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經專家冀科技股吸金引領復甦
中新社香港7月28日電 (史冰筠)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香港已連續7天每日新增新冠病毒確診病人超過100例,港股也連續兩週收跌,但經濟學家稱升升跌跌為股市常態,對短期港股整體表現不擔心,期待未來科技股帶頭為市場吸引資金。恆生指數28日收盤升169.5點,升幅0.7%。
香港恆生科技指數(HSTECH)7月27日出台,由30只新經濟領域的科創公司組成,其中29只主營業務在內地,另外一隻為新加坡公司。內地科技巨頭騰訊、小米、阿里巴巴、美團等均包括在指數中。華大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楊玉川指科技股是向全世界吸引資金的機會,且回報效率快。他表示,恆生科技指數有利於整體港股的回升,因為恆指中傳統經濟如金融、地產等太多,缺乏新經濟成分,所以上升幅度受限。而受疫情影響傳統行業的低迷,從全世界來看,科技行業正引領新經濟的發展,香港的科技股對內外資金的吸引力更強,在疫情之下也更有增長韌性、增值潛力。
總體來看,科技股的上升速度快,幅度大,但專家提醒謹慎追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港股升跌在正常範圍,大部分為內地股票,受香港疫情影響有限。雖然本地的公用股受疫情和整體經濟環境限制下跌,但是因固有用户數量穩定,預期會走向平穩。
因嚴峻疫情形勢,香港特區政府果斷增加嚴厲管控措施,恆指受傳統行業比如零售、地產、公用股負面影響大。楊玉川解釋,最近的疫情的確對主要提供香港本地業務的企業和行業有明顯限制,比如旅遊業的蕭條嚴重打擊了和餐飲、零售店鋪的收益。此次市場需求的縮減更擴展到了公用事業股比如電力、煤氣等領域。
從外部環境看,中美關係仍在惡化,日前兩國相互關閉領事館,在政治層面較量,但專家指出這對經濟發展影響有限。楊玉川指出,從內部來看,因為中國經濟活動已基本恢復正常,下半年會有更明朗前景;近期,滬港通、深港通的交易數據顯示投資者“南下”的積極性很高。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第二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3.2%,超出預期。
股市對政策敏感,專家稱中美的政治較量會一定程度上打擊外部投資者信心,帶來心理壓力。楊玉川分析,外資投資者此時有可能選擇規避風險。中美兩國政治關係異常,全球市場不景氣,莊太量指出股市對政策反應比較敏感,若國際關係改善,良好對沖經濟增長壓力的政策,促使資金流向香港,香港股市有機會持穩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