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行業優秀人才創業正層出不窮。
基金君發現,近期證監會對籌備中的匯百川、華西基金這兩家公司申請的反饋意見之中,揭開一波資管人才創業之旅。
其中,華泰資管總經理王錦海計劃攜舊部創設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匯百川基金;而原大成基金投資總監李本剛加入華西基金,成為其中持股的重要參與人員。目前正在申請之中的基金公司達到26家,其中不少或是個人系基金公司。
華泰資管總經理王海錦申請設置匯百川
近期證監會發布了《匯百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專門提出了六大意見。其中引起市場關注的是有兩項:
第一、根據申請材料,匯百川基金擬任股東劉歆鈺、張斌、蔡宗琦目前均任職於華菁證券資產管理部。請就前述人員集體離職是否會對華菁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平穩運作及相關投資者利益造成不利影響進行説明。
第二、請提供匯百川基金擬任主要股東王錦海在基金公司獲批後從原單位離職的承諾。
如此揭開匯百川基金主要股東王錦海正是華泰資管總經理,擬任股東劉歆鈺、張斌、蔡宗琦目前均任職於華菁證券資產管理部,而王錦海此前曾於2016年攜團隊由中信證券跳槽華菁證券。
從王錦海簡歷來看,他畢業於同濟大學橋樑工程系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曾參加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管理培訓。曾先後擔任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達信託投資公司、中國銀河證券有限公司任高級投資經理、中信證券資管負責人、華菁證券副總裁(分管資產管理部)。2020年4月,他加盟華泰資管,擔任總經理。他投資經驗非常豐富,超過20年。
根據證監會4月23日更新的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匯百川基金於2020年6月28日遞交了申請材料,在2020年7月3日,該公司提交了補正材料。2021年2月10日,匯百川基金的公募申請獲證監會受理。並在2021年4月16日給與第一次反饋意見。
此外,根據反饋意見顯示,還請各股東就匯百川基金需要時向其補充資本、提供流動性支持,違規經營或發生重大風險時積極配合處置工作,基金管理人職責終止時提前做好產品處置預案、配合移交管理人職責,督促基金公司將基金管理業務、客户、系統、業務資料、人員等移交及安置納入相應制度等事項作出承諾及安排。包括但不限於所有股東按照模板出具承諾函;制定基金管理人職責終止後產品處置預案,明確基金管理人不能履職時的處理流程和職責分工等;修訂完善《公司章程》《緊急情況處理制度》《風險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制度文本,將承諾函的內容逐一落實到相關制度中。
原大成基金李本剛加盟華西基金
近期披露的《華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其中兩條意見也讓市場關注。
第一、公司提交的工商預核准文件中華西基金註冊地為四川省成都市,但《華西基金合規經營情況報告》稱“最終確定深圳市作為基金公司的註冊地和運營地”。請對申請材料相關差異情況進行説明,並對華西基金的主要辦公地進行説明。如華西基金註冊地由成都市變更為深圳市的,還需提供申請人與四川省政府溝通的情況説明。
第二、請主要股東華西證券與持有5%以上股權的非主要股東李本剛分別出具就華西基金董事會組成及安排不存在台底協議以及出具虛假承諾將自願承擔法律責任的承諾。
而李本剛也是基金行業的一位老將,自入行到目前從業經驗大約20年左右。
從李本剛的簡歷來看,他為管理學碩士,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就職於西南證券投資部,任助理研究員。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就職於中關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任研發中心研究員。2005年11月至2010年7月就職於建信基金研究部,歷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2010年8月加入大成基金,歷任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行業研究主管、股票投資部價值組投資總監、股票投資部總監,在2020年離職前擔任大類資產配置部首席權益配置投資官。
李本剛一直很長時間都專注於行業研究,可以説是公募基金業擔任研究員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之一。他研究過石油化工、汽車、建築建材、輕工製造、旅遊、紡織服裝、交通運輸、傳媒、新材料等眾多行業。
而從華西基金申請來看,是2020年11月開始提交材料,是4月16日獲得第一次反饋意見。
此外,監管會還對要求提供華西證券2020年度經審計的合併財務報告;請主要股東華西證券就履行對華西基金持續補充資本、在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時給予流動性支持提供承諾等。
26家新基金公司申報
2020年以來,公募基金迎來大發展,引發各方機構對新基金公司的追逐,不少機構都在申請新基金公司。
基金君發現,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新基金公司的設立申請來看,目前等待批文的公司達到35家,其中9家中止審查。而自2020年以來申請設立的有12家,其中包括了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匯百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天友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瑞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匯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人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範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西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聯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其中最後一家為2021年申請。
從基金公司發起人來看,外資系和個人系明顯較多,顯示出基金公司對不同類型機構的吸引力。
業內人士表示,伴隨着行業發展越來越成熟,行業龍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馬太效應”越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湧進行業龍頭公司,這些公司也受到市場追捧,不少新進入的基金公司面臨發展困局,彎道超車的難度越來越大,只有少數基金公司能有較好的表現。不過,新的發起人的湧入,可能給行業帶來新的變化。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