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對外貿易量質齊升成就中國經濟大國地位

入世20年,對外貿易量質齊升成就中國經濟大國地位

文/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趙晉平

2021年是中國“入世”20週年。20年來,中國全面落實“入世”承諾,不斷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在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中贏得了機遇,成就了全球經濟大國地位,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

認真履行“入世”承諾,不斷擴大市場開放

20年前,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中國開啓了全面對接世界通行經貿規則的改革開放新進程。為了全面履行 “入世”承諾,對接世貿組織經貿規則體系,中國的中央政府先後清理了2300多件法律法規,地方政府也清理了多達19萬件左右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與世貿規則和中方承諾不一致的規定進行了廢止、修改,形成了符合加入世貿組織要求的市場經濟制度與政策體系。

20年來,中國按照算術平均數計算的關税總水平由15.3%降至7.4%,低於9.8%的入世承諾,也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實施的加工貿易進口保税、特別是不斷增加的鼓勵進口政策和自貿協定關税減讓措施,進口貿易的實際關税負擔率(=關税收入/進口總額)遠低於名義關税率。2001年,我國實際平均關税負擔率是4.2%,第二年就降到了2.9%,2010年下降到2.1%,2020年進一步降至1.8%的歷史新低,與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1%左右的實際關税負擔率十分接近。關於中國履行承諾情況,20年來在世貿組織歷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中均獲得通過,並得到絕大多數成員方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

中國履行入世承諾的20年,也是不斷深化市場化改革、主動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的20年。以“入世”為契機,中國還在外商投資准入和市場準入開放、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設、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自貿園區創新等開放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基本形成了具有較強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激發市場活力,培育企業國際競爭合作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截止到2019年底,在華外資企業達到62.7萬家,比2001年增長了2.04倍,每年淨增2.2萬家;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企業也達到了上千萬家,民營企業躍升第一大類外貿經營主體。持續擴大開放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內外資企業活躍在中國和世界市場,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對外貿易量質齊升,大國地位日趨鞏固

“入世”為中國融入全球市場創造了重要機遇。200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僅為4.2萬億元,2020年達到32.2億元,20年間擴大了6.6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1.3%。由於世貿成員相互開放市場,進出口貿易成本和貿易壁壘明顯減少,為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國內要素資源擴大生產和出口提供了機遇。2001—2020年期間,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年度出口總額增加了8.7倍,年均增長達到12.1%,高於同期全球出口年均增速6.8個百分點。中國的出口增長源自貿易伙伴進口增長的帶動,從這一角度來看,隨着貿易伙伴市場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2020年和2001年相比,中國出口增量佔這些經濟體進口增量的份額達到24.8%。開放型世界市場需求增長為中國帶來巨大出口增長機遇。

“入世”20年來,中國的貿易結構升級不斷持續,為提升中國製造的質量和附加值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撐。2020年我國出口中初級產品的比重由2001年的9.9%下降到4.5%,同期工業製成品由90.1%提高到95.6%。分商品來看,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提升了12.9個百分點;雜項製品下降了10.2個百分點。從進口結構來看,初級產品進口占比上升14%,達到33.8%,工業製成品佔比下降14.5%,達到66.3%。隨着中國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國內包括機械運輸設備等產品在內的工業製成品競爭力明顯增強,資金和技術密集型商品出口持續上升的同時,對同類商品的進口依賴性有所下降,結構優化取得明顯進展。

貿易特化係數(=(出口-進口)/(出口+進口)*100%)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分商品對外貿易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所處的水平和位置。係數的正值越大越表明優勢在上升;負值越大越表明劣勢加大。根據2020年海關統計的計算結果表明,在按照SITC標準的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分類中,初級產品特化係數平均值為-70.9%,;食品、飲料、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等大類商品都是較大幅度的負數,與2001年係數值相比負值幅度有所擴大,表明我國在全球初級產品領域缺乏比較優勢,主要以大量進口方式滿足國內需要;而從工業製成品來看,平均值是28.6%,除化工品之外,機械及運輸設備、按原料分類製成品、雜項製品等都是正值;其中工業製成品比2001年提高了18.9個百分點;機械及運輸設備提升了26.6個百分點,充分説明我國主要工業製成品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已經由過去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垂直分工格局逐步轉向水平分工。這也是我國對外貿易質量提升重要標誌之一。

