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狂飆(一)|暴漲與爆款

零下10攝氏度,一場突如其來的降雪打亂了一個城市運行的節奏。

清晨六點,公交停運、地鐵降速,但基金經理陳亮(化名)卻依然步履不停,公司晨會以及新品定檔當日的直播,讓他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衝進了位於二環的辦公室。

“今年的直播場次確實比去年多一些”,剛結束一場直播的陳亮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現在參與直播已經成為他每週的固定欄目。

不同於今年默默耕耘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陳亮作為管理着百億規模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舵手”,在年內市場震盪而ETF大熱的背景下,比以往更忙了。

規模與份額逆市上漲、千億產品的誕生以及不斷湧現的新品,一步步將ETF推至市場的聚光燈下。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ETF在2023年從配角走向主場,成為震盪市下最亮的“星”?

ETF狂飆(一)|暴漲與爆款

規模快速提升

“今年的直播場次和去年比確實更多一些,同時,今年我們參加線下的策略會等活動也比往年多了”。陳亮向北京商報記者説道。而隨着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各家公募的ETF直播、路演輪番上陣。支付寶理財直播顯示,近一週就有不下10個與指數產品相關或由相關“舵手”坐鎮的基金直播上線。

機構整齊劃一的營銷動作背後,是實打實的資金風口。在年內市場行情波動、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不佳的背景下,ETF基金卻突破重圍,實現份額與規模的逆市上漲。整體情況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ETF年內累計淨流入5445.93億份。規模方面,截至2023三季度末,ETF的合計規模達2.59萬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91萬億元,增長35.35%。

頭部產品方面,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年內實現規模“狂飆”,不僅突破千億成為“巨無霸”級產品,也成為A股首隻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權益ETF。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規模達1200.4億元,同比增134.33%。同期,還有36只權益ETF的規模超百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的份額與規模大漲,與基民的越跌越買行為息息相關。“2023年以來,股指整體偏弱,但權益ETF卻呈現出‘越跌越買’的現象,份額持續大量流入,近期多個月份的單月淨流入份額均超過2018—2020年間最高單月淨流入,權益ETF加速擴張態勢確立。”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徐猛介紹道。

放眼近五年,國內ETF市場也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其中,權益ETF厥功至偉。公開數據顯示,2018—2022年,國內權益ETF規模依次為3486億元、5757億元、7953億元、10904億元、12859億元。截至2023年11月,國內權益ETF總規模超1.6萬億元,數量達787只(份額合併計算,下同)。

上新節奏加快

“2023年ETF的異軍突起,既是市場風格與產品特性的共振,也有投資者情緒的表達,更是指數化投資趨勢長期積累的厚積薄發,應該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某公募基金市場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感慨道。

在ETF整體火熱出圈的背景下,不少公募基金管理人也持續發力佈局,新品申報如火如荼,首批跟蹤中證1000、創業板200、深證50等指數的ETF也在年內陸續面世。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基金成立日來看,截至12月19日,年內共有1207只基金成立,發行規模達10700.22億元。其中有377只為指數型基金,發行規模達2789.41億元,佔比達26.07%,而新發ETF及聯接基金的數量也達234只,同比2022年同期的189只增長超兩成。

從近期新上報的產品來看,12月8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嘉實基金、南方基金、華安基金上報了國內首批深證主板50ETF。作為首隻深市主板寬基指數,深證主板50指數反映深市主板市值規模大、行業代表性強、基本面價值高的頭部公司走勢,樣本公司平均總市值近1300億元。此外,首批2只深證50ETF也在11月完成募集後,於12月11日上市。

全球資產配置視角下,首隻直投沙特阿拉伯資本市場的ETF也在近日申報。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華泰柏瑞基金於12月13日申報了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 (QDII),為境內首隻直投沙特阿拉伯資本市場的公募產品。而在12月1日,首隻上交所-新交所互掛產品——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新交所泛東南亞科技ETF也於上交所上市。

持續推出創新產品也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支持。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在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中,提到了加快投資端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其中也包括了放寬指數基金註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鼓勵基金管理人加大產品創新力度。

更加細化的投資範圍也引動了一眾擁躉慕名而來。從11月ETF的新發情況來看,南方上證科創板100ETF在7天內募集了8.9億元;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100ETF在5天內募集了10.59億元;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旗下的深證50ETF則歷時5天共“吸金”超50億元。

前述公募基金市場人士表示,從市場風格與產品特性來看,無論是從經濟基本面的改善,還是政策的持續發力,包括過往數據的回溯演繹,A股觸底反彈的可能性都在增大,很多資金實際上是有“抄底”意願的;而包括ETF在內的指數基金,因為具有風格穩定(行業/主題型則是鮮明)、費率較低、簡單透明等優勢,歷來被認為是“抄底利器”,因此一些低位佈局的資金,選擇藉助ETF進行佈局,靜待市場反轉機會。

寬基產品更受青睞

穿過“狂飆”的表象,ETF在2023年的爆火,其實有跡可循。

“回顧歷史,2018年,主動基金戰勝寬基指數難度大。2019年、2020年,某些行業主題表現突出,主動基金超配某些行業或主題,戰勝滬深300等寬基指數相對容易。2022年以來,隨着市場系統性調整,主動基金表現開始陷入低迷。進入2023年,偏股基金指數持續跑輸中證800。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超額收益為負,戰勝指數難度增加,這也可能源於主動基金部分超額收益實際上來自於行業beta,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lpha。”徐猛分析表示。

回顧2023年市場情況,徐猛指出,雖然市場整體機會不多,但階段性看到某些行業或指數仍有不錯表現,如動漫、遊戲、人工智能、傳媒等行業,以及納斯達克指數和商品等。

正如徐猛所説,動漫、遊戲等行業ETF在年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從相關基金產品的年內表現來看,一眾“遊戲基”曾因年內突出的表現,一度登頂業績榜。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國泰中證動漫遊戲ETF聯接A/C、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發起式聯接A/C的年內收益率均超40%,在權益類ETF中的年內收益率僅次於納斯達克主題ETF。

主題ETF贏了業績,寬基ETF則贏了規模。陳亮提到,“今年市場表現欠佳,尤其是之前機構與外資重倉的方向持續失血,所以主動型產品跑不贏被動產品,疊加宏觀因素背景,抄底資金優先選擇指數產品,尤其是寬基指數相關產品”。

從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規模排名前30名的權益ETF來看,相關產品的規模均實現同比增長,且部分寬基指數產品的規模大幅增長,頭部效應凸顯。例如,規模僅次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的最新規模同比增長222.61%,達946.73億元。此外,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易方達滬深300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多隻產品的最新規模也同比翻倍。

在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看來,長期持有核心寬基指數,可以幫助普通投資者分享國家經濟增長的成果,實現財富保值增值。他認為,雖然從長期視角來看,指數增長主要是由上市企業的盈利增長和股息收益驅動,但不可否認的是,短期內估值變化也非常重要。要準確判斷估值十分困難,因為其中包含了投資者的情緒等因素,充滿隨機性。

“隨着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及指數化投資認知的提升,中國指數市場將迎來大發展時代。指數化投資要建設生態圈,指數投資生態系統越強健,越能經得起風吹雨打,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發展。”林偉斌如是説道。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則認為,未來ETF市場是否能持續火熱,仍然取決於市場環境影響,市場環境向好有利於ETF逐漸回暖。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6 字。

轉載請註明: ETF狂飆(一)|暴漲與爆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