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裏,很多人對投資成功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因為財富有初始壁壘,這意味着你博弈的本金是100,還是100的指數級別。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説,能通過投資改變命運嗎?能通過投資獲得成功嗎?@文寬自由之路 今年32歲,他做了!我想認真的分享下他的投資故事,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普通人也有機會投資成功”這個股市論題。
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我是一個普通人,1988年出生在山東東營的農村,2012年山東大學英語和國際政治專業畢業,獨自來到煙台工作,一干就是8年,在工作崗位上也是普普通通,智商情商雖然不低但也絕對不算高的,我周圍的很多同齡的同事都非常優秀,雙商很高,還更努力,所以也看到很多同事很快都升職加薪,比我跑得快得多;家庭背景就更普通了,我跟老婆雙方的父母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要麼種地要麼打工,做的都是最基礎的體力勞動,父母給我們最大的支持就是2013年給了我15萬在煙台貸款買了一套87平米的房子,那是他們的全部家底;
我以前也會經常羨慕那些城市裏出來的孩子,父母給買好了房子,創業的話還有資金支持,可以少奮鬥很多年,俗話叫“拼爹”,不過這些東西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從不認為抱怨父母是有意義的。
時至今日,雖然有了一些積累,但也算不上什麼大富大貴,不過得益於我抓住的幾次機會,應該還是積累了比大多數同齡人多一些的財富,最主要的是,我相信我的經驗值得大部分普通人蔘考,因為我也是從零開始的,我也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情商或者能力,我更沒有冒太大的險,像有的人一樣孤注一擲去創業,我畢業後選擇了安安穩穩的上班,拿固定的工資;可能區別在於我走的是正確的方向,抓住了一些的機會,另外我決心比較大,比較能吃苦,至於具體是什麼原因,每個人看到的可能都不一樣,需要讀者自己去尋找。
我投資進化的三個階段
有句話説的很好,20多歲可以靠體力掙錢,30歲可以靠腦力掙錢,到40歲就要靠眼光掙錢了,否則你將是個窮人。
事實上,我看到的各行各業最優秀的那批人,他們在二三十歲就開始用眼光賺錢了。這個世界是有規律的,看懂了它的規律,我們就可以利用規律賺到很多錢,而看不懂規律的人就只能為看懂規律的人打工了。
我大概從小就對商業世界很感興趣,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就愛看各種財經新聞,熟知很多企業家的名字,知道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很早就讀過李嘉誠的故事,對於李嘉誠在各種危機中的操作印象深刻。大學期間,我就參與過紙黃金交易,還學習過一段時間外匯,當然回頭看那些其實都不靠譜。2012年參加工作,出於濃厚的興趣,發了工資很快就去開了股票賬户,開始了我的“炒股”生涯,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投資和炒股其實是兩個概念,但為了方便讀者,還是用炒股吧。這段經歷我想分成三個階段講述:
無頭蒼蠅亂撞階段(2012年-2015年股災後)
2012年底是個小牛市,滬指從2000點漲到2400點,那段時間瘋狂炒作3D打印和軍工股,我拿着自己的4000多,又借了6000多,一共一萬多巨資追高殺入中航重機,一個周時間盈利30%,3000多盈利相當於我一個月工資了,當時我一戰成名,成為周圍同事眼中的“股神”。
沒想到,那是我接下來幾年炒股生涯的盈利最高點,從2012年到2015年整整四年時間,我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在股市亂撞,雖然只有幾萬塊錢,但買過的股票不計其數,持股幾乎沒有超過一個月的,每天的情緒跟隨市場上下波動,上班時間也時不時掏出手機看看行情,但其實一點都沒有研究,最多看看股市的新聞,我記得2013年我還參與了上海自貿區的炒作,那真是波瀾壯闊的炒作,我買的是浦東金橋,抓了幾個漲停,賺了幾千,但後來又追高進去全都被套,虧了大幾千割肉離場。
