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出攤了不?
要問現在啥最火,白天直播帶貨、晚上線下練攤,還是邊練攤+邊直播?
吃了一天“地攤經濟”、五菱汽車的瓜,真是形勢比人強,以前躲貓貓,現在城管打電話喊小販來擺攤(當然是到指定地點)。背後本質還是穩就業和刺激消費。
如何界定科技主動基金呢?
我把所有偏股主動基金放在一起,根據2019年年報,選出電子、通信、計算機三個行業加在一起佔比超過50%的基金,去掉規模較小的部分。共篩出了70只重倉科技的基金:
(可點擊放大)
這樣選擇未必準確,但是足以找出絕大部分看好科技,並重倉科技行業的基金經理了。
這裏沒有納入醫藥行業持倉,因為醫藥類主題基金本身陣容已很龐大,不湊熱鬧。
另外,像一些傳媒、新能源等行業也都會包括很多高科技、高增長的企業。把這些行業也加進來,得出的基金總體差別不大。
先插入一個背景,全市場大約有1600支偏股主動型基金。年初至今它們的中位數回報率大概在7.5%左右,而要想排名達到前20%,基金需要取得13.5%的收益。
滬深300相較年初下跌-5.86%,我們分析過的科技被動指數基金中,全倉科技三兄弟 醫藥的科技龍頭ETF,年初至今取得10%的收益。
而上面篩出的70只科技主動基金中,年初至今全部取得了正收益,跑贏滬深300;中位數收益約為15.5%,且80%的基金跑贏了被動的科技寬基指數。
可見,科技賽道選主動基金超額收益更明顯。上對了車,走對了路,長期持有,躺贏並不難。
科技行業代表對的路,而搭上對的車,就是要找到對的基金(基金經理)咯。
OK,我們試着來篩選一下。
先來看看去年(2019)業績排名前二十的科技基金,2019年年度收益都超過了70%,並且規模都肉眼可見地變大了不少。
這些基金在今年以來的表現,除了海富通股票排名波動較大外,其餘表現還算穩定。
接着我們再來交叉驗證一下,今年為止業績排名前列的二十隻基金,以及它們在2019年的表現:
可見今年跑出的基金,有幾隻在2019年業績並不突出。這裏説兩個業績基準作為參考,2019年滬深300上漲約36%,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上漲45%,被動的科技龍頭指數上漲68.5%。
我們知道,一隻基金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就是基金經理。把上面兩個表格對比,仍能看到熟悉的名字:
劉格菘、鄭巍山(2019年5月接任)、蔡嵩松(搭檔王創練2020年5月卸任)、馮明遠、潘明、曹晉幾位基金經理,既在2019年取得了不菲的業績,在基金規模做大後,2020年仍能在一眾主動科技基金中排在前列。
好幾位,我們在去年年底《科技含量最高的十隻基金》對他們都有過介紹。
而其它一些上榜基金經理在後面行情中未能脱穎而出,我們暫時先加入觀察名單中。
下面再分別看看。
富國的曹晉現在管理的幾支基金歷史業績都處於同類型的前1/4,但是細看歷史的持倉,並沒有發現持續性的科技風格,更偏向全市場配置,按行業景氣度輪動配置。暫時不重點關注。
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雖然未能連續兩年排入前十,但他也是投資科技的“老司機”。百億基金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近三年回報超過170%,排在全市場普通股票型基金第一名。並且管理的五隻基金泛科技行業持倉穩定,屬於行業風格鮮明偏科技成長的基金經理。
剩下還有4位連續在2019年和今年以來業績都在前十:潘明、鄭巍山、劉格菘、蔡嵩松。
注:蔡嵩松管理的諾安和鑫,看似19年業績平平,實際上他在2019年三月才接手諾安和鑫,中間涉及股票的換倉,在2019年上半年沒能趕上春季行情,下半年實際走勢和他配合管理的另一隻百億基金諾安成長類似,諾安成長在2019年表現突出。
看看這4位管理的產品今年以來表現:
如果把年初至今的行情形象地比作一個“N”字,對比科技ETF,今年這四隻主動基金走勢基本一致,都經歷了暴漲、暴跌、温和上漲三個階段。
2月25日和3月31日就是階段性的頂部和底部。對於主動基金來説,“N”字的三筆都較被動基金更為陡峭。
從今年的表現來看:
銀河創新成長和諾安和鑫的彈性和回撤都最大,比如春節後至0225,漲幅在35%左右,對比廣發和國聯安的26%左右;0225-0331回撤都在30%左右,相比廣發和國聯安在20%左右。
比較巧合的是,兩個業績波動更大的基金經理鄭巍山和蔡嵩松投資年限都在一年半以下;
而另兩位劉格菘和潘明投資期限較長,都超過了6年,歷史業績更具有參考性。並且他們恰巧都在2015年暴跌前夕開始擔任基金經理,股災的遭遇或許讓他們更注重管理倉位和回撤。
關注他們同時在管理的偏股類的基金如下:
去掉近期成立的基金和年中臨時接手的基金(涉及建倉期影響業績),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業績走勢基本類似:
總結一下:
從近兩年的業績來看,劉格菘、潘明、鄭巍山、蔡嵩松、馮明遠幾位基金經理都在5G週期的上半段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即使在疫情的衝擊下也能保持業績的相對穩定。
但要注意銀河的鄭巍山和諾安的蔡嵩松兩位基金經理,業績波動較大,兩位參與投資年限非常短,目前都不到1.5年,業績持續性咱們沒法更好考察。
相比,廣發劉格菘和國聯安家潘明的波動相對小些,投資年限都在6年以上。但注意劉格菘目前管理規模過大,不知道後續能不能繼續穩住。
另外,信達澳銀家的馮明遠,也是科技賽道非常值得關注的基金經理。
誠然,在5G大週期的浪潮下,這兩年只需要擁抱半導體龍頭就可以遠遠跑贏市場,尤其是對於一些投資年限較短的基金經理來説,難以區分是運氣還是實力。
但換句話説,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就像長期持有茅台的投資人越來越被人理解一樣,真正敢於重倉,並持有半導體行業的基金經理也只是少數。
根據目前的篩選,劉格菘、潘明、馮明遠、鄭巍山、蔡嵩松(後兩位管理年限較短)等人先值得關注。具體產品還要繼續考察持倉、擇時擇股能力等,我們後面再説。
當然,除了他們五人外,投資科技賽道的明星基金經理還有華安的胡宜斌、富國的許炎、李元博、易方達鄭希、嘉實張丹華等。
由於今年以來因短期業績或行業偏好並不突出,沒能被篩出,如胡宜斌管理的華安媒體互聯網因為傳媒持倉,今年以來收益為負,但這些人我們也都在關注。後面再一一介紹。
現在國內正處於經濟向上復甦,但外部風險難以預測的階段,科技方向短期波動性很難預判。全球化固然有走回頭路的可能,但長期看,科技的進步是在不確定的局勢中確定性較強的賽道之一。
科技成長也是大部分機構後面比較看好的方向,包括5G、新能源、雲計算等方向,找到靠譜的主動基金經理,有助於我們的投資佈局。
正如不斷迭代的技術,基金經理也少有常勝將軍,我們會不斷跟進,爭取能挖掘出更多的機會!
這期我們先説了近兩年表現優秀的人,關於科技方向的主動基金產品,後面還會繼續梳理分析。歡迎關注呀。
免責聲明:本文及本號任何文章的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