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如何走向全球頂級科創灣區?樊綱:要以華為、騰訊等尖兵為引領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王婷
專題報告發布 圖源:主辦方
2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5週年之際,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佈《共享創新——加速邁向全球頂級科創灣區》專題報告(下稱《報告》),與會專家圍繞報告主題進行了研討,建議“先強帶後強”。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突破12萬億元,地區經濟總量超越加拿大和韓國;數字經濟等相關高科技製造業產值佔全國比重超35%。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的重大戰略定位。
《報告》指出,數字新熱潮席捲之下,以舊金山、紐約、東京和粵港澳為代表的世界四大灣區集體向科創轉型、漸行漸近。聚焦數字化與供應鏈安全,這是國際博弈的關鍵,也成為灣區發力重點。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表示,市場化創新機制模式、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活動,是大灣區最鮮明、最突出的優勢。他建議要推動共享創新,要突出尖兵引領、生態共建。
他提到,大灣區要以華為、騰訊、廣汽、格力等各領域“科創突圍尖兵”為引領,加速形成“科研尖峯+技術轉化”的科創生態、“巨頭擎引+硬件創新”的產業生態、“平台驅動+創業孵化”的數字生態,加快邁向全球頂級科創灣區。
“新時期,更要推動軟、硬、大、小產業和企業之間的融通共創”,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指出,大灣區要培育更多如華為開發者、騰訊數字生態、廣汽智聯等產業融通形態,不斷做大“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的協同產業創新。
《報告》建議,大科技企業中,以華為為代表的硬科技,和以騰訊為引領的數字平台,要雙輪驅動、同向發力,更好融入國家科技強國戰略,主動“挑大樑”“擔任務”,攜手中小科創企業,主動承接、出色完成國家與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關於生態共建,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表示,要支持“硬件企業+內容企業”數實融合創新,促進硬件設備和數字內容的價值協同,推動騰訊、華為、中國平安、中國電子與比亞迪、富士康、美的等打造數字融合標杆示範。
“相比歐美巨頭,灣區大企業還不夠大、不夠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指出。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50強中,舊金山和紐約灣區分別有16家和9家企業,而粵港澳大灣區僅2家上榜。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百強中,舊金山灣區34家,粵港澳大灣區僅5家,總體仍是“量質齊低”。
《報告》建議,粵港澳大灣區要推動打造“科技龍頭+科研巨頭”的源頭創新生態,鼓勵騰訊、華為等科技龍頭企業和中國科學院、南方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更緊密聯繫和綁定,推動人才、資金、設備等科研要素更高效配置,實現從專利業務等領域合作走向共享創新的深度嵌入。
《報告》還提到,大灣區各城市在充分利用產業基底的基礎上,廣深港澳領銜,打破城市間區隔,共建“環灣科創帶”,打造區域協同共生格局,實現共享創新的“全地理支撐”,打造支撐世界科創灣區的區域科創共同體。
圍繞科創灣區的關鍵問題,《報告》還從強化科創人才支撐、共建科研基礎設施、堅守科技向善理念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和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