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報窗口期的過去,接受機構調研的公司明顯多了起來。數據顯示,剛過去的8月機構調研了766家公司,當中容百科技等138只股引超百家機構“駐足”。從行業看,獲超10家機構調研的公司,醫藥、電子最多。
機構8月調研766股 容百科技最受關注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8月合計有766家公司接受了機構調研。當中,容百科技(688005)、邁瑞醫療(300760)、愛美客(300896)、邁為股份(300751)、華測檢測(300012)、橫店東磁(002056)、華陽集團(002906)、傑瑞股份(002353)、海康威視(002415)、涪陵榨菜(002507)、立訊精密(002475)、納微科技(688690)、愛博醫療(688050)、兆易創新(603986)等138家公司接受超過100家公司組團調研。
最受機構關注的是容百科技。數據顯示,8月公司累計接待包括120家基金公司、100家證券公司、109家陽光私募、47家海外機構、55家險資等在內的715家機構調研。其中不乏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中歐基金、中信證券、瑞銀證券、景林資產、高毅資產、同犇投資、高瓴資產、淡水泉、富蘭克林鄧普頓等知名機構投行。
在調研中。容百科技表示目前錳鐵鋰產品三季度出貨已經起量,8月份公司的出貨量創歷史新高。整個四季度,公司仍會維持比較高的產銷量,相比於三季度繼續增長。容百科技還提到,上半年高鎳產品的單噸盈利數據比較好,主要是供應鏈建設成效顯著和各類工藝改良等方式降本增效。下半年至明年,公司會通過產銷量增加帶來的規模效應、新產線投產的製造成本優勢和強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保證單噸盈利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對於海外的產能規劃,容百科技表示,今年底韓國基地的2萬噸產能達產,2024年底韓國基地將會建成7萬噸以上的產能。除了韓國之外,公司也考慮在海外其它地方建設工廠,如歐洲、北美等生產基地。後續公司將會做出詳細規劃。海外客户訂單方面,容百科技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公司陸續接到海外客户幾百噸的訂單,還有其他海外電池廠。除此之外,公司近年來跟國內和海外的一些車企也在展開合作。
據瞭解,容百科技處於近期熱度頗高的新能源賽道,其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相關業務,核心產品是NCM811系列、NCA系列、Ni90及以上超高鎳系列三元正極。為國內首家實現NCM811系列產品量產並應用於國際主流終端車企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容百科技NCM811系列產品技術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目前公司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出貨佔總出貨比例達到90%,市佔率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2021年位列全球第二。
中報顯示,容百科技2022年上半年主營收入115.53億元,同比上升221.62%;歸母淨利潤7.36億元,同比上升129.27%;扣非淨利潤7.23億元,同比上升173.43%;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63.85億元,同比上升190.46%;單季度歸母淨利潤4.43億元,同比上升120.14%;單季度扣非淨利潤4.26億元,同比上升144.32%。
醫藥、電子公司最受關注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中科三環(000970)、富士萊(301258)、張家港行(002839)最為密集,均接受了5批次機構的調研。九典制藥(300705)、亞太股份(002284)、秦安股份(603758)這3家公司均以接受6次調研並列第二;偉星新材(002372)、華明裝備(002270)、宇環數控(002903)、江陰銀行(002807)、通達股份(002560)、雲海金屬(002182)6家公司均以接受5次調研並列第三。
“公司被調研頻率越高,調研的機構越多,説明市場主力對這些公司越關注,就越容易受資金的青睞。此外,有公司幾年沒有調研或者罕有調研,卻在近期吸引機構前去,這些潛在的投資機會可能來自於週期行業的拐點。”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對公司實地調研過後,才能對其價值作出新的判斷。
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調研最為廣泛,達到640家,即83.55%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以調研569家,位列其後,參與了其中74.28%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陽光私募485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險資和海外機構分別對435家和327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從行業來看,8月獲10家以上(含)機構調研的514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59家)、電子(59家)、電氣設備(51家)、計算機(44家)、機械設備(40家)、基礎化工(35家)、農林牧漁(23家)、食品飲料(22家)、有色金屬(21家)、汽車(20家),其它行業均只有10家公司以下。
對於醫藥在機構調研時較受關注,分析指出自去年以來,受政策端對醫藥行業情緒擾動,疫情短期衝擊導致部分公司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對2022上半年的盈利造成一定的衝擊,致使醫藥行業持續調整。但從行業長期發展角度看,需求是投資醫藥最大的確定性,老齡化、消費升級、醫保全覆蓋等數據的提升為醫藥需求提供了快速增長的背景。
《投資快報》記者留意到,截至2022Q2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比為6.78%,較2022Q1下降2.68pp,而醫藥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比為88.62%,較2022Q1下降4.44pp,已降至2018年以來最低水平,醫藥股市場熱度明顯下降。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認為,醫藥板塊中優質個股已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當下對醫藥板塊放低預期收益的同時,樂觀看待板塊中長期前景。
8月獲超過(含)200家機構調研的公司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