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私募投資經理爭相自立門户 開放心態看待“私奔私”
近期,多家知名私募旗下基金經理選擇自立門户、創辦新公司,引發行業關注。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私募行業的人員流動比較正常,應以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
知名私募旗下基金經理
自立門户
基金業協會官網信息顯示,今年4月8日,原供職於滬上百億私募的基金經理笪菲備案了海南和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原鴻道投資、樂心資產的基金經理陳煒也備案了海南煜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投資總監;原富恩德資產副總經理鍾杵備案了共青城尋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還有多個“私奔私”的案例,原供職於某百億量化私募的基金經理,在今年2月9日備案了寧波方達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原成陽資產投資副總監孫陽在3月19日備案了北京玖盈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另外,原景富投資基金經理謝熠加盟了在2月9日備案的霈杉(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原小黑妞資產基金經理黃嘯加盟了3月12日備案的文璟(青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現在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存在税收優惠,我們私募牌照已經拿到了。從原來的公司出來自己創業,原因比較複雜,以後自己做可以簡單一點。投資本來就是比較個性化的,大而全的私募比較少。”某小型私募投資總監坦言。
深圳聚灃資本創始人餘愛斌表示,2005年從業以來,一直都對行業有自己的憧憬,經過十年的打磨感覺時機比較成熟了,2015年創立了聚灃資本。自建私募是為了投資更自由一些,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斷完善投資體系。
以開放心態看待“私奔私”
屬於行業正常人員流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知名私募成員自立門户也是業內慣例。格上旗下北京金樟投資投研總監付饒認為,過去一年市場表現較好時,這種人才流動就會加劇。主要原因包括激勵無法滿足、策略得不到完全發揮、投資理念和公司運營思路不合等。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分析,隨着私募機構知名度的提升,策略業績得到市場認可後,募資難度越來越小,會形成自帶流量,其所佔用平台資源和銷售團隊的貢獻會越來越低,投研團隊一般需要更高的股權比例或績效的分配比例,若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投研團隊的穩定性就會出現問題。而有些私募投研團隊整體出走,大多是股權或分紅比例不均導致。
“分分合合很正常,往往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錢沒給夠,二是待着不開心。人性就是如此,可以共患難,但是沒法共富貴。去年市場漲了,有人想要自己出去做私募,賺錢會更多,因為待在一傢俬募,肯定是掌門人佔大頭。”有資深行業人士感慨説。
格雷資產董事長張可興表示,對待投研人士自建私募,心態應該開放,畢竟工作本身就是雙向選擇,“如果我們認為一個人非常有價值,會盡力挽留他,給他滿意的工作狀態、薪水和條件。即使自建私募變成同行,也不一定是敵人,還可以適當地交流和溝通,像格雷出去自建私募、做基金經理的都有,我們都會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也會在投研層面互通有無。”
“自立門户不一定是壞事,桃李滿天下,看着自己培養的人出去創業幹得好,也挺開心的。”有私募人士説。
自主性強但也有困難
基金經理多方位發力
對於自立門户的私募基金經理來説,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將面臨來自公司治理、客户、投研等方方面面的壓力。
餘愛斌坦言,自立門户換來更高的自主性,但是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更多投資以外的諸多問題,比如公司發展、經營等多方面問題。“當然這些難處也讓我更切身體會到經營一家公司的不易。”
一位受訪的私募投資總監稱,“公司開始只有我一個投資經理,一兩位研究員,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往前走。我一直是單獨管產品,有公開業績,也有自己積累的機構資源等。我打算做一家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做特色化投資。”
在客户渠道開拓方面,餘愛斌表示,“創業初期主要的客户是身邊一些老朋友,經過幾年的發展,也逐漸積累了很多認可我們的新朋友。在自建私募後和以前的同事依然有不定期交流,也結識了一些新同行,這個行業其實比較開放,信息迭代速度比較快,需要和更多優秀的同行交流學習,不能一味地閉門造車。”
在投研體系建設方面,餘愛斌表示,更願意從一開始培養符合公司投研體系的人才,“在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激勵以外,我們也會給予他們充足的成長空間和良好的公司氛圍,並要讓他們因自己的付出而獲得成就感,而不單單是當成一份工作而已。”
前述私募投資總監稱,私募行業是拿carry的,要保證業績和收益率,有適合的規模,要看情況慢慢拓展。“我們希望走得穩健一些就好,等公司規模大一點以後,人員更多,也會有股權激勵,因為私募公司股權的價值會隨着規模的增長而顯現出來。”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