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盪市難改公募基金高倉位 “抱團”方向轉向低估值
震盪市 公募基金繼續高倉位運作權益淨值回撤大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4月22日,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完畢。天相投顧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未大幅減倉。在持股集中度繼續上升的情況下,基金重倉方向轉變,資金流向估值更為合理的金融、公用事業等板塊。
一季度,公募基金維持高倉位運作。在全部可比的基金中,與去年四季度末相比,全部基金平均股票倉位從73.15%微降至72.50%,僅下降不到1個百分點。開放式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為72.32%,其中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為87.82%,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為69.24%,均下降不超過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一些設置持有期和定期開放的基金產品,繼續保持較高股票倉位。部分倉位靈活、追求穩健業績的基金產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倉位調整。
此外,公募基金“抱團”依舊。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由去年四季度末的59.37%微升至61.23%。不過,基金重倉股大方向有所調整,一季度增持金融、公用事業等板塊,前期熱門白馬股遭大幅減持。
公募基金規模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總規模達21.79萬億元(含估算基金)。與2020年末相比,一季度公募基金總規模增加1.63萬億元,環比增長8.12%。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達7.39萬億元,主動型權益基金規模達5.65萬億元。
不過,從基金份額變化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均遭遇淨贖回。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總份額為18.36萬億份,一季度淨申購0.74萬億份,主要來自於貨幣型基金、商品型基金份額大幅增長。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集體遭遇淨贖回。其中,一季度股票型基金遭淨贖回134.97億份,混合型基金遭淨贖回1237.81億份,債券型基金遭淨贖回1539.46億份。
權益基金遭遇淨贖回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春節後,市場震盪下行,多隻基金大幅回撤,權益類基金普遍虧損。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整體虧損2102.66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成重災區,虧損額度分別為1773.68億元和1116.27億元,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實現盈利。
證券時報稱,一季度不少績優基金加大地產、銀行等板塊的配置力度。
從興證全球基金副總兼研究總監董承非所管的興全趨勢看,紫金礦業、三安光電仍為前兩大重倉股,且均有加倉,萬科A取代三一重工,新進興全趨勢第三大重倉股,相比去年年末,興全趨勢增持1800多萬股萬科A,增持比例超過38%,從興全趨勢的行業配置上看,房地產板塊配置佔比高達9.58%,佔據相當高的比例。
興證全球基金另一位明星基金經理則繼續增持銀行板塊,1月末,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新進興業銀行,相比1月21日的數據,謝治宇在一季度繼續增持銀行板塊,最新披露的興全合潤一季報顯示,謝治宇不僅繼續買入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也新進其前十大重倉股。金融板塊配置佔比從1月末的13.55%提升至一季度末的18.47%。
還有明星基金經理將目光投向港股市場中的通訊板塊,睿遠旗下兩隻基金聯手在港股市場加倉中國移動,一季度合計加倉近7000萬股,加倉金額高達28.06億元人民幣(約合33.51億元港幣),期末合計持有中國移動市值超過35億元人民幣。
低估值板塊成“抱團”新風向 多數基金經理對後市樂觀
證券日報報道稱,對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資金選擇加倉銀行股,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認為,在去年白酒、新能源等核心資產飛速上漲的過程中,銀行板塊估值也一度下挫到歷史低位,兩相對比形成一個非常完美的投資機會。進入2021年一季度,減持已經估值過高的資產,轉而用業績良好估值非常低的銀行來逐步對沖原來持倉高位風險,然後再等待銀行業績出現高增長,進而實現管理資產風險的完美規避。長期看,最終決定股價的還是公司的基本面,只要銀行的業績能持續成長,未來估值只會更高,特別是已經連續多年低谷的情況下,向上的動能也會加大。
可以看到,截至4月21日收盤,仍有27只銀行股最新市淨率不足1倍,佔行業內成份股比例超過七成,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渝農商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8只個股最新市淨率均低於0.6倍。
光大證券表示,2021年一季度銀行業經營穩定,優質銀行仍將獲得較好的營收及盈利表現,前期回撤較大的優質銀行股,在調整相對充分的基礎上,可能存在較好的季報行情。
儘管4月份以來唱多銀行股的研報就高達百餘份,但是也有部分私募觀點較為悲觀。
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股的漲勢並不能持續。銀行股基本面的改善通常需要經濟增速和利率同時上行,這通常發生在經濟增長後半段。目前經濟增速平穩,根據測算,名義利率大概率也將在一月後進入緩慢下行通道。因此,不建議追漲銀行股,一個月以後風格可能更多在成長股。
證券時報稱,對於後市看法,不少基金經理對中期和長期市場表示樂觀。
劉格菘在廣發小盤成長基金一季報中表示,從中期(2-3年)與長期(3-5年)的角度,對市場不僅不悲觀,反而更加樂觀,新一輪製造業企業的盈利上行週期已清晰可見。建議投資人適當降低今年的收益預期,保持耐心與定力,堅守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通過基金投資,分享企業中長期成長紅利。
去年冠軍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基金經理趙詣展望二季度表示,隨着機構重倉的龍頭企業持續下跌,風險也得到一定程度釋放,疊加中小市值公司的上漲,估值的剪刀差也得到收斂,後續更多是選擇性價比匹配的好公司,而不是以是否抱團為參考依據。目前從公佈的一季報預告來看,新能源、軍工、科技、中游高端製造等領域的部分公司,仍然出現超預期的情況,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整體沒有特別大的變化,更加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另一個是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定調下的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發動機、半導體為主的高端製造業。組合配置上仍然圍繞科技+消費的方式,科技股方面,主要以5G產業鏈、新能源、高端製造為主;在消費股方面,主要以醫療服務、大眾消費品為主。”趙詣表示。
而傅鵬博在睿遠成長價值中寫道,展望二季度,將結合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動態優化持倉結構,挖掘新的投資標的。同時,基於前期紮實的研究基礎,在重點關注公司發生調整時,也會敢於加大配置。
也有不少基金經理表示謹慎。如興證全球董承非在季報中談及後市表示,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的波動較為劇烈,春節前依然是以去年的核心抱團資產為主線,持續上漲,而春節後開局便一路下跌,去年漲幅較大的板塊整體調整也更大一些。展望今年,國內外經濟逐步進入復甦階段,很難判斷疫情消退的時間,但可以預見的是,像去年那樣以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來支持經濟的局面在邊際上變弱,因此,在基本面及估值判斷上需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