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股調整結束?連續7天淨流出後逆轉,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入超70億元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A股近幾日持續調整,上證指數一度從前期高點3400之上一路下探至3200點之下,終於在本週三迎來普漲。與之相伴的是北向資金也同時淨流入,一改此前7個交易日連續流出的局面。

一舉一動備受關注的北向資金,從淨流出轉向淨流入,是否意味着A股市場本輪調整宣告結束呢?

北向資金淨流入70多億元

Wind數據顯示,7月29日,深股通流入資金為73.16億元,滬股通資金流入4.15億元。當日北向資金淨流入77.31億元。

而在之前,北向資金已經連續7天呈現淨流出狀態。

數據顯示,7月20日至7月26日期間,北向資金周度淨流出為247.51億元。十大活躍個股中最近一週淨流入額最大的行業為家用電器;淨流入額最小的行業為食品飲料。

Wind數據進一步顯示,截至7月29日,7月北向資金淨流入186.33億元,其中滬股通方向為50.9億元,深股通方向為135.43億元。最近一月淨流入額最大的行業為非銀金融;淨流入額最小的行業為食品飲料。

北向資金與A股波動相關性提高

北向資金轉向,是否意味着A股短期調整結束呢?

長城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汪毅表示,北向資金之前已連續7天淨流出,今天的淨流入大概率意味着市場的短期調整已經結束了。在具體板塊上,比較看好券商行業。

開源證券策略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顯示,歷史上北向資金的大幅波動往往出現在風險事件發生或基本面明顯變化時,但2020年7月以來北向資金在短時間內“大開大合”,這種行為大部分時間很難用基本面或中美貿易摩擦的因素去解釋。此外,2016年以來偏好成長風格的外資,2020年7月以來風格大幅漂移,這預示着北向資金中可能出現了與以往風格不同的參與者。北向資金的流動近期已經開始與市場波動顯現出了越來越顯著的相關性,必須重新審視基於2016年以來的經驗認知是否需要修正。

“2015年開始,中國經歷了大量的資本外流+資本外逃,這個過程中北向資金更多來源是主權基金為代表的配置型資金,陸股通投資標的放開也讓其買入風格更加‘成長’。我們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如果出現資本回流,宏觀環境的變化可能會讓慣性認知失效。其實從歷史上看,‘熱錢’週期性湧入中國不乏先例,雖然可能投資途徑更為間接,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公開數據中發現,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全球進入增配中國週期的‘先例’。我們需要理解‘週期性流入中國’和‘長期配置中國’這兩種力量的變化與差異。”該策略團隊進一步指出。

光大理財投研團隊認為,目前外資的持股市值已與公募基金和保險的規模相當。截至2019年年底,海外資金在A股的持倉市值已達到了2.1萬億,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約4.4%,其中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約1.4萬億。A股的外資持倉比例仍然顯著低於海外成熟的資本市場,未來外資的話語權預計將逐漸提升。目前美股的外資持倉佔比約為15%,日本、韓國股市的外資持倉比例仍有提升空間。在全球負利率環境之下,A股市場的配置價值也在提升。

從北向資金配置A股的情況來看,外資偏好消費和金融龍頭。北向資金持股比例最高的100支個股中,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家用電器三大消費行業的個股佔比32%,電子、機械設備的個股也比較多。風格方面來看,外資偏愛中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高股息、低波動的個股,整體風格偏價值。從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股市的經驗來看,外資偏愛該經濟體優勢產業的龍頭和金融、消費龍頭。

對於未來的投資,前述開源證券團隊認為,7月以來北向資金波動加劇和風格漂移,這種行為大部分時間很難用基本面或中美貿易摩擦的因素去解釋,不建議投資者以“假外資”和“洋遊資”的態度選擇性忽視。這種力量在熱錢流入的背景下,大概率不是“曇花一現”,未來將重構市場對於原先北向資金的風格、交易者結構的認知。目前能夠觀察到的現象是:“熱錢”正在湧入A股的估值“窪地”,這與當前國內機構投資者抱團高估值成長板塊形成鮮明對比,這或將是後續市場風格與波動的重要預期差來源。A股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應該從配置上為迎接“遠方來客”做好準備,衡量當下所有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