到了2014年牛市前夕,我大概虧了三萬多,在當時對我來説可是一筆鉅款,鬱悶不已。總算等來了牛市,我當時主要買的國投電力,又追高買了券商,在牛市中殺進殺出,不亦樂乎,又陸續追加了一些投資,到2015年股災前夕我總體投入的資金大約在10萬元左右,即便到2015年6月牛市最高點,我也沒有回本,好像還差着一萬塊錢,就這樣迎來了最慘烈的股災,那段時間真的是心灰意冷。印象深刻的一次,我走在路上,有個小夥子打電話哭着説都虧沒了,我認識一個富士康的小夥牛市最高點進的場,兩三個月,9萬塊虧了7萬。我到2016年初熔斷的時候,最多大約也是虧7萬左右,10萬隻剩下3萬塊,我15年一年工資還不到8萬塊,那年我還在裝修房子,辦婚禮,我裝修房子才花了9.6萬,我常常想要是把我這錢用來裝修得買多少東西啊。我估計有很多人至今還沒有爬出2015年那個大坑吧。
潛心研究技術分析階段(2015年股災後-2016年底)
人有時候確實很奇怪,我一直標榜自己喜歡金融,對金融感興趣,但其實2015年前我根本沒研究過股市,完全是聽消息/看新聞,憑感覺追漲殺跌,我甚至連均線、MACD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什麼PE/PB,在我眼裏股票就是一個代碼,我曾經還真的以為我有做股神的潛力,別人做短線賺不了,也許我能賺呢?我估計這是目前大部分股民的想法吧。
2015年下半年股災後,我痛定思痛,決定研究一下股票。當然是從技術分析開始,讀了幾本書,我記得有日本蠟燭圖/MACD震盪指標等等,還去證券公司營業部聽大神講課,研究了各種指標,我總算弄懂了各種均線,MACD,KDJ,布林線等等,學會了看趨勢,要買趨勢向上的股票,跌破趨勢就要及時止損,要設定好止損線,我還用excel做了操作系統,避免自己的情緒干擾,一有時間我就進行回測,不斷的改進自己的系統,還做各種模擬盤進行測試,感覺我一定能找到一套有效的操作系統,不斷的賺錢。
大約是2015年底,一個好朋友告訴我協鑫集成這隻股票不錯,當時已經跌倒了8塊左右,朋友告訴我他有內幕消息,這隻票將拉到12塊,我信了,看了看技術指標覺得也有潛力,大規模買了幾萬塊錢的,結果買了之後一路下跌,我也沒有執行我的操作系統,總以為內幕消息靠譜,一定會有主力才解放我,結果我沒有等到,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5塊左右才割肉離場,損失慘重。
後來又遵照我的技術分析系統操作了不少股票,包括印象比較深的一隻綠盟科技,我想這是科技股,網絡安全概念,有前途,2015年牛市漲到50,2016年跌倒20不到,如果再漲回50我就賺大了,買了不少,結果到2017年它最低跌到9塊錢,今天它又漲回了20,不過我早就割肉離場了。做了一年多技術分析也沒賺到錢,又虧了不少,心情還是跟着市場上躥下跳。
讀到這,不知道我的讀者朋友能否理解我為什麼不認同做短線,追熱點,做技術分析了呢。很多人跟我講,股市上賺錢的方法不止一種,能賺到錢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中國股市投機嚴重,不適合價值投資等等,聽到這,如果是能勸的我就儘量勸一勸,但無奈很多人就是不肯開竅,非要去自己走一趟,關鍵是自己踩了坑也不知道改變。我雖然走了這麼多彎路,但我始終知道,不賺錢的方法就要及時做出改變,而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説到這,我也提一下價值投資,我以前也知道巴菲特做價值投資,做到世界頂級富豪,不過我總是覺得價值投資是巴菲特那種股神才能做得,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根本沒去關注過,直到2017年初才恍然大悟,這就是第三階段的故事。
價值投資階段(2017年至今)
在股市亂撞了五年後,2016年底我到了迪拜工作,去之前,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在網上買了十幾本電子書,都是投資相關的,各種都有,股票大作手回憶錄,道氏理論,波浪理論,金融鍊金術等等,我就開始挨着讀。
讀了好幾本感覺都沒有很靠譜的答案,讀到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簡直要把我繞暈了,後來讀到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那一刻豁然開朗,我知道我找到了正確的投資股票的方式,那一刻我就知道了我能從股市上賺很多錢。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價值投資懂的人三分鐘就懂了,不懂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懂,我就是那三分鐘就懂的。
