元/天的補貼。但他在申請理賠時被告知,居家隔離屬免賠責任範圍。
圖源:視覺中國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隔離險常見的拒賠情況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次密接人員(如不是和確診病例乘坐同一種交通工具)被隔離;非自費隔離;居家隔離、健康監測;全域管控;根據當地政府要求,非中高風險地區返鄉/探親人員的集中/居家隔離等。
多名分析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保險公司的賠付條件要求出於風控考慮,雖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好體驗,但符合保險產品的精算原理。只要消費者滿足購買產品約定的賠付條件,就能獲賠。
“居家隔離不便,但實際經濟損失較低。”蝸牛保險首席精算師李致煒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隔離險的保障意義來看,集中隔離包含酒店吃住費用、返路費用、核酸檢測費用等,經濟損失較大,隔離險能發揮補貼作用。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也認為,目前,隔離險的責任免除設置較多,但基本符合保險的基本原理。被保險人居家隔離列為責任免除,主要是因當前隔離險一般附加在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上。隔離險保費比較低,難以承擔這部分責任的賠償。
“保險公司設置免賠條款,無論從保險公司經營,還是維護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説,都可以理解。”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不應定義為“噱頭”
隔離險作為一款創新型保險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保障需求。
2021年11月,陳女士購買了一份隔離險,保費59元,保期為一年。她因隔離獲得了1200元賠付。陳女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我也沒想到順手購買的隔離險竟然派上用場。”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隔離險有一定保障需求,不應粗暴將之定義為“噱頭”產品。
李文中表示,“噱頭”產品主要指違背保險基本原理,或不能有效轉嫁被保險人相關風險的產品,隔離險不在該範圍內。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分析指出,隔離險大多屬意外險,很多保險公司都推出擴展新冠肺炎相關責任的意外險,將隔離、新冠肺炎身故、確診等內容涵蓋其中。
從險種形態和賠付責任上看,隔離險還處探索階段,亟待規範。消費者和保險公司雙方都應認真履行義務,讓隔離險投保到理賠的流程更順利進行。
“隔離險是保險行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產品的創新之舉,隔離險理賠限制條件多主要與保單價格低有關。保險公司為了控制理賠風險,自然要將產品免責條款細化。消費者在選購保險產品時應注意閲讀保單條款,弄清楚保險的免責條款後再做判斷”朱儁生表示。
李文中建議,消費者購買隔離險需要注重查看保險條款的限定與要求,仔細閲讀責任免除條款,不盲目投保。保險公司應在醒目位置提示免賠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