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讓夢想全景實現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0年第21期
@文/本刊記者 于丹
Insta360影石聯合創始人陳永強的朋友圈封面是一張《月球旅行記》的漫改海報。
1902年,喬治·梅里埃用神話劇的傳統風格,展現了一羣天文學家乘坐炮彈到月球探險的情景,“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由此誕生。就像當時的人們無法想象今日如何到達月球一樣,百年後,幾個“90後”大學生因為一個關於全景相機的想象,突破了人們自我表達的視野,也開啓了一場關於理想可能性的探險......在這場創業冒險中,創業初期就把團隊搬到深圳的陳永強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

定焦,夢想立體化的開始

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提出,一些風投機構也在尋找校園內的創業“潛力股”。當時還在南京大學讀書的劉靖康組建團隊,與陳永強創立了“名校直培”,主要針對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重點高校進行視頻直播,成功拿到了IDG資本100萬美金的天使輪融資。
Insta360影石聯合創始人 陳永強
彼時,VR產業風頭乍起,Facebook用20億美金收購Oculus用於開拓VR市場,谷歌也推出了“Google Project Glass”分一杯羹。國內創業者也看到這個方向,但更多企業選擇研發同類產品進行競爭。
在同一賽道上奔跑是擁擠的,已經獲得了“第一桶金”的陳永強與聯合創始人劉靖康沒有盲目跟風,而是開始思考如何“彎道超車”。幾番思索後瞄準了“內容”方向:“VR只是一個載體,但是沒有內容怎麼看呢?”專注於內容輸出的過程中,這個年輕的團隊也萌生很多想象——怎樣讓未來的內容變得更酷?怎樣能夠讓內容輸出設備更加精簡?怎樣讓用户能夠自主選擇場景更加多元?就像喬治·梅里埃創造第一部科幻經典一樣,最後所有的問題都變為一個勇敢的嘗試——Insta360影石開始研發第一款全景相機。
2015年,因為從內容開始轉向硬件研發,其中負責技術硬件的負責人異地溝通成本提高,陳永強把公司從南京搬到了深圳。“當時沒有想太多,也沒有太多關注政策方面的信息,一拍腦門就把公司搬過來了。因為企業上下游的供應商都在深圳寶安,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肯定選擇來這邊。”
因為有了實體產品,公司得到了國內外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A輪、B輪融資到擬上市狀態,回想近乎衝刺的五年,陳永強表露出鮮有的少年意氣:“從創業之初的20個員工,到今天平均年齡28歲的550多名員工從全國、全球各地來到深圳加入Insta360影石。他們很多是海外留學歸國人才,60%是研發人員。可以説,我們這羣人就是創業青年,也是深圳青年的代表。”
藉助深圳的人才、資源、地理優勢,Insta360影石在5年內成長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全景相機品牌,從深圳走向了全球。產品進駐全世界3C產品知名品牌零售店,遠銷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兩會現場、國慶閲兵、疫情期間“雲監工”實現了億萬觀眾“我在現場”的小小心願,多個國家的視頻博主成為Insta360影石的“自來水”。一開始僅僅是為更多同學直播名校課程的想法,後來變成了成為世界一流的智能影像品牌願景,承擔起幫助人們更好記錄和分享生活的使命。

