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個長期的合作伙伴會在關鍵時候拋棄朋友,最大的可能就是得到了對手的某些保證。就比如今年的澳大利亞,從疫情爆發開始,它就一反常態地與英美站在一起,不斷地指責並造謠我國才是疫情危機的始作俑者,絲毫不顧及兩國過去十幾年在經濟貿易上深化合作的情面。而澳大利亞會出現如此大的態度轉變,除了意識形態上西方國家要站在一個陣營之外,英美估計也承諾了會在經濟上對澳大利亞進行補償。畢竟我國與我國交惡,經濟遭受重大損失的是澳大利亞。
但讓澳大利亞沒有想到的是,當它的經濟遭受疫情和外貿大幅度減少的雙重打擊之時,英美卻跑路了。先是美國,自從雙方在世界衞生大會上唱了一次雙簧之後,明白澳大利亞沒有多少利用價值的美國,就沒有再聯繫它了。接着就是英國,據ACB NEWS10月30日報道,英國石油公司將會在未來的6個月內,關閉掉公司在西澳大利亞州設立的煉油工廠。這對於澳大利亞的煉油業來説,可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讓政府終於認清了形勢。他們非常明白,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只能請求中方不計前嫌地再幫助一次。
澳大利亞的石油儲備雖然不算少,但其國內的煉油行業卻一直髮展不起來,儘管過去10餘年,澳大利亞政府為促進行業成長。給予了各種優惠和補貼政策,但相較於極低的利潤來説,這些補貼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所以近些年來,澳大利亞境內的煉油企業,肉眼可見地在不斷萎縮。在英國石油公司宣佈離開之前,澳大利亞國內就只剩下4家煉油廠。政府其實也很無奈,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他們就表示將向煉油企業提供近10億人民幣的補貼,希望能夠維持這些企業的運作。
但疫情對於各行各業的打擊太大了,本來西方國家的人力成本就高,再加上澳大利亞的煉油業利潤很低,所以它們做出離開的選擇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澳大利亞政府卻非常頭疼,因為英國石油公司的離開,很可能是其整個煉油業的崩塌。只要它開了這個頭,剩下三家公司可能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到時候澳大利亞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太多了,比如下崗員工的就業問題。當英國石油公司的煉油廠關閉之後,將會讓650名澳大利亞人事業而公司隨後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60個。
也就是説,為了避免失業率持續上升,澳大利亞政府需要幫助剩下的590名澳大利亞人找到工作,或者是給予他們失業補助,這可要花費不少的人力物力。不過解決失業人口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當其國內的煉油業逐漸消失之後,想要維持國內的成品油儲備數量穩定,以及保證正常的能源消耗,就必須從國外進口成品油。而在其周邊地區的國家裏,最適合的對象就是我國了。其實在今年的9月份,我國曾經就幫助過澳大利亞一次。在那個月裏,澳大利亞從我國購買的石油產品大幅度增加了342%。
如今對於澳大利亞政府來説,可能需要我國再幫助一次了。當然了,他們也明白當初對我國進行了多少詆譭,所以也會有些羞愧。只能希望我國能夠不計前嫌,繼續讓其進口石油。以我國的石油儲備,幫助澳大利亞肯定是不在話下。但在進行幫助之前,我國應該與澳大利亞商議一下,兩國以後的關係該如何發展。政治上對抗、經濟上合作的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兩國只有在政治上互不干涉,才有經濟上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