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佈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臨近九月,各大藥企2020年上半年財報已紛紛公佈。記者發現,在此之前,Global Data 發佈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TOP20製藥企業的排名就與2019年發生了變化,強生、羅氏、諾華、默克、輝瑞、禮來、百時美施貴寶、安進、阿斯利康、諾和諾德位列前十。而記者梳理了這全球十大製藥企業的2020的上半年報表發現,作為全球大型製藥企業,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少企業營收下降,但同時,不少企業也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機遇。

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佈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強生

全球營收同比下降3.8%,醫療器械業務下滑最嚴重

7月16日,強生公佈2020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強生全球營收為2729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超出預期。其中,製藥業務營收為1531億元,同比增長5.4%;消費者健康業務營收為484億元,同比增長0.9%;醫療器械業務成績欠佳,營收715億元,同比下降21.1%,也是強生近幾年下滑最嚴重的一次。

2020年上半年,強生在醫療器械業務(-21.1%)乏力的情況下,製藥業務(+5.4%)依舊保證正增長,營收1531億元。除了心血管/代謝產品,免疫領域產品、傳染病產品、神經科學產品、脈動脈高壓產品五大產品均是推動強生製藥業務繼續增長的關鍵。

根據業績報告,強生第二季度淨利潤254億元,市場預期227億元,去年同期392億元;第二季度銷售額1283億元,市場預期1231億元,去年同期1439億元。強生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在發佈財報的同時,強生首席財務官John Wolk表示,預計從第三季度開始,外科手術可以得到恢復,情況將於第四季度得到進一步改善。

羅氏

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第二季度受疫情最嚴重

7月23日,羅氏發佈了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受新冠疫情影響,營收和盈利均有所下滑。羅氏上半年實現總收入293億瑞士法郎,同比下滑4%,其中製藥業務實現收入232億瑞士法郎,同比下滑4%。該公司上半年淨利潤也下降5%,從上年同期的89億瑞郎降至85億瑞郎。第二季度受疫情最嚴重,其中5月份的銷售收入下滑了15%。不過下滑趨勢在6月份已經有所緩解,銷售已經逐漸復甦。

產品方面,羅氏的“三駕馬車”美羅華(Rituxan)、赫賽汀(Herceptin)和安維汀(Avastin)一直主宰國內外腫瘤學藥物銷售榜單,不過近年來隨着生物類似藥的陸續獲批,市場份額逐漸受到擠壓。上半年,在疫情和生物類似藥的雙方壓力下,“三駕馬車”的銷售收入呈加速下滑。Avastin上半年銷售額為28.45億瑞士法郎,下滑18%,美國市場下滑幅度最大為33%;Rituxan上半年銷售額為24.40億瑞士法郎,下滑23%,歐洲市場下滑幅度最大34%;Herceptin上半年銷售額22.00億瑞士法郎,下滑28%,美國市場下滑了42%。

有藥品下滑明顯,也有藥品增幅喜人,如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血友病藥物Hemlibra、PD-L1單抗Tecentriq以及Perjeta、Actemra、Kadcyla的表現都非常亮眼,其中Hemlibra增長94%,銷售額達10.03億瑞士法郎;Tecentriq增長74%達到12.97億瑞士法郎。

諾華

創新藥領漲,全球營收236.3億美元,同比+3%

7月底,諾華公佈了2020上半年財報,全球營收236.3億美元,同比+3%。其中創新藥物部(Innovative Medicines)營收189.43億美元,同比+5%,得益於心衰藥物Entresto 、脊髓肌肉萎縮症藥物Zolgensma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Cosentyx 、乳腺癌藥物Kisqali等驅動;山德士(Sandoz,仿製藥業務)營收46.87億美元,同比-2%,增長主要受第二季度COVID-19相關藥物的採購、零售業務下滑影響。

創新藥物部六大細分業務中:腫瘤營收71.96億美元,同比+4%,主要是由免疫藥物Promacta/Revolade(+26%)、乳腺癌藥物Kisqali(+58%)、肺癌藥物Tafinlar+Mekinist(+16%)驅動;免疫、肝臟和皮膚:營收22.87億美元,同比+16%,主要由銀屑病藥物Cosentyx(+14%)推動;眼科營收21.33億美元,同比-9%,主要Lucentis(-17%)等眼科藥物下滑影響;神經疾病營收20.45億美元,同比+22%,主要受神經藥物Mayzent(+64%)驅動;心血管、腎臟和代謝:營收11.5億美元,同比+46%,主要受心衰藥物Entresto(+48%)推動;呼吸疾病營收9.15億美元,同比+1%;主要受治療呼吸疾病藥物Xolair(+4%)推動。