我很快就迷上了價值投資,有句話公開講可能有些裝逼,但客觀講我還是有一些天賦的,因為價值投資需要極強的理性,耐心,不從眾,獨立思考等等,這些品質我並非做了投資才具備的,我從小就不是一個集體主義的人,我經常懷疑大多數人的看法,我喜歡看事物的本質,喜歡追求客觀和真相,而不是別人喜歡的東西,所以我不愛説別人愛聽的話,而喜歡説我認為正確的話,同樣,我也不太在意別人的意見和看法,這些品質其實在學校和職場讓我吃過不少虧,我甚至曾經為此煩惱。到了股市,這些反而成了非常必要的品質。
投資可能是我此生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我知道投資可能是我此生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我業餘時間閲讀了大量的價值投資的書籍,到2017年下半年我找到了雪球這個平台,讀到了很多接地氣的投資理念,我幾乎讀遍了各路雪球大V的文章,對我形成投資體系幫助極大,2017年我就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投資框架,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學習新東西,我的投資框架每天都在完善。2017年運氣也不錯,新股中了好幾個,有五六萬的收益,投資股票還沒有完全上道,但也賺了幾萬,總算是把前幾年所有的虧損全都賺了回來,不過那時資金規模也就30萬左右,所以我並沒有把17年的收益統計到我的投資記錄裏。
18年股市是很慘烈的一年,那一年股市從3500跌倒2400多點,幾乎沒有能賺錢的股票,但我的投資體系卻在飛速的完善,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新的想法加入我的體系。上半年受貿易戰影響滬指跌倒3000點,我覺得機會已經很好了,但是股市的資金太少,當時房市正是火熱上漲,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講,房子掛出去不到一星期就賣掉了,所得資金基本全都進了股市,我大概在2018年6月份前就把賣房子的子彈全都打出去了,滬指大概在2800點以上,我投入的資金也第一次超過了100萬,買的主要就是格力/美的/平安/保利這些眾所周知的好公司,那時候還比較貪便宜,不敢買茅台五糧液這些高PE的白酒股。
由於當時體系還不夠完善,回頭看其實還是買早了,不過價值投資的好處就在於即使買貴點,只要大方向是對的還是能賺到。2018年下半年情況越來越差,滬指從3000點一路跌到2440點,到處一片哀嚎,有的大V已經聲稱遇到系統性風險清倉離場了,不過我完全沒有了以前的感受,面對市場的波動內心幾乎沒有波瀾,反而越發覺得這是我在股市遇到的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到了9/10月份,市場低迷到極點,這時我覬覦已久的茅台五糧液也被殺了下來,五糧液被殺到50元,只有15倍動態PE,茅台被殺到500多,20倍左右PE。看到這麼好的機會,我開始往茅五調倉,也開始找錢了,趁着回國的機會,我把我和老婆的兩個賬户的融資都開了。在2600點以下,我又開始分批大量買入五糧液、格力電器、貴州茅台、平安這四隻股票,一直買到2018年底。最後場內場外一共加了80萬的融資,自有資金150萬左右,一共買了230多萬的倉位,其實槓桿率剛到50%,並不算高。
一般人,真的不建議賣房或加槓桿炒股
很多人一説炒股都要嚇破膽,聽見賣房炒股、加槓桿炒股的簡直要罵娘了,我也堅決不建議一般人用槓桿,因為人性的貪婪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你就把我的經歷當成運氣好,老老實實拿着自己的錢炒就可以了。
簡單解釋一下我賣房、加槓桿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自己的本金太少,幾十萬塊錢即便翻一倍也改變不了什麼。當然,如果有土豪本來就有幾千萬上億,那我也不建議您做這些,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第二個原因就是我覺得房子跟股票都是資產,沒有多大區別,為什麼買房子可以貸款,買股票就不能貸款呢?如果我自己開餐館、開公司,難道就不貸款了麼?我不明白很多人一方面説投資要有股權思維,要用做生意的角度考慮問題,另一方面又鄙視借款的人,有幾個做生意的不貸款呢? 第三原因就是當時機會確實很好,我沒覺得有多大的風險,我一直都覺的當時賺錢的概率就是100%。
如同我最開始所説,這個世界是有規律的,普通人對自己看不懂的東西都感到恐懼這是很正常的,但你看不懂,不代表別人看不懂,同樣,你感受到巨大的風險,但事實上並不見得真有風險。就像在5000點牛市高點,大部分感受到的都是貪婪,感受不到風險,在2400點大部分人感受到的都是風險,感受不到貪婪,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也許在當時不好説,但對於聰明人,回過頭去看應該可以明白其中的奧妙吧!
