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這是近10年來備受投資者關注的領域。
人人都知道人工智能在未來將大有可為,因此不少的資本都湧入了這個行業。除了資本,也有不少的企業也看上了這個風口,想趁着這陣風讓自己的股價飛上天去,而其中就有人工智能行業的老大哥——科大訊飛。
作為同聲翻譯的龍頭企業,藉着人工智能這個長期風口,科大訊飛在上市以來就備受投資者的追捧。雖然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上市,但是科大訊飛的股價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12年16倍,這是科大訊飛在二級市場交出的優異答卷。
然而,在優異的股價表現背後,科大訊飛卻暗藏着不少風險。近兩年來創始人和大股東連連減持,盈利全靠政府補貼,產品競爭力不足,這都是科大訊飛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靠着人工智能這陣風飛起來的科大訊飛,到底是有真材實料,還是純靠炒作?科大訊飛還能"飛"多久?
靠補貼"度日"?
説起科大訊飛,大家可能會想到其不久之前優異的半年報數據,營收43.49億,環比增長7.04%,歸屬淨利潤達到2.58億,同比增長51.56%,這是科大訊飛交出的半年報答案。
雖然看似並不是十分亮眼,但這是在一季度虧損的情況下所收穫的成績。換句話來説,僅靠二季度,科大訊飛就把一季度因為疫情虧的錢全部掙回來了,並且比去年掙得還多。
然而,在半年報淨利潤大幅增長的背後,科大訊飛卻藏着一個秘密:這些大幅增長的利潤,有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除去了這些收益,科大訊飛的扣非淨利潤僅為742萬,同比大幅下降76.53%。
其實,科大訊飛已經不是第一次依靠政府補助實現業績的"逆轉"。
從數據來看,近幾年來科大訊飛一直在靠着政府補貼"度日"。2015—2017年,科大訊飛的政府補貼佔歸母淨利潤的比例分別是39%、37%、34%,但在2017年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後,2018—2019年科大訊飛當期收益中來自政府補貼的比例大幅提升,特別是到了2019年,科大訊飛收到的政府補貼為4.12億,這相當於當期利潤的50.3%
偌大的人工智能龍頭,2019年營收甚至突破千億,但背後卻一直靠着政府補貼"度日",不得不説這個龍頭真的有點"虛"。
股東頻頻套現
除了業績背後藏着的"小秘密",科大訊飛還有另外一個困局:股東頻頻減持。
雖然創始人劉慶峯在公開場合多次為科大訊飛站台叫好,並表示其對於科大訊飛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是背地裏劉慶峯早已經開始減持。
根據數據顯示,2019—2020年,劉慶峯就減持了6000萬股,按照25元左右的減持均價計算,劉慶峯就套現超過15億。而且,不僅僅是劉慶峯減持,公司的多名高管也在近兩年密集減持套現。
除了高管、大股東減持套現以外,更要命的是其大股東——中國移動,也在持股7年後首次減持。
根據最新的公告顯示,持有科大訊飛12.23%股權的第一大股東中國移動通信將在8月24日起的半年內減持公司1%股權。
雖然業績靠着政府補貼看起來還算不錯,但最解科大訊飛的人——高管以及大股東,卻已經用實際行動在告訴大家,這個業績有着不少的"水分",科大訊飛或許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產品競爭力不足,風口上的“豬”還能飛多久?
科大訊飛在同聲翻譯中一直處於龍頭的地位,然而這個龍頭或許有着不少被"神化"的成分。
根據京東的數據顯示,科大訊飛的產品銷量雖然不俗,但是卻已經被同行更低價格的產品拉開了差距。
同屬於翻譯錄音筆的紐曼,價格僅有科大訊飛同檔產品的三分之一,其銷量遠超科大訊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雖然深耕行業數年,但是這個同聲翻譯的技術,壁壘十分有限。
除了被同行產品超越以外,科大訊飛的市場也一直未能向外拓展
根據數據顯示,科大訊飛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華東地區,其餘地區的市場份額很低。而尤為致命的是,科大訊飛在國外地區的銷售額僅有3496萬,僅佔營收的0.8%,這個同聲翻譯龍頭,僅僅只是在國內"稱霸",海外根本沒有市場。
憑藉着人工智能的風口,科大訊飛迎來了12年16倍的強勁表現。然而,在股價節節攀升的背後,卻隱藏着多年依靠政府"度日"、高管、大股東減持以及產品競爭力薄弱的問題。
如小米總裁雷軍所説,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毫無疑問,科大訊飛就是這隻風口上的豬。然而當風停下,飛高的豬往往會摔得很慘,一旦人工智能的風口停下,科大訊飛這隻飛上天的"豬",可能會快速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