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排名第一的經濟體。以出口為例,中國出口佔全球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14.9%;在全球排名也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中國在許多產品領域的貿易額都位居全球第一。以數字產品貿易為例,2020年全球數字產品貿易額佔全球貨物貿易比重進一步提升到19.2%,成為全球貿易中佔比最大的領域。其中,中國佔全球數字產品貿易額的比重是25.7%,高於美國的7.3%和歐盟的19.1%,位居全球第一。

“入世”以來,中國的貿易大國地位明顯加強,發展質量逐步提升。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不是一個貿易強國。同樣以數字產品貿易為例,2020年我國數字產品零部件的貿易特化係數是-19.0%,尤其是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半導體制造設備等領域的貿易特化係數分別達到-49.7%、-62.2%和-84.1%。這些數據足以説明中國在核心零部件、關鍵設備等領域仍然處於相對比較劣勢,今後必須通過加強自主創新,彌補卡脖子環節等措施解決可能面臨的供應鏈風險等問題。這是實現貿易強國目標的必由之路。

擴大開放為中國帶來了“澎湃春潮”,為世界激活了“一池春水”

“入世”20年來中國在對外貿易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在促進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帶來了重要機遇。

首先從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來看,20年來,我國外貿依存度長期保持在30%以上,凸顯了外貿增長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2001年,按照當年進出口總額和名義GDP計算的外貿依存度為38.1%,隨後幾年逐年上升,2006年達到64.2%的歷史最高點。在這期間為了控制市場流動性過快增長引發的高通脹和房地產過熱問題,中國採取了適度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建立了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政策目標。外貿出口增長趨於平緩,貿易收支失衡得到逐步改善,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也迴歸合理區間,基本保持在30%—40%左右的水平上,在發揮貿易增長“引擎”作用的同時,通過實施貿易收支平衡政策措施為宏觀經濟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另外,每年的外貿順差屬於貨物與服務淨出口項下的市場需求,可直接計入支出法GDP的組成部分。20年來,依託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我國對外貿易長期保持順差,貿易順差佔名義GDP的比重平均達到3.6%。這意味着外貿淨出口每年會為名義GDP多帶來3.6個百分點的增長。進出口商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對於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其次從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作用來看,2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佔全球比重從4.1%提高到13.3%。根據WTO貿易統計計算,20年來,全球貨物貿易累計增長了1.8倍,其中由於中國出口、進口增長因素拉動,全球出口和進口分別增加了0.4和0.3倍,貢獻率高達20.8%和16.8%。中國成為促進全球貿易繁榮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中國的開放為世界許多國家提供了出口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機遇。2020年中國進口總額達到2.07萬億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7.5倍。同期,全球中國以外國家出口累計增長了1.51倍,其中,因為中國進口增長導致這些經濟體出口淨增0.52倍,中國進口增長對貿易伙伴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0.6%。根據中國海關統計的計算結果表明,20年來,中國進口需求累計為其他經濟體創造了26.3萬億美元的出口收益,相當於同期這些經濟體的名義GDP累計總額的2.6%。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既是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世界經濟波動的“穩定器”。2020年以來,中國保持經濟增長對穩定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發揮的重要作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仍然面臨着很多不確定性,經濟全球化逆流洶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堅持多邊主義,積極推動世貿組織的必要改革和新議題談判,維護多邊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這是世貿組織成員共同的責任。 中國將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在爭取自身發展機遇的同時,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13 字。

轉載請註明: 入世20年,對外貿易量質齊升成就中國經濟大國地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