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草木萌發,萬象更新。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2022年的中國外貿“首卷”揭曉1-2月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3%穩增長的開局之勢是在去年高基數下的穩起步,更為複雜嚴峻的世界經濟帶來了穩信心的希望。
從各單項成績看,我國的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多元市場格局進一步拓展: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6.3%,佔外貿總比重提升至63.5%;對歐盟、東盟和美國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多為兩位數或近兩位數增長;三大外貿主體均有較好增長業績,民營企業活力進一步展現,佔比相比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成為中國外貿實現平穩開局的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原材料價格高位徘徊、運力結構失衡和與之相關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壓力,讓中國外貿面臨較大挑戰,承壓前行。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出口保穩提質”預期目標,並以一系列部署“多措並舉穩定外貿”。誠不易,誠其意。
客觀評判中國外貿所取得的成績和麪對的局勢,有利中國繼續走穩外貿發展之路。為此,本報特約多位專家聚焦中國外貿的底氣與動力,獻策挑戰與新機。
專家圓桌
鄧 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韓亞品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石先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專家排名不分先後)
前兩個月,我國出口3.47萬億元,增長13.6%;進口2.73萬億元,增長12.9%。從兩方面看,中國外貿顯示出了較強韌勁,規模和增速都比較均衡。結合去年同期表現,如何評價前兩個月的數據表現?
鄧宇:總體來看,中國出口增速放緩,但仍維持一定景氣度。
1-2月,以美元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預測值5400億美元),同比增長16.3%,與去年全年29.9%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這是因為,一是隨着疫情的影響逐漸回落,全球主要出口國家產能修復,東南亞、印度等出口產能提高。我國疫情期間的出口替代優勢逐步減弱;二是受基數效應影響。由於過去兩年海外疫情蔓延,我國的出口保持了高景氣度,2021年1-2月出口高達4683億美元,遠超往年的出口額,基數相對較高;三是疫情因素減弱後,防疫物資出口逐步減少,1-2月紡織紗線、織物及其製品等增速為11.9%,較去年12月16.2%的增速已回落。
同時,1-2月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也表明了出口仍維持一定景氣度,主要在於海外需求仍有一定支撐,1月以來歐美國家加快放鬆疫情管控,經濟繼續恢復,美國2月ISM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分別為58.6%、56.55%,歐元區2月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分別為58.2%、55.5%,仍高於榮枯線,處於擴張區間,表明海外需求仍較強。
可以看出,高基數和國內需求減緩導致進口增速回落。1-2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4287.5億美元(預測值為4300億美元),同比增長15.5%,較去年全年的30.1%有明顯回落,但仍維持穩步增長格局。一方面,與出口類似,進口增速回落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進口正處於恢復期,基數較高,1、2月累計達3700多億美元;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總需求有所減弱。從具體商品類別看,今年前兩個月肉類、食用植物油、煤等商品進口量均同比負增長。
進口仍保持穩步增長格局主要是因為進口價格上漲,今年年初以來,原油、天然氣及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受俄烏局勢和全球供應短缺等影響出現加快上漲趨勢,1月以來布倫特原油價格漲幅超過32%。
韓亞品:2022年前兩個月,外貿進出口增速保持在兩位數,總體呈穩健增長態勢。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貿高質量發展加速推進。同比增速均較去年同期回落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去年進出口額基數較高;二是世界經濟復甦分化加劇,主要經濟體刺激計劃不可持續;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四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球能源供應面臨短缺困局;五是國際物流運力緊張,海運價格持續暴漲;六是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傳導不暢。
