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將進酒Bar】一千多年前,一個叫劉備的攤販説要靠賣鞋上市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財經

擺攤也能做大做強?

當然能。

某電商創始人不就是從擺地攤開始發家的,他的電商平台還在香港掛了牌。

擺攤還能上市?怎麼上市?

鞋販劉備、棗販關羽、肉販張飛告訴你。

劉備的創業之路,與曹操、孫權有極大的不同,曹操與孫權都是繼承家族企業。而劉備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卻沒有家族勢力可以依賴,人生的第一桶金就來自在河北涿縣擺的草鞋地攤。

因此,劉備創業需要找合夥人來分擔創業風險,原始股東得靠譜。

有資本、有實力的投資人是根本看不上攤販的,兜兜轉轉,棗販關羽、肉販張飛出現了。

關羽、張飛是典型的無產階級。關羽唯一的財產就是出場時有一輛手推板車,張飛入股的錢還是拿剔骨刀換的,才好歹不算赤貧。

不管怎麼樣,劉備集團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來源:攝圖網

關、張屬於公司的創業老人,原始股的代表,就相當於劉邦的蕭何、曹參等沛縣團伙,以及朱元璋手下的李善長、徐達等淮西集團。

那時候創業艱難,不但沒廠房、沒資金、沒員工,簡直是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完全是白手起家。

東漢的市場環境是很殘酷的。劉氏集團要生存發展,不能只靠幾個大股東,願意加盟增資擴股的小股東也很重要,否則必定撲街。

趙雲、諸葛亮準時出現了,作為第二批次加盟的小股東,類比的話,就好比是朱元璋手下浙東集團的浙東四傑。

趙雲、諸葛亮都是在公司慘淡經營之時加盟的,當時劉備集團已經到了破產邊緣,趙雲、諸葛亮入股沒撈到什麼好處,反而扛了不少風險和債務。

原始股東、增資擴股的股東長期吃苦受累可不行。

劉備也想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當然得重回報、高分紅。

怎麼讓股東回報最大化呢?

公司打入成都市場後,有人提議將成都城內的部分屋舍、城外的田桑等分給股東,不少人附議。可這是公司固定資產啊,公司還不穩定,得為將來考慮。

劉備最後採用的是現在非常流行的現金分紅制度,並且立刻開了董事會。

“各位股東!你們要麼是擺攤賣鞋那會兒就跟了我的,要麼就是在劉氏集團還是個殼的時候就決定加盟的。請諸位放心!劉氏集團堅持分紅派息,使全體股東享受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增值。”

董事會通過現金分紅草案,賜諸葛亮、趙雲、張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劉備佔領成都之後,對部屬進行的賞賜,最多者僅上述四人。

公司發展時間久了,就會遇到瓶頸。有好長時間,劉氏集團規模和效益都上不去。

劉備就開始思考,原始股東里,關羽、張飛和自己一樣,是擺地攤的;趙雲是個古惑仔;諸葛亮是個躬耕南畝的青年農民。

一個集團,股東全是平民,聽起來像個團伙,不像個團隊。

股東的出身問題,放到今天那完全不是個事,資本市場能白手起家的都是英雄。

可是放到當時的社會就有問題,名不正,言不順,得引入高淨值人羣,吸引戰投,再融資。

來源:攝圖網

就在這時候,世代名家、將門之後馬超出現了。

馬超的加盟一方面是利用其威震涼州氐羌,為劉氏集團打入涼州市場增加砝碼;另一方面,馬超自帶流量,是一個階級標識,整體上大大提高了劉備武將集團的“上層感”。

所以,馬超投降蜀漢毫無業績,劉備卻給以高官厚爵,顯然重在利用其名聲。

你曹操不是西漢相國曹參之後嗎?

我劉備西漢中山靖王之後,我們小馬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

誰比誰差?

公司想要IPO,就得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這也是劉氏集團乾的最成功的。

劉備憑着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毅力,特別是通過不斷地打造本集團的文化軟實力,最終凝聚世道人心,佔居人和優勢。

那麼,劉備集團的輿論和諧的秘訣是什麼呢?

佔居道義高地。

劉備“善下人”,一點董事長架子都沒有;關羽出名的心軟,是劉備集團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人物;趙雲就更不用説了,吸引了一大批顏粉。

在開拓荊州市場的時候,關羽水淹于禁七軍,獲降卒三萬之眾。

關羽不殺降卒,但三萬人吃飯是大問題,於是搶了孫權的糧倉,好生養着。

趙雲年輕,長得也帥,難得的是棄公孫瓚而從“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的劉備。當陽長坂坡大戰,劉備殘軍被曹操數千精騎窮追,趙雲挺身而出,救出繼承人阿斗。

概而言之,劉備集團是有政治信仰的,興復漢室,還天下太平,相信天下“唯有德者據之”,因而一直秉持仁義的處世原則,使儒家仁義的民本思想得到了極大的彰顯,併成為這個集團的一大文化特色,得到了許多精英之士及廣大底層民眾的認可與讚賞。

劉備的公司越做越強,但仍然亟需高級人才加盟。

劉備志向遠大,他是要去上市敲鐘的,公司不能只搞小團伙,不能只論資排輩。

他向天下釋放信號:不論參加革命工作早晚,只要你有能力,有貢獻,你在我這就有無盡的上升空間。

黃忠、魏延、龐統顯然get到了這個信號,前來應聘。

黃忠是那批新員工裏頭幹得最好的,回報也最多,得到了和關羽一樣多的股份,和關羽平起平坐。

關羽不幹了,“現在企業已經發展成為獨角獸了,突然空降了個高管,還和我平起平坐,我可是25年前擺攤時就在的三大原始股東之一。”

劉備顯然有大智慧,“功成不必在你我,讓功、讓名、讓利,成就下屬,才能成就我們自己的事業,總要讓廣大的歸附集團一樣有奔頭、有盼頭。”

終於,公元221年,劉備集團得償所願,在成都敲鐘上市,改證券代碼為“蜀漢”。

來源:攝圖網

擺攤固然能做大做強,可是擺什麼攤也很講究,不是什麼攤都能賺錢的。

賣鞋、賣棗、賣肉,不如賣酒。

三國時期是崇尚酒的時代,酒俗繁多,酒風猛烈。

無論是使節往來,官吏互訪,民間會友,酒是絕對不會少。

你們仨人嗜酒,你們後來的部署、敵人有哪一個不喝酒?

桃園結義要喝酒、孫劉結盟要喝酒、曹操刺董卓要喝酒。

僅從剛性需求看,酒攤就是妥妥的“站到風口上,豬都會飛上天”的那種風口產業。

而蜀地又天然具有釀酒優勢,一方水土出一方好酒。這裏,金沙江、岷江、長江交匯激盪,滋養萬物生長。這裏,四季分明,年均18℃的温潤氣候最為適合釀酒微生物繁衍生息。

來源:攝圖網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你們看,地處宜賓的“百年老字號”五糧液,承襲了千年釀造技藝,護持着650餘年不間斷釀造的古窖池羣,一脈相承到了新時代!

所以,當年你們如果擺的是酒攤,可能早上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