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又見公募老將離任。
11月6日,中銀基金公告稱,公司總經理李道濱因“個人原因”離任,同時並未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這也意味着,在中銀基金任職近10年之後,李道濱將離開中銀基金。此外,公司董事長章硯將代理總經理一職。據瞭解,李道濱下一站或進軍私募。
回望10年前,李道濱從嘉實基金轉會至中銀基金,也曾引發市場的熱議。這位銷售出身的公募基金老將,曾被在中銀基金市場化改革中寄予厚望。在他任職期間,曾帶領中銀基金躋身公募規模前十,但在近兩年的權益基金大發展中,李道濱帶領的中銀基金還是錯失了權益基金髮展的機會。
又見公募老將離任
資料顯示,李道濱具有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在1988 年7月至1990年9月任職於廈門華僑博物館。1993年7月至1998年9月期間任職於中國廈門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2000年10月起任職於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市場部副總監、總監、總經理助理和公司副總經理。
在嘉實基金工作期間,李道濱因擅長營銷而被冠以“最會賣基金的人”。當時的嘉實基金是市場為數不多規模超千億的基金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嘉實基金在管公募規模位居第二。
2012年4月,嘉實基金髮布李道濱正式離職的公告,同年8月,他正式入職中銀基金。據瞭解,李道濱是中銀基金第二任總經理,也是第一位通過市場化選拔的中銀基金總經理。
彼時,中銀基金的大股東中國銀行開始醖釀對前者的市場化改造,而李道濱正是在這一輪改造中被中銀基金的股東方看中。
在他的帶領下,中銀基金的規模一度躋身公募基金規模前十。Wind數據顯示,在李道濱入職的2012年末,中銀基金非貨規模為399.54億元。相較於他上任前,2012年6月末,中銀基金非貨規模為318.37億元。
在2016年3季度末,中銀基金非貨規模同比增長17.25%,首次突破了千億,達1373.52億元。而僅一個季度後,中銀基金就以1655.84億元的規模首次躋身行業前十名。
財聯社注意到,中銀基金的規模增長主要來自於債券基金。Wind數據顯示,中銀基金的債券基金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就是在2016年4季度,而在2015年4季度末,債券基金的規模不足450億元。之後多年中銀基金非貨規模基本穩定在前十名。
對於中銀基金的突飛猛進,業界認為,這離不開李道濱的營銷能力。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李道濱就已經看到了互聯網給基金行業帶來的機會。2016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李道濱指出,基金公司發展的第三個機遇是要抓住移動互聯跟大數據,實現行業外延式擴張。
他談到,外延式擴張有兩大好處:第一是增加客户,通過互聯網把很多不是你的客户變成你的客户;第二是改變產品的製造方式和投資的管理方式。目前基金公司直銷渠道銷售佔比已經超過銀行和券商渠道之和,而網絡渠道規模的大幅增長是直銷規模佔比提升的重要因素。
錯失權益發展機遇
然而在多年的發展中,李道濱帶領的中銀基金還是沒有走出,重固收輕權益的路線。
自2019年以來,權益基金髮展迅速,2020年是基金行業大發展的一年。不少基金公司都憑藉權益基金實現規模增長。同為銀行系的工銀瑞信和農銀匯理,均抓住了權益發展的機會,也推出了具有號召力的明星基金經理。
而中銀基金自2019年3季度以來,債券基金規模陷入“停滯”狀態,權益基金規模也難以突圍。自2019年開始,中銀基金就逐漸開始原地踏步。也是在在這一年末,中銀基金非貨規模為2796.65億元,排名掉落前十,滑落至13位。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中銀基金非貨規模為2712.46億元。規模不增反降,排名進一步滑落至行業第17名。
規模下滑的原因有多種因素,但是中銀基金整體產品結構偏向固收,權益債基發展失衡的局面也不言而喻。在當前資金湧入權益基金的市場中,中銀基金難免會失去原本的優勢。
此外,中銀基金也面臨着沒有人才能抗起權益大旗的尷尬局面。2020年2月,在中銀基金工作多年的公募權益老將陳軍離職。陳軍於2004年4月至2020年2月就職於中銀基金,歷任基金經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執行總裁、副執行總裁等職。在陳軍管理中銀收益混合基金的13年又139中,任職回報達到554.64%。
值得注意的是,中銀基金的股票基金規模也曾突破百億。Wind數據顯示,在2015年的“牛市”中,中銀的股票基金規模一度達到147.58億元。而隨着熊市的來臨,中銀股票基金規模急劇縮水。而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中銀基金僅股票基金的規模為58億元。
隨着李道濱的離職,這些問題或許就只能留給下一任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