石先進: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外貿開局比較穩定,但與去年相比增速回落,有以下原因:2021年開局受2020年基數效應的影響較大,國外疫情嚴重損害了產能,但中國在一系列“六穩、六保”措施之下,生產端和需求端基本都處於正常狀態,以及受2020年基數低以及疫情導致的貿易轉移和需求效應使2021年出口增速較高。同時國外疫情控制轉向開放,生產秩序逐漸恢復正常,一定程度上會對中國產生產能替代,同時海運價格和前期政策刺激帶來的通脹加劇,可能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海外需求。
1-2月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增長。其中歐盟市場表現搶眼,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8746.4億元,增長12.4%,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您認為主要出口市場位次有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鄧宇:1-2月,歐盟超過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為1371.6億美元和1366億美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4.8%和13.1%,從進出口絕對值和增速比較看,二者的位次變化相對較小。
有四個方面原因:一是1月以來歐盟各國加快放鬆疫情管控,疫情逐步緩解後製造業和服務業仍處於擴張區間,復甦形勢相對較好,對我國的進口需求保持較為旺盛的態勢,企業補庫存需求增強,消費需求增長也比較好;二是東盟1-2月的疫情形勢相對複雜,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相繼暴發大規模疫情,疫情有所惡化,對經濟復甦和生產等造成一定拖累,部分國家疫情管控政策收緊,進出口貿易受到一定影響;三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歐盟一直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近兩年東盟的進出口開始略超歐盟,但整體上二者的差距並不大,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反映了我國與歐盟、東盟兩大貿易伙伴的關係日益緊密;四是歐盟和東盟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差別比較大,我國與兩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也存在較大差異,東盟部分國家的出口包括初級產品、製造業等與我國存在一定的競爭替代,對兩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貿易額隨着商品結構變化會有局部調整,預計未來我國與兩大貿易伙伴的貿易將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趨勢。
韓亞品:前兩個月,我國與歐盟、東盟的貿易總值較接近,貿易額相差不大。對歐盟出口5824.8億元,增長21.4%,對東盟出口4864.4億元,增長10.6%,這主要由於歐盟經濟保持復甦態勢,市場需求逐漸恢復,對歐盟出口大幅增長是歐盟取代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主要原因。
地緣政治、貿易戰和疫情等多因素疊加,多維度衝擊了國際供應鏈的既有格局,也對中國外貿穩定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預判中國外貿後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鄧宇:預計出口將繼續放緩,短期內進口增長可能有支撐。
展望3月外貿形勢:出口方面,應主要關注兩大因素:一是俄烏局勢發展前景仍不明朗,將可能導致歐美經濟復甦受挫,海外需求可能有所減弱;二是全球主要國家放鬆疫情管控,出口產能加快修復,部分訂單可能迴流到東南亞、印度等,出口替代效應將減弱。綜合考慮,預計3月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
進口方面,主要關注價和量兩大因素:石油、天然氣、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受到俄烏局勢動盪影響而出現大幅上漲趨勢,價格因素將對進口金額將有較大影響;我國兩會後財政、貨幣等政策穩增長預期增強,預計3月份製造業、新能源等投資將加快,新能源、芯片以及重點能源進口需求將增強。所以綜合考慮,預計3月進口增速儘管大概率還是回落,但幅度較小,仍有一定支撐。
韓亞品:儘管存在進出口額基數較高、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資源要素海運價格上漲、匯率波動風險加大及政府繼續推動去槓桿等問題,但國際市場需求逐漸回暖,中國宏觀經濟基礎穩固,外貿企業韌性和活力較強,預計全年外貿增速將會有所回落,但總體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進出口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外貿量穩質升的基礎持續鞏固。
石先進:當前,全球經濟受地緣政治、新冠肺炎疫情、加速通脹三重衝擊,本來飽受通脹影響的全球經濟會雪上加霜,中國外貿環境將會更加複雜多變。
中國外貿可能面臨兩重風險:一是海運價格持續提升的風險,俄烏戰爭會進一步導致全球海運價格上漲,加劇航運擁堵損害航運供給,能源、農產品以及幹散貨運輸等產品運價可能會進一步上升,拉高中國這幾類產品進口的成本;二是全球供應鏈再次中斷的風險,目前全球能源供給首當其衝,大宗能源價格價格持續上漲,各國滯脹風險繼續加劇。同時戰爭衝擊了全球高科技上游行業,縮減基礎原材料供給、核心製造業零部件供給,使製造業與服務業同步受影響。此外,戰爭還衝擊農產品供給,耽誤春耕農事,衝擊全球肥料產銷,加大部分國家糧食上升風險。(國際商報記者 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