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綠電交易開啓,新能源發電有望量價齊升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研究報告表示,發改委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意味着新能源發電有望量價齊升,持續看好有成長性的新能源發電及傳統轉型新能源標的,推薦三條投資主線。一是新能源發電:多措並舉促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新能源發電有望受益。繼續推薦龍源電力、大唐新能源、中廣核新能源、節能風電、太陽能、晶科科技。二是火電轉型新能源:看好火電企業轉型火電+新能源雙輪驅動模式,火電經靈活性改造後可作為調峯電源支持新能源發電,增加火電企業的新能源併網規模,比單純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調峯成本更低。同時,火電資產現金流較好,可為企業未來新能源投資提供支持。推薦福能股份、內蒙華電、華能國際(A+H),受益標的華潤電力。三是核電轉型新能源:十四五核電發展有望加速,推薦核電+新能源雙輪驅動發展模型的中國核電。
報告指出,開展綠電交易,市場手段促進新能源消納。產品方面,綠色電力交易特指綠色電力的電力中長期交易,產品主要為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上網電量,條件成熟時,可逐步擴大至符合條件的水電。市場主體方面,初期,售電方優先組織平價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平價新能源裝機規模有限的省份可由本省電網企業通過代理的方式跨區跨省購買符合條件的綠電,或由部分帶補貼的新能源項目參與綠電交易,交易電量不再領取補貼。價格形成機制上,試點交易初期,按照平穩起步的原則,可參考綠電供需情況合理設置交易價格上、下限,待市場成熟後逐步取消。優先級方面,優先進行交易組織、交易執行和交易結算。
賦予綠電額外的環境價值,新能源發電量價齊升。通過“碳”-“電”兩個市場聯動,控排企業、跨國企業可以通過採購綠電降低企業的碳排放,對控排企業而言降低了碳市場履約成本,也為外向型企業降低了被徵收碳税的風險,從而賦予綠電額外的環境價值,產生環境溢價,同時提高了用户對綠電的需求。9月7日,首批綠電交易成交量79.35億千瓦時,交易價格較當地電力中長期交易價格增加0.03-0.05元/千瓦時,溢價幅度較大,方案提出,完全市場化綠電(即平價風光發電)產生的附加收益歸發電企業,新能源發電有望實現量價齊升。
電力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電力板塊價值重估。2020年,我國市場化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42.16%,且主要是火電企業參與。綠電交易市場的開啓,將大幅提高電力交易市場的規模,以及參與主體多樣化,未來隨着水電的納入,以及綠電交易市場價格上下限取消,將逐漸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由供需以及電力附加價值決定價格,電力板塊價值將得到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