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個賽道的例子
表格裏的食品策略、醫藥策略、家電策略就是選取了市值最大的前20只股票平均持有,每半年輪動一次,剔除了一些虧損和ROE低的股票後的結果,從累計來看,基本和指數的收益率差異不大,但如果我們選用兩個行業作為策略,比如在食品醫藥兩個行業作為策略選取前20名,那麼13年來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9.04%,高於食品的17.89%和醫藥的15.44%。每兩個行業的搭配的結果都超過了其中單獨的兩個行業,而如果選用了食品、醫藥、家電三個行業的前20名,那麼年化是19.30%,超過了3個獨立的行業和2個行業的組合。這個結果説明了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是選取前20,那麼如果一個行業,選取的是市值最大的這個行業的前20名,如果兩個行業,那麼有可能選取的是A行業的前10,B行業的前10,而三個行業,可能分別選取了A行業的前7,B行業的前7,C行業的前6。3個行業組合結果超過2個行業組合結果和每個行業,説明了行業的頭部效應特別明顯。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最惡劣的年份的單獨策略和3個行業的組合策略,2011年,食品策略跌了5.51%,醫藥策略跌了25.73%,家電策略跌了32.75%,3個行業的組合策略跌了22.38%,,大於食品小於醫藥家電。2018年食品策略跌了14.54%,醫藥策略跌了15.00%,家電策略跌了33.60%,但3個行業的組合策略跌了14.95%,基本上和跌的最少的食品持平。即使這樣,用年來做單位,在熊市的年份3行業組合策略的跌幅依然還是很大的。
當然目前食品、醫藥的估值已經接近5年百分位的最高值,而家電又受疫情的影響表現欠佳。再加上無腦選了這三個行業的大市值,裏面有很多股票是值得商榷的。但不管如何,這個結果還是對我們自頂而下的選股是有借鑑意義的。@今日話題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