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國內機場收入佔全民航運輸行業總收入的 11.4%,而機場利潤佔全民航運輸行業的 29.8%,機場的盈利能力要強於航空公司和和保障企業。
民航機場內經營企業主要包括機場、航空公司和保障企業三類,機場作為航運節點基礎設施提供方,航空公司作為航空運輸載體,而保障企業是指服務於航空運輸的專業接駁服務、倉儲物流、檢修服務、指揮管理等保障航空運輸業務正常開展的服務企業。
民航運輸整體經營現狀
從行業整體營業收入來看,2015-2019 年中國民航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到 2019 年中國民航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 10624.9 億元,比 2018 年增長 5.0%,增幅下降明顯。
2015-2017 年中國民航營業利潤逐年增長,到 2018 年有所下滑,2019 年中國民航全行業實現營業利潤 541.3 億元,比 2018 年增加 57.6 億元,反映出 2019 年行業利潤水平有所回升。 機場盈利能力較強2019 年,航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487.2 億元,比 2018 年增長 6.5%,佔比 61.1%; 機場實現營業收入 1207.0 億元,比 2018 年增長 8.1%,佔比 11.4%; 保障企業實現營業收入 2930.6 億元,比 2018 年增長 0.7%,佔比 27.6%。
2019 年,我國航空公司利潤總額 261.1 億元,比 2018 年增加 57.3 億元,佔比 48.2%; 機場利潤總額 161.1 億元,比 2018 年減少 5.5 億元,佔比 29.8%; 保障企業利潤總額 119.2 億元,比 2018 年增加 5.9 億元,佔比 22.0%。 整體來看,機場收入佔全民航的 11.4%,利潤佔全民航的 29.8%,反映出機場的盈利能力要遠遠強於航空公司和和保障企業。非航利潤是機場主要盈利來源
機場收入包括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非航空性收入包括商業餐飲收入和其他非航收入。航空性收入是由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和貨郵吞吐量的收入構成的,架次和吞吐量越高,航空性的收入也就越高 ; 非航收入包括商業餐飲收入和其他機場相關資產的租賃收入等等。
長久以來,機場的零售店、餐飲店和停車場等作為機場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機場帶來了穩定可觀的收入,所有大型機場都依賴非航收入。根據民航資源網資料顯示,從行業平均水平來看,非航收入僅佔機場收入的 40%,但其總利潤佔比卻高達 80%。
一直以來,機場免税商品是旅客在機場消費的主要誘因,隨着大型電商的出現和國內跨境電商的發展,嚴重削弱了機場零售的價格優勢。為此,各大機場開始改革創新服務模式,一方面是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在產品體驗環節使用生物識別、VR 等新型技術吸引客流量,另一方面也跟隨時代發展擴展線上業務等,如新加坡樟宜機場和倫敦希思羅機場都推出了電商項目。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航空貨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