另外,諾華宣佈將中國作為前三大市場之一,其上海研發中心運營重點轉向擴大早期臨牀開發以及後期臨牀試驗的規模和領域上。

默克

消費醫療保健業務遭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大

德國製藥巨頭默克發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財務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全球收入同比增長3.7%至41.19億歐元(約48.59億美元),但是內生性下降了2.5%。新冠疫情對全球市場造成對默克營收和利潤均造成重大影響,其銷售額和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分別下降了約10%和20%。

默克消費醫療保健業務遭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大,銷售額為14.99億歐元(約17.68億美元),下降了10.6%;生命科學業務銷售額增長了5.9%,達到18.06億歐元(約21.3億美元);而高性能材料業務則增長了38.1%,達到8.14億歐元(約9.6億美元)。

作為默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亞太地區收入佔集團全球銷售額的37%。該市場第二季度銷售額增長了12.7%,達15.41億歐元(約18.25億美元)。其中,醫療保健業務銷售額為4.422億歐元,同比增長5.5%;生命科學業務銷售額為4.713億歐元,同比增長10.1%

默克首席財務官Marcus Kuhnert 對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前景仍然保持樂觀態度:“根據從現在到2022年的業績指引,我們‘仍然相信’公司業務將持續增長,而中國將繼續實現銷售正增長。”

輝瑞

全球營收238.29億美元,同比下降10%,疫苗還未問世已被訂購一空

隨着羣眾前瞻性採購需求的逆轉、零售業務下降以及美國部分合約中斷,輝瑞上半年營收下滑嚴重。輝瑞發佈2020年上半年財報,全球營收238.29億美元,同比-10%。排除消費者健康業務,2020年上半年輝瑞同比下滑-3%。

不過,作為“全球大藥廠”,輝瑞卻在疫情下另闢蹊徑,COVID-19疫苗領域成為輝瑞臨牀重點。7月20日,英國商務部表示,英國政府已經與輝瑞簽署協議,確保一旦新冠疫苗研製成功,英國獲得9000萬支疫苗的優先採購權;隨後,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爾(Alex Azar)宣佈,特朗普政府將向輝瑞支付近20億美元,用於12月交付該製藥公司正在研發的1億劑COVID-19疫苗。

輝瑞的COVID-19疫苗還未問世,就已經被訂購一空,受此消息影響,當日美股開盤後,輝瑞微漲1%。而在新藥領域,7月24日,輝瑞/默沙東的一款SGLT-2抑制劑艾託格列淨,輝瑞/AZ旗下的注射用頭孢洛林上市申請已經進入“在審批”階段,這意味着該藥有望在第三季度在中國獲批,進一步打開市場。

禮來

全球營收113.59億美元,同比增長6%,新藥市場表現強勁

7月底,禮來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在+13%銷量增長的推動下,集團全球營收113.59億美元,同比+6%,受COVID-19的不同階段影響。

2020年第一季度,COVID-19導致患者購買需求和患者處方藥物數量的增加,禮來大部分產品受到了有利影響,在全球範圍內大約給禮來帶來了2.5億美元額外收入,第一季度禮來營收暴漲15%;2020年第二季度,隨着羣眾前瞻性採購需求的逆轉、零售業務下降,COVID-19導致在銷量上下滑了約2.5億美元,同比-2%,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第一季度的爆發增長。

另一方面,主要是受新興藥物強勢推動:糖尿病藥物度拉糖肽(Trulicity)(+29%)、恩格列淨(Jardiance)(+22%)、甘精胰島素(Basaglar)(+10%);銀屑病藥物Taltz(+38%);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Olumiantt(+54%);癌症藥物Cyramza(+13%)、Verzenio(+63%)。

在發佈財報的同時,禮來CEO David A. Ricks表示:“公司目前成長期的新藥市場表現強勁,成本控制給我們提供了更充足的研發資金,進而獲得更具有競爭力的管線。2020年,我們將繼續將重心放在糖尿病、腫瘤、免疫、神經疾病領域。”

