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業績再“瘦身” 碧生源賣房也難自救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減肥茶第一股”碧生源“瘦了”,3月18日,碧生源發佈業績報告稱,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11.01億元,同比下跌14.81%;虧損1.46億元,由盈轉虧。

  碧生源主要從事功能保健茶及其他保健食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及推廣的業務。2010年,碧生源成功登陸港交所並實現8.74億元的總營收,成為“減肥茶第一股”。依靠旗下常潤茶和減肥茶(現更名為常菁茶)兩條產品線,碧生源曾實現了超40億元的銷售額。

  不過近年來,碧生源業績波動較大,2014-2018年,碧生源的淨利分別為4503.5萬元、9229.1萬元、-7456.6萬元、528.1萬元以及-9350萬元。2019年,碧生源業績開始回暖。2019-2020年,碧生源的淨利分別為1.62億元、4548萬元。

  業績頹勢下,碧生源的股價也從2010年末的3.8港元降至如今的0.112港元,總市值為1.83億港元。針對公司業務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碧生源官網電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覆。

  碧生源按業務劃分了茶產品分部、減肥及其他藥品分部。2021年,除了其他藥品分部,碧生源的茶產品以及減肥藥產品的營收全面下滑。

  常潤茶、常菁茶以及纖纖茶是碧生源茶產品分部的主要產品。其中,常潤茶的營收從1.92億元下降至1.29億元,常菁茶的營收從1.99億元下降至1.36億元,纖纖茶的營收從9442.5萬元下降至7907.3萬元。核心產品常潤茶、常菁茶的銷售收入相較於2010年的8.7億元已經腰斬。

  核心產品更名一事給碧生源帶來一定影響,公司後通過一系列動作進行調整。2016年,保健食品監管新規提到,保健食品名稱中不得含有表述產品功能的相關文字。受此影響,碧生源“減肥茶”停產,並改名為“常菁茶”。

  2017年,碧生源出資近1.38億元,投資兩家大健康全產業鏈和研發型醫藥企業,通過這些藥企研發生產自身品牌的奧利司他減肥藥品等。不過,從2021年財報來看,碧生源減肥藥產品營收從6.07億元降至3.81億元。

  針對虧損原因,碧生源曾在業績預告中解釋稱,主要受公司在2021年度“雙11”“雙12”購物節的銷售業績未能達到預期銷售金額等因素所致。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分析認為,任何產品都有生命週期,碧生源的減肥茶產品歷經開發、成長和成熟,現在到了衰退期。“產品到了衰退期,原來的消費羣體逐漸消失或離開,產品逐漸丟失了市場。如果公司本身沒有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迭代產品,公司整體的生命週期都將走向衰退。”

  面對業績波動,碧生源曾多次出售資產“續命”。自2018年底至2019年底,碧生源相繼出售北京暢升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100%股權,分別作價5.55億元與1.25億元。

  出售資產也為碧生源帶來了附屬收益。2019年,碧生源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較2018年的3.78億元同比增長114.6%;實現淨利1.62億元,同比扭虧。其中“出售附屬公司收益”一項達2.22億元。

  2021年11月,碧生源對外公告,以5600萬元的價格出售位於上海市普陀區的幾處房屋和該房屋佔用範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出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將用作公司主業發展和營運資金需要。

  在業內人士看來,碧生源的“兩茶”產品老化,已臨近生命週期終點,出售房產非長久之計,碧生源需從根源上提振業績。

  王赤坤錶示,碧生源是減肥產品的先行者,但是其減肥產品一直停留在早期階段。隨着收入水平和生活的提高,人們對消費的需求發生了改變,已不再滿足基本的吃穿住行,轉向更高的消費需求,類似於更健康、更舒適、更美麗等消費升級理念出現。與此同時,在各路資本持續投入和加持下,細分產品、細分品牌、細分商業模式不斷推出。大消費市場一直在升級,市場供給者一直在變化,整個行業不斷迭代,產生新的行業細分機會併產生新的市場紅利。市場在前進,而碧生源在原地,跑輸了市場跑輸了同行。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