廣角視野下的拼搏

Insta360影石的五週年寄語牆
在Insta360影石成立5週年的寄語牆,沒有辭藻華麗的祝辭,只有明確的目標。“300+%增長率”“賺2億不是夢”“腳踏實地,逐夢前行”“為自己驕傲,叉個腰”,略顯俏皮的表達中能清晰感知到這個年輕公司的滿滿活力。
“深圳的氣質是拼搏。這個城市充滿活力,充滿機會,充滿公平。”陳永強認為,中國大學生每年淨流入的城市主要圍繞在“北上廣深”,這就説明大家都還是有夢想的,年輕人願意為自己的未來拼搏。
“人有點夢想是好的,即使自己的夢想看起來有些遙遠。創業不容易,但還是要先行動起來,在深圳那麼好的環境之下,如果自己不努力也是生存不下去的。” 深圳是殘酷與機會並存的城市,但是迴歸到個體,深圳是公平的。“這個城市能讓你堅信奮鬥就會有出路,你是塊金子在深圳一定會被發現。”
在陳永強眼中深圳是個“福地”,不僅僅是因為這座城市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絕佳的地理位置、賦予創業者更為廣闊的視野,更因為在創業過程中的“傳幫帶”。“在深圳,已經發展起來的成熟企業很願意幫扶新的企業,到今天為止有一些新的供應商給我們送一些樣品來,我們也願意一試,並不會因為這是一家小企業就拒絕。”
“在深圳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質疑你的夢想,不管你的夢想是大還是小,這一點是讓我覺得很幸運的地方,遇到了很多很有愛的國際品牌供應商,他們不會因為你公司小,剛剛起步就會拒絕你。因為這一份信任,今天我們也證明了他們的選擇和信任是正確的。”
陳永強覺得,5年前自己曾經受過深圳傳幫帶“創業”文化的薰陶,如今也會把這份“情懷”傳遞下去。
“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從你創業的那一天起,就不應該有退縮這樣的想法,如果你都不相信你自己,如何讓別人去相信你呢?”深圳的夜空中,漫天繁星與寫字樓凌晨的燈光同在,照亮每個人向前奔跑的路,“一年工作時間,三年工作經驗”的戲謔是深圳拼搏氣質的源泉之一。“努力向前奔跑才不會被深圳遺忘,創始人跟研發人員一起通宵加班,這種事情經常有。”陳永強説。
儘管在採訪前夜,陳永強凌晨3點才結束工作,但在他的臉上並沒有看到明顯的疲態,言語間更多是對自己為夢想付出後對於成果的期待。也不難感受到,這一份他人眼中的幸運給這個“90後”年輕人帶來的壓力。
“焦慮已經常態化了,但你仍然是一個樂觀的人就可以了。畢竟年紀擺在這裏,尤其是短時間內企業快速發展,很多事情都是我沒有經歷過的。當然你會去思考一些你沒有經歷過的問題,或者是跟前輩請教怎樣去處理一些事情。”陳永強稱雖然自己是個“幸運兒”,但對員工、股東、用户的責任,一直在驅動自己向前走。他堅信能夠讓自己在這裏走下去的,一定是大家在一起拼搏的精氣神,“我覺得這個氣質其實是會被傳播的,這個很關鍵。”

深圳,全景式的發展空間

陳永強向《中國青年》記者表示,當初是深圳自由、創新、便利的環境吸引他來到這裏創業,現在深圳同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聚集在這裏,在公司招聘廣告上其中一條寫的就是深圳的人才政策。“這成為我們吸引更多人才的撒手鐧之一。”
與所有大型城市一樣,年輕人在深圳面臨着快節奏、迅速淘汰、高房價等問題。陳永強覺得深圳的高房價、快節奏可能會讓一部分人選擇離開,但是深圳從不同維度也在給予人才更多的其他城市沒有的利好。“我還是比較持續看好深圳。‘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絕對是深圳最先喊出來的,有些政策也是深圳最先實施的,比如大學生畢業只要把户口遷到這邊,政府就給你15000元補助。深圳市政府今年也做出了新建更多人才房的規劃,出台了更多利於人才留下的措施。”
在陳永強看來,更加宜居、宜業、宜學、高效服務的城市環境,對青年人才的個人發展如虎添翼,也是城市吸引、留住青年人才的“強力膠”。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便捷、人性化的城市設施,離不開“智慧城市”的建設。在5G時代,將智慧城市與青年發展結合,以“萬物互聯”的思維充分連接、調動城市資源,針對青年發展困局與城市痛點,在思想、教育、健康、創新創業創優、民生保障等領域展開全新的探索,為城市發展賦能,這也是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
“從不同的維度上講,每一家企業在深圳市政府眼中都是生怕會錯過的寶貝。政府對待創業者或者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情況都在及時地去調研去反思去覆盤,只要你在深圳創業,就會覺得有底氣,只要你去拼搏就一定不會後悔,因為這裏給予了每個有夢想的人全景式的發展空間。”陳永強説。
閲讀更多

訂閲購買《中國青年》

監製:皮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