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零售,痛點難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安樹
線下零售水深火熱依舊在持續,一方面新零售佈局如火如荼,同城即時零售大戰一觸即發;另一方面 傳統線下零售的凜冬還在持續,百貨巨頭關店、達芙妮等等退敗等消息紛至沓來。
在一片哀鴻遍野中, 積弊已久的傳統眼鏡店也在高暴利與非專業的討伐聲中日漸萎縮。
在市場紅利見頂, 電商渠道衝擊的背景下,眼鏡行業如何破局?需要一個新的互聯網引擎引領傳統眼鏡店直擊痛點、重構發展邏輯。
國內眼鏡行業是一門體量巨大的生意,國家衞健委《中國眼健康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而資本市場也是虎視眈眈, “某企業信息查詢平台”數據顯示,國內共有123萬家眼鏡相關企業,其中在業存續的有96萬家。
顯然, 眼鏡市場的廣袤消費前景正在吸引眾多玩家的加入,但眼鏡店市場魚龍混雜,許多傳統線下眼鏡店專業性不夠、產品固化缺乏時尚感,而新零售玩家也並沒有風生水起,缺乏體驗感疊加線上服務建設尚不完善,尚未有打動消費者的解決方案。
進入新零售時代,積弊難除的眼鏡行業到底該如何破局?
痛點難解眼鏡行業並非表面看上去那樣風光,“高暴利”背後折射的更多是市場亂象與供應鏈問題不斷。
首當其衝的就是誤讀的暴利。眼鏡行業上市第一股博士眼鏡就因為“暴利”鬧得沸沸揚揚,其公開招股書中7成的毛利率,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
所謂暴利,是指相較於眼鏡成本而言,眼鏡單品的價格高昂。
傳統眼鏡店的鏡框都是品牌授權售賣,鏡框廠商會對同一市場零售價進行定價。即便如此,授權代銷模式還是會因為經過層層代理,以至於 出廠價與終端零售價之間差距甚大,一款不到一百元的鏡框,價格可以翻幾倍。
但是對於眼鏡店而言, 還有運營費、租金、人工費、設備費用等隱形費用一直在助推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疊加眼鏡低頻消費的特點,眼鏡行業的淨利潤不斷被侵蝕。2019年,博士眼鏡營收6.55億元,但淨利潤僅為0.62億元。
因而, 這場暴利傳聞背後隱匿的實則是傳統眼鏡店買的貴、賺的少的窘境。
再者, 許多傳統眼鏡店資質不夠、專業性匱乏,尤其體現在缺乏專業驗光師,導致驗光不準。剛配完眼鏡的小張就對一鳴網吐槽説,這次去的眼鏡店驗光不準,戴上眼鏡有重影,眩暈感很重。經過了多次調整,才確定好屈光度,體驗尤其差。
數據顯示, 國內驗光師持證上崗的不足五千名,缺口高達3萬,很多眼鏡店的驗光人員並非專業驗光師。
對於注重線下體驗的用户而言,眼鏡店的專業性不足極易損失客流,並造成口碑折損,街邊小店更是如此,輻射範圍有限的口碑下滑無疑是自折羽翼。
不止於此,諸多眼鏡店在沒有辦理《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 違規售賣隱形眼鏡或者美瞳,更是助推市場亂象橫生。
傳統眼鏡品牌的故事本就難講, 電商與新時尚品牌的侵襲又將引起眼鏡江湖怎樣的變革?傳統眼鏡品牌還能扭轉出生機嗎?
