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今日合併 市場格局更加明晰
◎記者 徐蔚
今日,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併。兩板合併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數將佔A股的35%。深市自此開啓主板與創業板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市場結構更簡潔、特色更鮮明、定位更清晰,以更好地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服務。
形成更為高效、明晰的市場體系
合併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是順應市場發展規律的自然選擇,也是構建簡明清晰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
中小板自2004年設立起即定位為主板內設板塊,在主板制度框架下運行。經過近17年的發展,中小板上市公司整體上不斷髮展壯大,在市值規模、業績表現、交易特徵等方面已與主板趨同。
如在市值規模方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深主板有上市公司468家,總市值約10萬億元;中小板有上市公司1004家,總市值13.4萬億元。兩板合併後,深市主板公司數量約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5%;深市主板總市值超過23萬億元,約佔A股市場的三成。這一新的市場格局有利於推動形成更為高效、明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再看個股市值,中小板多年發展孕育了不少大市值龍頭,與深主板的龍頭公司規模相近。截至4月2日,海康威視最新市值超過5000億元,緊隨其後,比亞迪、牧原股份的總市值也分別超過4700億元、3900億元。
從業績表現看,據開源證券研究所統計,深市主板、中小板公司在2017至2019年的營業收入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4%、11.3%,淨利潤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8%、12.2%,二者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水平較為接近。
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中小板設立的初衷是實現從深市主板到創業板的平穩過渡。中小板與深主板並無根本性差異,且在諸多基本面指標上,中小板與主板的界限並不明顯。因此,深主板和中小板的合併是水到渠成。
兩個統一四個不變
今年2月5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深交所啓動合併主板與中小板相關準備工作。4月6日,兩板正式實施合併。時間安排上與此前深交所提及的“兩個月過渡期”剛好吻合。
深主板、中小板合併後會發生哪些變化?記者獲悉,兩板合併的總體安排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兩個統一”指統一主板與中小板的業務規則,統一運行監管模式。“四個不變”指板塊合併後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代碼及簡稱不變。
在兩板合併業務規則整合過程中,深交所對交易規則、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高送轉指引等7件規則進行了適應性修訂,並廢止2件通知,主要涉及刪除中小板相關表述、統一高送轉定義、調整相關交易指標計算基準指數、取消持續督導專員制度等。
上述調整安排於4月6日兩板合併實施時生效。
同時,深交所還提醒,以下事項調整自4月6日起施行:
第一,關於證券類別。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證券類別變更為“主板A股”,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不變。
第二,關於證券代碼區間。原中小板“002001-004999”證券代碼區間由主板使用,深市主板A股代碼區間調整為“000001-004999”。
第三,關於指數調整。原中小板指數、中小板綜合指數、中小板300指數等的名稱調整自合併正式實施起生效。
第四,關於行情展示。交易、行情展示等前端界面不再設置中小板股票專區。
更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在擴大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中小企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表示,當前,資本市場要適應經濟轉型、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必須持續深入推動改革與創新。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併,將進一步釐清板塊定位,通過板塊協同效應,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記者瞭解到,合併後的深主板仍然實行核准制,沒有降低上市門檻,也沒有新增上市通道。
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奧平表示,兩板合併後,投資機構將針對主板、創業板、科創板設置不同的投資策略,市場的資金端會朝着更加理性化、專業化的方向前進。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