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説話!海爾生物連續20天累計9.74億北上資金淨買入,連續上榜14天。從2019年10月科創板上市後,股價持續增長,2月初被北上資金看中開始建倉,一鼓作氣竟衝到資金青睞榜第一名,那海爾生物到底是怎麼變成香餑餑的?
本文共計:1463字 預計閲讀時間:4分鐘
01 背靠大樹好乘涼
2005年10月,青島海爾及特種電冰櫃分別出資4,750萬元和250萬元,共同設立公司前身“青島海爾醫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海爾生物在2019年10月成功登陸科創板。從2019年上市時的股東結構可以看出,海創客表決權全部委託給海爾集團,表明海爾集團間接控制了海爾生物42.3%的股份,是實際控制人。而海爾集團不僅給了 “海爾”“Haier”等系列商標的授權,也給了銷售、製造、研發、倉庫、人力等系統的免費使用和升級維護的授權。
國藥投資雖然只佔了3.78%的股份,但國藥投資是國藥集團的子公司。國藥集團是國內醫藥行業的老大哥,醫療器械的產品銷售覆蓋全國31個主要城市,地級市覆蓋率也達到76%。而今年4月1日,海爾生物與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隸屬於國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流通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醫藥供應鏈朝着安全化、智慧化發展。
既有海爾集團背書,又有國藥集團加持,海爾生物的腰板可以挺得倍兒直了!
02 業務轉型佔先機
海爾生物主營業務始於生物醫療低温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通過自主研發掌握超低温製冷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成為全球唯一覆蓋-196℃至8℃全温域的生物醫療低温存儲設備服務商,也因此榮獲行業內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獎。
取得技術的領先於長期的研發投入密切相關,研發投入逐年增加,近四年研發佔收入比平均為12%。
但海爾生物所處低温存儲行業專業化程度較高,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佈的報告,該行業從2008年到2018年,全球市場規模從17.8億美元增長到27.5億美元,國內從0.9億美元增長到1.5億美元。而海爾生物2018年的國內收入6.17億已佔國內市場規模的66.2%,屬於絕對的老大。所以,從市場規模數據也可以看出,低温存儲行業市場規模較小,增速較慢。
而2020年海爾生物較上年收入增長38.5%,淨利潤增長109.8%,如此大的增幅主要得益於物聯網產品收入增長,以及持續加強海外市場的拓展所致。
物聯網收入來源於創建的多場景物聯網解決方案。
與青島中心血站共創互聯網血液安全管理方案,與國家疾控中心、國家衞健委共同推出智慧移動疫苗接種平台,解決試劑耗材管理的“無人倉”,及“雲眼”生物安全智慧實驗室。
物聯網收入2.8億佔總收入的20%,較上年增長91%。
物聯網作為信息科技發展方向,藴藏萬億美元市場機遇。今年IDC發佈的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市場支出將達1.1萬億美元,而我國則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物聯網市場,到2024年我國物聯網市場支出將達到約3000億美元。而海爾生物的物聯網轉型無疑將帶領公司進入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03 海外市場強增長
2020年海外市場實現收入3.8 億元,同比增長 66%,佔比提升至 27%。海外收入由兩部分構成:海外經銷收入和項目業務收入。2020年這兩部分齊頭並進,海外經銷收入2.6 億元(+72%),新增海外經銷商 118 家,覆蓋全球 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項目業務實現收入 1.2 億元(+54%),公司新中標緬甸國家免疫、南蘇丹疾控中心、喀麥隆國家免疫等項目,並與國際組織簽訂了長期合同,海外項目業務可持續增長勢頭良好。
從海爾生物基本面上看,無論從業績質量、盈利能力、現金流和償債壓力方面都較好,因2020年存貨增加主要因發出商品未簽收導致存貨週轉率有所下降。
綜上,股東的大力支持、物聯網成功轉型及海外收入大幅增長,這三大因素,使海爾生物能在資金青睞榜上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