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果然又跌停!10天9板大妖股,二股東突然“出手”!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南深

4月12日,持續高舉高打的地產板塊進一步分化,高位股集體崩塌:此前連續頂一字漲停的中國武夷、南國置業被按跌停板摩擦;一個月3倍漲幅的“精神領袖”天保基建,尾盤20分鐘上演“天地板”;10天9漲停的妖股中交地產,從跌7.5%到頑強翻紅衝高漲5%,再到跌停收盤。

就在此時,中交地產被二股東重慶渝富突然“補了一刀”!

12日晚間中交地產公告,重慶渝富計劃減持不超過2086萬股,佔總股本的3%,按12日收盤價計減持市值達到了4億元,而實際上重慶渝富剛剛完成一輪佔總股份比例1.72%的減持。

目前,中交地產三股東華夏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也正在實施減持,截至4月6日減持了總股本1.18%的股份,還有不超總股本比例4.8%的股份待減持,按最新價計算待減持市值達到6.3億元,時間窗口在未來的約兩個月。

4月13日開盤,中交地產跌停。

二股東連續大手筆減持

4月11日,中交地產從跌停拉昇到漲停,上演地天板,收出10天9漲停。就在股民被這樣的妖嬈大長腿吸引時,沒想到12日中交地產卻是衝高回落、極限過山車的態勢:先是開盤大幅低開震盪,然後下殺到-7.5%,很快又衝高漲超5%,但之後卻持續穩步回落,收盤前半小時最終跌停。

盤後龍虎板數據顯示,賣出前五大舉出貨2.94億元,其中兩家機構攜手出貨達1.24億元,分別佔據賣出榜第二、第三位置。而買入力度明顯較弱,買入前五合計買入額不足1.8億元。

就在此時,此前一直在持續減持的中交地產二股東重慶渝富再度出手,加碼減持。

公告顯示,重慶渝富持有中交地產6234萬股(佔總股本比例8.96%),本次計劃減持不超過2086萬股,佔總股本比例3%,其中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即二級市場直接減)進行減持的,將於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進行;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將於減持計劃公告之日後的6個月內進行。

公告稱,重慶渝富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等情況決定實施本次股份減持計劃的進程,減持完成時間、減持數量和價格存在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重慶渝富過去的半年一直在減持,至4月12日剛剛完成上一輪減持計劃,合計減持了佔公司總股本1.72%的股份。

網友:完犢子了

三股東還有6億待減持

中交地產在股價崩塌後又遭如此大利空,股民們慌了。

股吧裏網友們紛紛表示:“這得直接地板了”“又補了一刀”“完犢子了”“明天繼續地板還是一字那種”……

還有的網友表示週二剛買,就遭此“不測”,“芭比Q了”。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二股東重慶渝富外,實際上中交地產的三股東華夏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也正在實施一輪減持。

2021年12月15日中交地產公告,華夏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彭程計劃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 6 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139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約1.99%);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後的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78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約3.99%)。

而截至4月6日,華夏集團已經完成減持計劃的約五分之一,合計減持了824萬股,佔總股本的1.18%。後續如果華夏集團按預披露計劃推進減持,意味着在接下來約兩個月的時間裏還有佔總股本4.8%的股份待出貨,按4月12日收盤價計市值達到6.3億元。

地產高位股集體崩塌

不知道算慶幸還是不幸,4月12日的中交地產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日整個地產板塊高標股基本都崩了。中交地產甚至算不上最慘的一個,因為一個月3倍漲幅的“精神領袖”天保基建更慘:尾盤20分鐘從天堂到地獄,上演天地板!

天保基建是本輪地產股行情板塊內首批啓動的個股,是人氣高標龍頭和絕對的精神領袖。本輪行情天保基建一個月時間漲幅一度達到300%,週二跌停後累計漲幅扔有270%,仍位列板塊第一。

中交地產和天保基建外,週二中國武夷、南國置業等前幾天強勢的標杆股和陽光城、信達地產、光大嘉寶等本輪漲幅靠前的個股,均錄得跌停。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與存量博弈下的資金擠出效應有關,週二午後旅遊、零售、港口、白酒等板塊掀起漲停潮,致使原本的主線地產板塊“失血”。

國信證券分析師任鶴、王粵雷發表研報指,雖然政策端已有發力,但當前行業基本面未見轉暖。

其稱,銷售數據仍處歷史最差水平,TOP100房企Q1銷售額均同比下降47.1%;300城住宅累計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5.5%。土地市場冷清依舊,300城住宅Q1土地成交建面同比下降63.9%,Q1新增貨值靠前的企業主要是國央企,拿地優勢明顯。整體融資仍然不容樂觀,Q1合計債券融資金額同比下降44%。

招商證券趙可團隊認為,政策傳言可以是估值修復發酵的實現路徑,但不建議作為選股的底層邏輯,最終的風險化解,同樣也是依賴於銷售復甦,以及銷售復甦後併購的起量,畢竟債務展期只是緩兵之計。“選股的主線依然要從未來幾年價值成長的視角出發,而讓各種政策傳言僅成為“錦上添花”的變量和估值修復的一部分路徑。”

編輯: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