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財險的經營狀況,保費和淨利潤固然是重要指標,但反映各家財險公司主營業務經營質量,還是要看承保利潤。
承保利潤背後,體現的是公司對賠付、成本和費用的掌控能力。過去的一年裏,哪些財險公司賠付高?哪些公司費用高?哪些公司成本高?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已披露年報的74家財險公司中梳理和估算出財險公司綜合成本數據,以精確反映各家財險公司面貌。
過半公司
綜合成本率超100%
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是財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2019年雖然財險業重回承保盈利,但根據約70家財險公司的業務交流數據統計,這些公司去年全年承保利潤僅2.15億元,承保利潤率僅有0.02%。這一數字雖然較2018年承保虧損有所好轉,但“盈虧線”依然相當脆弱,凸顯財險競爭激烈。
這些財險公司如何分得這2.15億元承保蛋糕?證券時報記者通過分析年報披露的核心指標,進而計算出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以此管窺該行業經營能力和競爭格局。
綜合成本率包含公司運營、賠付等各項支出,由費用率和賠付率組成。該指標是保險公司用來核算經營成本的核心數據,也是衡量財險業盈利能力強弱的主要標準。綜合成本率越低説明財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綜合成本率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
從梳理的整體情況看,已經披露年報的74家財險公司中,有49家的綜合成本率都超過了100%。這也就是説,行業超過半數的財險公司保費收入沒能包住支出,在承保業務上是在虧錢。
25家擁有承保利潤的財險公司中,涵蓋人保、平安、太保等超大型財險公司,兩家農業險公司,兩家自保公司以及11家外資保險公司。這顯示,大型財險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優於絕大多數中小型險企;其次,在同等規模的財險公司中,外資財險的經營質量更好;此外,農業險公司和自保公司擁有較好的承保利潤率。
承保利潤在5個百分點以內的公司僅有11家,人保、平安、太保、太平、大地等大型財險公司集中在這個區間;此外還有安信農險、中原農險、三星、紫金財產、愛和誼、中石油專屬保險等。
承保利潤在5至10個百分點的公司有8家,分別是三井住友、史帶財險、安達保險、東京海上、久隆財險、蘇黎世、日本財險、鼎和財險。
承保利潤在10個百分點以內的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已算不錯,但證券時報記者還是發現,去年有少數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在90%以下,如樂愛金、華泰財險、英大財產、鑫安汽車、鐵路自保,最低的美亞保險綜合成本率不到70%,這些公司的業務質量和管理在業內可謂優秀。
財險公司的保費和利潤都集中在少數大公司手中。但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大公司保費規模雖然做得大,但是承保利潤也非常薄,盈利和虧損往往就在一線之間。比如人保財險、太保財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8.9%和98.4%,大地財險綜合成本率達到99.89%。
外資險企美亞保險的綜合成本率在財險行業中排名第一。年報顯示,責任保險為該公司第一大險種,其次為意外傷害險、貨運險、企財險、短期健康險。除了短期健康險,其他險種均實現了承保盈利。該公司2019年保費收入為17.8億元,淨利潤就達到了2.32億元。
哪家賠付率高?
保險公司賠付較高的原因,與天氣、自然因素有關,也與市場化程度、業務質量有關,經濟環境、經濟景氣度也會影響保險賠付情況。
2019年,財險公司保費收入1.16萬億元,綜合賠付率為61.67%,同比上升2.27個百分點。統計數據顯示,財險公司中綜合賠付率高於61.67%這個平均值的公司有36家。其中既有人保財險、中華聯合這樣保費規模非常高的公司,也有陽光信保這樣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多的公司。
目前中國車險市場規模在8188億元左右,在財險公司保費收入中佔比超過70%。財險公司綜合賠付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迄今已進行三輪,實收保費增速低於賠付增速,帶動賠付率明顯上升。
車險是對賠付率影響最大的因素,大型財險公司車險佔比一般較高。上市公司中,人保財險以65.9%的綜合賠付率居於首位。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大地產險等公司的綜合賠付率也都超過55%。
此外,由於經濟轉型,一些信用保證保險做得較多的公司,在經濟下滑時期出現違約踩雷增加,也是拖累賠付的一個重要原因。證券時報記者獲得的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信用保險承保虧損22.32億元,承保利潤率為-54.20%。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綜合賠付率最低的十大公司,包括美亞、鐵路自保公司、眾惠相互、安達保險、華泰財險、匯友互助、史帶財險、前海聯合、久隆財險、瑞再企商,均低於50%。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中有4家公司不經營車險,兩家是互助保險公司,一家是自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