無獨角獸在電商冒頭的初期,眼鏡行業就看到了其中契機,然而, 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數千億的市場仍然沒能催生出一家獨角獸企業。
在傳統眼鏡業玩家中, 寶島是進行互聯網化打法較為激進的一家。一方面,發力傳統行業轉向互聯網,另一方面,強化技術,以不斷革新壓垮其他老牌玩家。 但這場顛覆之路尤為難走,幾十年來形成的運作模式積重難返,利潤舒適區正在遭遇不斷上行的成本擠壓。
傳統眼鏡店變革的同時,迅速崛起的新時尚眼鏡品牌也在伸手其腹地。
一時間,以LOHO、木九十和EGG等為代表的新品牌眼鏡在各大商場迅速冒頭,以木九十為例,2010年成立至今,已擁有800多家門店,並計劃於2021年擴張至1200家,其銷售額超過20億。
這些新品牌們往往店鋪裝修極具風格,眼鏡設計更是時尚型很強,而且性價比高、十分契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除了敏鋭感知消費者的心思之外,時尚眼鏡品牌在降本增效方面也是可觀。
雖然木九十們的門店選址也是位於人流量較大的購物中心這樣的黃金位置,但對於佔地面積卻有着極為嚴苛的把控,一般在30-40平方米,極大地壓縮了門店租金的成本支出。
不止於此, 時尚眼鏡品牌更為注重全渠道擴展,以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縱觀木九十這幾年的發展歷程,雖然設有官方網店,但進駐商超,打造線下體驗店依然是其開拓市場的主打動作。一時間,街邊眼鏡店雄霸天下的單一格局變成了由街邊、商超、線上網店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不過, 時尚品牌的進擊戰並非一帆風順,眼鏡的舒適感、驗光專業度和售後服務也讓其時刻面臨考驗。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時尚眼鏡品牌依然難逃脱傳統眼鏡零售經營的模式,更多的也只是在品牌調性等方面做了革新,庫存與線下門店的高成本問題依然難解。
如木九十等為了壓縮成本,也只能通過做減法的策略,如壓縮門店面積、SKU以及鎖定中低檔產品。除了25-30平米的門店規格,木九十門店的SKU一般僅為傳統眼鏡店的五分之一,同時放棄高端市場。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着電商平台和新時尚品牌的崛起對傳統眼鏡零售企業的衝擊不僅是來自市場份額的蠶食。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兩者或也在重構消費者對眼鏡的認知,從功能性需求轉向審美性需求,並通過快速的更新引導消費者從低頻向高頻消費挺進,眼鏡零售市場也在快速的變革。
路在何方互聯網大旗已經浩浩湯湯挺進整個零售業,數字化變革,技術賦能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眼鏡業也不例外。
2012年前後,眼鏡零售市場也掀起電商革命,誕生了一大批垂直眼鏡電商平台,以及大批的淘品牌誕生,但受限於場景,以及半醫半商的特殊性,垂直眼鏡電商很快觸碰到了發展的天花板, 經過數十年依然未能在這一市場掀起風浪。
隨後, 在O2O浪潮中,眼鏡零售也奮力跟進,但至今,我們也難看到革命性作用的進一步體現。
在消費端逐漸升級為時尚配件的眼鏡更為重要的定位是醫療設備,在大健康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的背景下, 技術這家馬車或將在售後服務以及專業性方面探索出更多驚喜。
正如藉助AI、大數據等技術,眼鏡零售這一賽道的玩家們也紛紛展開佈局。2018年,寶島眼鏡發佈了AI眼底照相機,可以實現35種常見疾病的篩查,準確率達97%。目前已經在一線城市200多家門店裏配備這套設備。
在此前不久,歐洲眼鏡電商Mister Spex提供了一種線上視力測試服務,幫助用户在家免費檢查視力。此外, 在驗光等之外,如九九目等數據平台, 通過對於用户購買行為、使用體驗進行追蹤,從而精準投射到眼鏡零售中,以便眼鏡店及時把控用户需求。
也不難看出, 針對行業痛點,眼鏡零售也在試圖通過技術從多維度,為行業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或許只有這樣,眼鏡零售的革命才會真正打響。
與此同時, 眼鏡店進軍大健康領域,意味着將重構眼鏡店的服務定位,從簡單的買賣關係轉為一個注重用户體驗的醫療視光服務中心。
更為重要的是, 降本增效以及重塑供應鏈發展邏輯。互聯網作為一種廣域的連接工具,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打通眼鏡供應鏈的上下游連接路徑。亦或是借鑑新時尚品牌自建零售商經營模式,從而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性價比。
再者, 眼鏡業O2O屬性較強,可以助推其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線下驗光這個環節,短時間內尚難被科技消滅。因而,開設線下體驗店,解決驗光難題,成為關鍵,而這其中不僅是對於驗光師專業性的把控,更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數據的分析。
而對於線上轉型而言,如何組建一支既熟悉線上運營又能夠把握消費風向的專業化團隊成為關鍵。未來,線下驗光、線上購買或將成為一種新的風向。
新時尚眼鏡品牌重新教育了眼鏡市場,同時也得益於市場紅利而行動遲緩的傳統眼鏡品牌一味清醒劑,鈍刀割肉的陣痛正在倒逼其更加清醒的直擊自身痛點,尋覓新的發展邏輯。 獨角獸尚未崛起,未來贏家將會出自那個賽道,還得看新舊玩家的氣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