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公司一旦上市,投資公司會紛紛退出撤資?
上市公司一旦上市,投資公司便紛紛撤資,簡單的來説,就是錢賺夠了。為什麼公司一旦上市,投資公司會紛紛退出撤資。這是一個行業投資習慣,投資公司投資一家公司就好比是養豬,包裝公司上市就是投資公司從小豬養到大豬,養成肥豬的一個過程,上市了小豬養成了肥豬能賣個好價錢當然賣掉賺錢走人,投資公司本來就是這麼賺錢的。
機構投資相比散户投資者有一個明顯的優勢是,他們知道自己該賺哪部分錢,不該賺哪部分錢。投資公司明確知道,自己賺的就是公司上市這個過程的錢。當然也不是説機構不貪婪,不想掙更多錢,而是機構的運營機制就是這樣。所謂風險投資,就是因為看好目標公司的發展,用錢換取公司股權,最後用錢來賺錢。
現階段,風險投資的退出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在公司下幾輪的融資過程中逐漸退出。比如,某投資公司,在A輪投資某公司1個億,獲得10%股權,整體估值10億。在B輪,如果公司估值20億,那麼,理論上這家投資公司就可以2億的價格出售所持10%股權,賺一倍離場。
而在前期,每一輪的投資方輪換都意味着有上一輪的資金退出,尤其是在初創時期,在未來不明朗的基礎上,持有周期越長風險越高,而且你至少還需要找到下一個買家,説的直白點就是接盤俠。這樣一方面可以規避公司後續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另一方面投資公司也需要快速回籠資金,然後去投資下一個目標企業。
其次,這些私募基金一般在偏早期介入,承擔的企業經營風險也較大,同時一級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企業發生問題時無法拋售,因此與風險相對應的預期收益也較高。天使輪項目如能往後走2-3輪時,即便拋售少量持股也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對於投資機構來説選擇一部分落袋為安,保留另一部分股票成本已經為0,是非常理性的選擇。
從投資公司的角度來看,上市依然是企業退出並獲取收益的最主要通道。相比較美國等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我國的併購、一級市場股權轉讓等退出方式因為市場、法律、税收等方面的限制,保障的不足而尚處於起步階段。公司一旦上市,自己的投資使命基本完成,自然也就要想着退出以實現收益的事兒了。
所以説,投資機構裏,其實和炒股一樣的 ,賺大錢的永遠都是少數,大部分都跟從OFO套現的朱嘯虎一樣,緊跟風口,一旦上市或者風口不對,馬上就跑了,這就是在風投界非常流向的風口論。這也是為什麼,進入新的一個階段,前一個階段的投資人很多會選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