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覆盤達達發家史:“即時零售第一股”走過怎樣的路?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財經

“即時零售第一股”上市背後,有哪些故事?

從去年就頻頻傳出“達達上市”的消息如今終於告一段落,6月5日晚,達達集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發行價16美元,截止昨日收盤,達達股價仍16.04美元,較發行價幾乎沒變。

算起來,達達集團可以説是唯一一個從物流端向商流端轉型的即配企業,覆盤達達6年發展史,“即時零售第一股”上市背後,有哪些故事?

01

成也外賣,敗也外賣

2014年,從麻省理工畢業的蒯佳祺迎來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在此之前,他曾在麥肯錫和硅谷工作過,也是易傳媒和安居客的創始團隊成員和高管。

當時,國內O2O電商正值風口,在蒯佳祺看來,O2O可拆分為到店和到家。到店的核心是支付,屬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天下;到家的核心是物流,特點在於即時性,如果配送由商家自行解決,成本的確很高。

於是,在紅杉資本的支持下,蒯佳祺創辦了“達達”,以眾包的形式為O2O電商做配送,並在投資方紅杉的牽線下,達達獲得和餓了麼接觸的機會。

由於眾包模式可以廣泛吸收社會閒置人員,達達的配送服務很快得到了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認可,依靠外賣場景的高頻,達達用一年時間日單量突破達60萬單,擁有10萬餘名兼職配送員,並於2015年6月一週年慶典上宣佈獲得C輪1億元的融資。

需要提及的是,在達達的C輪融資中,不僅有一直支持他的紅杉,還有一家國際大鱷DST,有人曾總結DST的土豪式打法:只投市場領導者,或者有潛力成為領導者的公司;一般爭取在公司上市前1-2年投資,並且上市後會持股很長一段時間。

DST在中國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就是京東的C輪,劉強東在《我的創業史》中自述,2011年,DST創始人Yuri找到他開門見山,“我一個人最多可以投15億美元。”而且聲稱,自己投資的公司5年內不能上市,越晚上市越要投,這讓劉強東一度以為遇到了騙子。

結果是,在那一輪京東超過10億美金的C輪融資中,DST一家就出資5億美金,直到京東上市前,DST都是最大股東。

被DST看上並讓它堅持了兩輪,也從側面看出達達在當時本地生活市場的一定實力。

2015年,隨着外賣逐漸火熱,市面上關於外賣O2O“輕模式”與“重模式”的爭論就沒有停息過,一種聲音認為,自建配送需要極高的成本,在外賣O2O領域,大平台就要燒錢補貼做規模,配送交給專業的人做;另一種聲音認為,物流是底層服務,O2O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貨能送出去的基礎之上,物流的成本,直接決定了到家服務的競爭力。

達達明顯屬於後者,一方面,達達在當時擁有國內最大的同城配送團隊;另一方面,用户和商家毫無忠誠度可言,基本上是誰有補貼用誰家,況且,外賣平台的搭建難度也不大。於是,2015年10月,達達上線了外賣平台“派樂趣”,妄圖從美團餓了麼手中分一杯羹。

派樂趣一出,瞬時激起千層浪。幾大外賣平台幾乎同一時間採取各種封殺手段。不少商家接到了禁令:若上線“派樂趣”,就將被餓了麼、美團、口碑、百度等集體下線。

雖然失去前端流量,但依靠數十萬配送員地推和高額補貼,派樂趣也完成了早期用户積累,並在上線6周後,日訂單即突破了100萬大關。

從側面上看,當時達達也是為數不多完成流量閉環的企業,蒯佳祺在36氪的採訪中表示,“達達做派樂趣,很大程度上是在幫助物流做得更好。在派樂趣上線之後,物流的單量漲得非常快,而物流單量漲得更快,就會使訂單的密度和配送員密度隨之增長,同時成本快速下降。這本質上是創造一個大閉環。”

蒯佳祺的理念也得到了資本的認可,2015年12月,在派樂趣推出不到2個月內,DST和紅杉又給達達填補了3億美元的彈藥,而這距離達達上次融資不到半年,在商流物流雙加持下,達達的估值也突破10億美元,一切都顯得朝着達達的利好方向走。