當時,我老婆也很害怕,為此我們還大吵過一架。我並非現在才覺得當時是保守的,當時就這麼覺得,只是那確實是我們在股市的第一次大機會,第一次用槓桿,所以故意放慢了速度。
那段時間手裏幾乎一點錢都沒有,我的螞蟻借唄都借空了,除了信用卡還沒有套現,其他能借到的錢幾乎都放在了股市,每個月發了工資直接還貸款,省吃儉用,每一分錢都省了下來。
最終算上融資一共買了兩百多萬的倉位,我大致算了一下,兩三年整體上漲50%的話,再加上後續的投入,應該可以到300萬左右的淨值,就可以對我們現階段的人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了。結果2019年上半年超乎我的預期,我重倉的五糧液、格力、茅台等股票飛速上漲,不過我並沒有覺得意外,這些錢都是我在2018年就看到的,只是早晚的問題。不過當我跟老婆每隔幾天就説賺到第一個五萬、十萬、二十萬、五十萬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我原來估計的三年才能漲到的位置2019年上半年就漲到了,我的淨值也翻了一倍多,遠遠超過了我當時的預期。
到了2019年三季度,隨着淨值的上漲,並且不斷用省下來的工資還融資,那時的槓桿水平已經下降到20%左右,是非常安全的水平。不過那時大盤又跌回了2800點,整體上還是很悲觀,我又發現了保利、榨菜、福耀的機會,當時大約加了100萬左右的槓桿(不建議你加!不建議你加!不建議你加!),並在雪球上做了分享。
本想的三年賺50%就可以了,後來也是超出我的預期,半年不到,模擬盤收益率就超過30%,實盤因為成本更低,榨菜的比例更高,所以收益率更高,半年不到應該有40萬的收益吧。
很快就到了2020年,今年的情況我就不必囉嗦了,我看到太多人恐慌了,不管是普通散户還是基金經理還是大V。很不幸我又是最堅定的那一小撮人之一。
那段時間我天天在雪球上,在我微信羣裏高喊買股票,但大部分人都在擔心這擔心那,底部割肉的太多太多,還有很多人喜歡預測,整天看新聞預測疫情走向,自作聰明等疫情明朗之後再買入。
我不管那些,我也沒那麼聰明,我預測不了太複雜的東西,我只知道一件事,疫情早晚過去,我又大量買入了瀘州老窖/上海機場/格力/萬華這些公司,這些過程在我的實盤總結裏大家都能看到了。
什麼?疫情過不去怎麼辦?説真的,我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這個,但我知道,如果發生了這個,買啥不一樣呢?
那段時間我不止自己買買買,每天熬雞湯發在雪球上或者朋友圈,不亦樂乎。可能我確實跟大部分人不一樣,危機中,我看到的都是機會,其他人看到的卻都是恐慌。我跟朋友説,2月3號那天我虧了一輛寶馬5系,還是高配的,我連眼睛都沒眨,還在加倉,這是真的。幸運的是,這次還真有一些粉絲、朋友跟我堅持了下來,至於這幾個月漲的很好又是超出我的預期的了,我原本想的今年都不要看了,直接看明年就可以了,今天一算年內的收益率又有17%了。
從另一方面講,做投資也需要有底線思維,我們按照最壞的情況去打算就好了,比如我們就打算疫情持續三年,又能怎麼樣呢?三年後疫情過去,一切又恢復正常了,我們還是能賺到錢。所以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這種遊戲是一次又一次,每次都必贏的遊戲。
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可能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打造出了適合我的比較完善的投資體系。這個市場風險非常多,一旦我們的投資體系有漏洞,我們就會把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在某個時候就可能受到市場的懲罰。這幾年我們也看到不論A股還是國外股市,市場其實是越來越有效了,好公司往往給出很高的價格,而商業模式不優秀的公司卻一再被殺估值,傳統的價值投資那種撿便宜的方式其實遭遇到了一些挑戰,而成長股投資似乎越來越受青睞,最典型的比如高瓴的張磊,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這其中其實都有很深刻的邏輯。
事實上,價值投資並無定數,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開放的思維,對各種新理念、新觀點都保持開放,這樣我們的投資體系才能不斷的得到打磨,得到完善。
這就是我迄今為止的股票投資的故事,一共八年,對很多人來説並不長,資金量其實也不大,沒什麼可炫耀的,不過我比較自豪的大概也就是自己32歲的年齡了吧。投資成功的三個要素:本金、收益率和時間,當我們有了本金和收益率以後,時間就成了最大的變量。如果我能健健康康的活到80歲,再開開心心的投資50年,那也許我現在才走到珠穆朗瑪峯的山腳下呢?
$五糧液(SZ000858)$ $格力電器(SZ000651)$ $貴州茅台(SH600519)$ $中國平安(SH601318)$ $瀘州老窖(SZ000568)$ $萬華化學(SH600309)$ $廣州酒家(SH603043)$
——————免責聲明——————
“雪球達人秀”系列文章旨在推動雪球用户更好的學習交流。文章中任何用户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本文內容所涉具體股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同時雪球刊出此文,並不表示贊同其立場或觀點。投資者的所有決策應該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之上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