百時美施貴寶

第二季度營收101.3億美元,淨虧損8500萬美元

8月6日百時美施貴寶公佈財報,公告顯示公司2020財年中報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8.60億美元,同比下降127.37%;營業收入為209.10億美元,同比上漲71.49%。

另外,據8月6日美股盤前,百時美施貴寶(BMY.US)公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百時美施貴寶第二季度營收101.3億美元,同比增長61%。該公司二季度研發支出達25億美元,同比增長90%。其中11億美元的研發增長來自收購Celgene帶來的影響。百時美施貴寶二季度歸母淨虧損8500萬美元,去年同期錄得淨利潤14.32億美元。攤薄後每股虧損0.04美元,去年同期錄得每股收益0.87美元。

該公司預期2020年總營收在405-420億美元之間,預計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每股收益在6.1美元至6.25美元之間。截止至6月30日,該公司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可出售債務證券約為221.8億美元,淨債務為244.9億美元。

安進

第二季度營收增長6%,利潤下滑17%,銷售額在本季度後幾周開始恢復

安進公司於7月28日美股盤後公佈2020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淨營收為62.06億美元,同比增長6%;銷售成本為14.88億美元,同比增長47%;研發費用為9.64億美元,同比增長4%。

而在4月30日安進公佈財報顯示,2020財年第一財季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8.25億美元,同比下降8.38%;營業收入為61.61億美元,同比上漲10.87%。

安進公司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公司收入能保持增長主要依靠多款新藥的上市帶動銷售提升了13%,包括2019年11月從新基購買的Otezla,以及Mvasi、Kanjinti、Evenity和Repata。但受疫情影響,以及生物類似藥和仿製藥的激烈競爭,增長仍然相對被部分藥品銷量的下降所抵消了。

安進公司認為,疫情中斷了許多醫患互動過程,導致診斷和治療延誤,這都對產品組合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影響主要出現在第二季度的早期,銷售額在本季度的後幾周開始恢復。

同時,該公司解釋説,二季度淨收入減少主要來自Otezla交易產生的相關成本,以及與百濟神州合作產生的虧損所致。

阿斯利康

中國市場營收逆勢增長14%,未來五年預計55個新藥及新適應症在華獲批

跨國製藥巨頭阿斯利康公佈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截至今年年中,該公司總營收達126.29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營收達26.59億美元,逆勢實現14%的增長。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對這個業績相當滿意:“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阿斯利康對於中國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前景始終充滿信心。”

從財報看,阿斯利康中國市場的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來自創新。今年1月1日,利普卓(奧拉帕利)、與琺博進合作的愛瑞卓(羅沙司他)以及降糖藥安達唐(恩格列淨)正式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上半年,英飛凡、利倍卓、倍擇瑞三款產品在中國實現商業上市,一批新藥為阿斯利康中國的穩步成長提供了動力。

以創新謀發展,近年來,阿斯利康更加註重“中國元素”。以羅沙司他為例,這是阿斯利康去年主推的“明星產品”,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賴明隆將它總結為三個“首”:首個在中國早於全球上市的創新藥;首個在中國孵化的原創新藥;首個採用全球創新氧感知通路機制HIF(低氧誘導因子)新機制的藥。得益於中國醫藥審批制度改革提速,這款新藥在首屆進博會結束後,就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一路“加速跑”。

據悉,近年來,阿斯利康積極引進全球創新成果並支持中國本土藥物創新,目前累計在華研發投入逾15億美元,引進近40種創新藥物,未來五年內,預計將有55個新藥及新適應症在華獲批。

諾和諾德

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12%,受糖尿病、現代胰島素和生物製藥業務推動明顯

8月6日,諾和諾德公佈2020上半年業績顯示,公司實現總收入638.81億丹麥克朗(約合101.78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中國區收入72.87億丹麥克朗(約合80.77億元),同比增長12%。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區業績主要受到糖尿病業務、現代胰島素和生物製藥業務的推動,分別增長了11%、46%。其中,長效胰島素Levemir中國市場收入5.59億丹麥克朗(+12%),預混胰島素NovoMi中國市場收入24.48億丹麥克朗(+13%),超速效胰島素NovoRapid中國市場收入10.55億丹麥克朗(+20%),GLP-1藥物Victoza中國市場收入5.01億丹麥克朗(+18%),血友病藥物NovoSeven中國市場收入2.07億丹麥克朗(+48%)。(孫歡綜合編輯)

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佈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55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佈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