但在2016年開年,一切都變了。由於嚴重低估了外賣平台的燒錢速度,不到三個月,派樂趣就難以維持當初“外賣挑戰者”的姿態,城市撤站,服務下降,在瘋狂補貼之後卻毫無壁壘,達達內部也在重新考慮派樂趣這個業務。

同時,美團餓了麼的自建配送也搭建完成,蒯佳祺暢享的“大閉環”遭遇到嚴重破裂,被眾人圍剿的達達出現訂單危機,但京東的到來讓戰局又有了新變化。

02

京東的扶持

2016年4月,達達和京東到家進行了合併,達達升級為“新達達”。合併後,京東集團以2億美元現金獲得新公司47%的股份併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新公司包含即時配送和超市到家兩大業務,原達達CEO蒯佳祺出任新達達CEO,原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出任新達達總裁。

據瞭解,在和達達進行合併後,京東到家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

蒯佳祺在接受極客公園的採訪中表示,“京東到家的訂單由新達達配送,由於規模增加和算法優化,新達達在一線、二線城市每單的成本已經從兩年前的15元,降到現在最低3元。”

對於達達來説,合併帶來的是京東業務上的資源扶持。在依靠京東無界零售的加持下,新達達又迎來了一筆鉅額融資,2016年10月,沃爾瑪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了新達達,並表示,接下來實體門店將獨家接入京東到家,並由達達負責全部訂單的配送。

而早在15年8月,京東就以43.1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永輝超市,通過這一交易,京東將持有永輝超市10%的股份,永輝超市也正式入駐了京東到家。

2019年12月,新達達更名為達達集團,旗下配送平台“達達快送”也升級為“達達”,據介紹,更名升級後的將實施“零售 配送”雙核驅動戰略。

至此,達達也完成了從一家配送平台向一家O2O零售平台的轉變,可以説,蒯佳祺的閉環理念,在達達集團身上走通了。

2020年6月5日,達達集團上海迎來“雲敲鐘”,據瞭解,此次上市募集金額約在3.03億美元,京東和沃爾瑪將作為基石投資者分別以IPO價格認購達達集團價值60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的ADS。

作為達達集團最重要的兩大股東和合作夥伴,IPO後京東和沃爾瑪將分別持有達達45.3%和9.5%的股份。

03

“即時零售第一股”接下來怎麼做?

目前來看,外界對達達的不看好主要在於兩點:競爭對手眾多和難以盈利。

縱觀即時配送發展這10年,無論是從外賣時期就跟隨或者行業火熱再加入的玩家們,或多或少都有打造自身的護城河:美團配送可以依託外賣的訂單保障騎手的留存;蜂鳥即配則有阿里諸多事業羣的聯動;和達達同時間起家的UU跑腿和閃送在To C端不斷建立用户壁壘。

另一方面,對於配送企業而言,騎手工資是企業財政的重要支出,之前美團配送就表示,美團配送2019年共為騎手支付了工資410億,在此前財新的報道就有分析稱,達達集團本次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資金,補貼C端用户和騎手。

從發展上看,達達集團近三年收入持續高速增長,處於企業上升期,但淨利潤卻仍處於虧損中,2017/2018/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1億元,同比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

根據燃財經統計,2018年至2019年,達達的活躍消費者從470萬增加到2440萬,但2017年-2019年間,為了爭取到這部分用户,達達向京東到家投入的激勵費用分別為3.621億元、7.825億元、9.377億元。

此外,根據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與京東集團以及沃爾瑪集團兩家主要客户。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京東帶來的收入在達達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是49.1%、50.5%和 37.8%。沃爾瑪帶來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6%、13%和14.9%。

淨利潤虧損,用户獲取昂貴,收入依賴大客户,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達達集團的突破口在哪裏?

這在提前發佈的招股書和內部信中或許可以窺探一二。

在存量上,達達表示此次通過IPO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户羣等。其中,約40%用於營銷活動,擴大基礎用户羣;約35%用於技術研發投資,用户和推廣還是重中之重。

在增量上,蒯佳祺就在致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中國電商已經發展到即時零售階段,80%的零售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最大的歷史機遇。

避開即配市場紅海競爭,將市場放在數字化改造上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即時配送行業仍是外賣為主導的大背景下,此舉效果如何,我們還是要等待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