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企業分拆對併購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巨型企業分拆對併購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妙,一邊併購市場風起雲湧,有專業化併購,有大魚吃小魚式併購,甚至有滅殺性併購;一邊是分拆接二連三,多家巨型企業集團被分拆成兩家以上企業,呈現更加專業化特點,將市場上的大鯊魚戴上牙套,防止鯊魚獵食其他生物。

巨型企業分拆對併購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由於併購每天都在發生,且分佈於各個領域。因此,已經早就司空見慣,不再會引起太多關注。但是,分拆不同,具備分拆條件的巨型企業或許不少,但真正實施分拆的企業並不多。自然,對企業分拆的關注,也就遠多於併購。不僅對已經分拆或準備分拆的企業予以關注,對沒有分拆、但規模也十分龐大的企業何時分拆,或會不會分拆也是十分關注。

11月以來,全球已有三家典型的業務多元化企業集團相繼宣佈分拆。這些被分拆的企業是,通用電氣(GE)被一分為三,東芝也被一分為三,而強生則被一分為二。於是,很多人在問:超大型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嗎?超大型企業都要被分拆嗎?顯然,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是一個會對未來市場帶來一定影響的問題。

曾幾何時,企業都是奔着越大越好而去,只要有條件,就一定會把企業規模越做越大,甚至企業門類越做越全。即便經濟學家們反覆建議,企業應當走專業化之路,儘量避免出現“大而全”現象,減輕企業經營壓力,降低企業運行負擔,減少企業市場風險。但是,還是沒有能夠阻擋住企業把規模做大、把業務做全的衝動,甚至萌發了不少企業依靠負債來做大規模和體量的想法,通過併購、投資入股、參股等方面,把企業越做越大、負債也越來越多,最終讓企業陷入萬劫不復境地。

巨型企業分拆對併購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也正是因為企業都在把目前放在做大規模、做大體量上,因此,也就給了資本投資者更多的空間和希望,一批資本投資者出現在了併購市場。他們利用手中的資本,把一些專業性較強、技術水準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中小企業收購到手中,然後進行一定時間的培育,最終賣給其他企業,從中獲取鉅額利益。富達投資集團、摩根士丹利、黑石、高盛、凱雷投資集團、瑞銀華寶、紅杉資本等應運而生,且一個做得比一個有生機,一個比一個胃口大,一個比一個做出了鉅額利益。

投資資本對中小企業來説,無疑是一條條巨大的鯊魚,也是一個個殺手。被資本看中的中小企業,如果不接受併購,很有可能會被資本“毒死”,被資本“擠死”。因為,沒有一個資本的牙齒上不是沾有劇毒的,是能夠置中小企業於死地的。只有接受資本的併購,才有可能留下一條生路,讓生命在被併購中得以延續。否則,就有可能死於資本之口,且連屍骨也不剩。

這些年來,到底有多少中小企業被資本吃掉了,並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渠道,將這些被吃掉的中小企業的核心業務轉到大企業之中,為大企業錦上添花,為大企業進一步併購和吞併中小企業積蓄力量,可能沒有一個機構能夠説得清,也不需要説清。因為,面對大企業的瘋狂,就算能夠説清,又有什麼用呢。

也許是通過併購等手段,吃的小魚小蝦太多;也許是資本的牙齒太過鋒利,已經讓中小企業失去了創新的動力和勇氣;也許是這個世界不能永遠是大型企業、尤其是超大型企業的,也應當有大有小、有強有弱,從而讓市場變得更有層次感,更具有專業化特徵。因此,有關將超大型企業實施分拆的話題,也擺到了各國政府的面前。尤其是發達經濟體,超大型企業數量實在太多,已經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影響了企業和居民的創新,影響了市場公平。因此,對大企業分拆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這次三家超大型企業被分拆,就是邁出的重要一步,再有如洛克菲勒、微軟、杜邦、美國鋁業、飛利浦、馬士基、西門子、江森自控等,都曾經被分拆過,

巨型企業分拆對併購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客觀地講,超大型企業被分拆,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競爭的角度來講,將超大型企業拆分,是有利於公平競爭的,也是有利於中小企業成長的,可以避免被超大型企業擠壓。從併購的角度來看,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企業做得再大,掠奪的資源再多,最後會在政府的行政壓力下,被迫分拆。因此,企業併購的動力會受到一定遏制,併購市場的競爭秩序也會更加平穩。反過來,一家企業被分拆成兩家以上企業,企業數量增加了,併購的空間也更大了,出現併購的現象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如此,就與分拆互相矛盾了。如何處理好分拆與併購的關係,讓分拆能夠對市場起到積極作用,讓併購能夠在市場上變得更加温柔,而不是更加野蠻,需要制定規則者好好思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3 字。

轉載請註明: 巨型企業分拆對併購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