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投資股市以來,筆者就買入了永輝超市,這個被稱為“中國沃爾瑪”的國內連鎖巨頭,目前儼然已經遭遇了自上市以來最大的危機。
首先是兄弟鬩牆。兄弟不和這個問題由來已久,近幾年愈演愈烈,創始人是親兄弟這個事情歷來就是埋藏着危機。親兄弟一起創業這件事情,在中國是有傳統的,當年有人總結“亞洲四小龍”的成功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家族經營”,而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都是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地區。
但你現在看新加坡第一家庭裏,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你就知道這種機制並不是長久之計。
兄弟不和,一致行動協議失效,控制權遲早要被已經入局的京東、騰訊、牛奶等巨頭蠶食,再加上原始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紛紛離隊,我們吃瓜羣眾不知道里面的內幕。但我相信,真實情況肯定跟商戰大片一樣精彩。
第二是多業態擴張的失敗。永輝超市被叫做“小沃爾瑪”,主要是因為它倆都是以大賣場為主要經營場所的。永輝近些年想要做些改變,但除了大賣場以外的永輝社區店、會員店、便利店,甚至永輝到家,以及剛剛關閉的超級物種都在告訴我們,永輝超市沒有做其他零售業態的基因。
第三是生鮮業務面臨的挑戰。就算是光看大賣場,永輝超市最具有優勢的生鮮業務,也面臨着新一輪的挑戰。這次挑戰不再是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電商,而是來自於拼多多、美團們的社區團購的打擊,有人説這是“降維打擊”。
是不是降維打擊我不清楚,但多多們來勢洶洶,已經足夠讓二級市場對永輝超市的未來不那麼看好了。
第四是消費升級的迷茫。長期關注永輝超市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永輝超市以前是分紅標店和綠標店的,綠標店的定位要略高一點,但目前來看,公司幾乎要把所有的紅標店都要升級成綠標店。筆者一直有一個樸素的觀點——全部升級等於沒有升級。如果真的都變成中高端,那麼“百姓永輝”的口號也白喊了。
另外,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永輝超市的服裝板塊,逐漸撤退了。這也是我一直沒弄懂的,單純為了提高商品品類的整體檔次?我想起碼一些低收入羣體是願意在永輝原來的服裝部逛一逛的。
尤其在一些新興的二三線城市,下班後,去永輝超市買件衣服,總比去地攤買衣服方便一些,且種類多一些,服務好一些,售後有保障一些吧。
但我的意思也不是説,永輝超市的危機是毀滅性的,它的大賣場業務的基本盤還是在的,開店還是正常的。它本該在維護好大賣場優勢的基礎上,迎接當前社區團購的挑戰,而現在內部鬥爭似乎已經成了公司高層的主旋律了。
所以,內外交困下,投資者也只有用腳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