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國快遞之王“順豐控股”公告稱,預計一季度淨利潤9.5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96%–211%。
此前,順豐發佈2021年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約2071.87億元,同比增長34.55%。
這是順豐史上首次突破2000億營收大關,作為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快遞物流巨頭,規模確實無人能及。
營收新高之外,順豐的盈利能力卻直線下滑。
2021年,其淨利潤約42.69億元,同比下降41.73%;扣非淨利潤僅18.34億元,同比大跌70.09%。
業績暴雷預期下,順豐股價已超跌57%,市值蒸發3000多億元,快遞之王跌成快遞菜鳥...
隨着拉跨的2021年報落地、2022年一季度業績高增,順豐是否告別“至暗時刻”?
壹
1年前的4月9日,順豐控股開盤直接跌停,原因是業績暴雷了。
當時,順豐公告稱預計一季度淨虧損9億—11億元,一季度最終虧損9.89億元。突如其來的暴雷,讓順豐股價全年陰跌不止。
對於罕見季度虧損,順豐當時給了5條理由:資本投入過大、自動化升級增加成本投入、多業務線推進出現資源投放重疊現象、春節原地過年給一二線業務員補貼增加運營成本、春節快遞不打烊,同行競爭激烈。
簡單説:業務量太大,加上投資太快,利潤就下去了。
從2021年報來看,投資開支加大也讓全年業績承壓。對於全年淨利潤下滑41.73%,順豐在年報中指出4點原因:
1、年初為應對件量高增長、緩解產能瓶頸,加大對場地、設備、運力等網絡資源投入;
2、年初疫情期間響應春節原地過年號召,留崗員工人數和補貼增加導致人工成本上升;
3、定價較低的經濟快遞產品增速較快,對整體利潤率造成一定壓力;4、2020年公司享受到較多的國家抗疫相關税費減免優惠,2021年該等優惠政策陸續結束。
2020年疫情爆發後,順豐業務量暴增產能吃緊,但放緩資本開支。2020年底疫情控制後順豐開始加大資本開支提升產能,並拓展了旗下快運、冷運、醫藥、同城急送、國際、供應鏈等新業務。
也就是説,2021年順豐試圖通過短期激進的投入,換取長遠發展。
其中,2021年僅固定資產投資就達到192億元,佔總營業收入9.3%,主要因網絡產能擴張和鄂州機場項目建設處於投入高峯期。
順豐自建的這個鄂州機場,號稱1.5—2小時航程可覆蓋經濟人口占全國90%的地區,將在我國中部地區形成輻射全國的速遞物流型貨運樞紐,重塑航空貨運市場結構。
2021年底,鄂州機場已啓動校飛,想必未來投資支出會逐步回落。因資本開支過大導致的業績下滑,也將告一段落。
同時,順豐另一隱憂快遞業價格戰,也已步入尾聲。
貳
順豐業績下滑原因中提到的“定價較低的經濟快遞產品增速較快,對整體利潤率造成一定壓力”,指的就是價格戰一事。
2003年非典爆發航空運價大跌,王衞力排眾議包下5架飛機,破天荒的將民營快遞送上天,自此奠定順豐唯快不破的高端定位。
隨着中國快遞業規模膨脹、走向成熟,業內掀起持續多年的價格戰,順豐也被迫從高端走向低端。
快遞價格戰有多狠?來看數據,2011年中國快遞平均單價為20.65元,到2020年只有10.55元,直接腰斬。
激烈的價格戰,打得三通一達抱阿里取暖,連強調時效的順豐也被迫參與,從商務件殺向更低價的電商件。
2021年報顯示,順豐基本盤時效快遞業務實現營收961.6億元,同比僅增長7.3%;而定價低的經濟快遞業務實現營收322.7億元,同比大增54.7%。
順豐2021年票均收入為16.25元/件,相比2020年的17.77元,同比下降了8.57%。
可見,單價更低的經濟快遞迅速增長,拉低了順豐2021年整體票均收入。
除了順豐和傳統電商快遞的熱戰,近年來新崛起的極兔快遞更是火上澆油,非常熱衷價格戰,進一步拉低行業單價。
2021年3月,“全國快遞風向標”義烏的快遞價格跌破1元;
2021年4月,百世快遞、極兔速遞因為低價傾銷遭到義烏郵政管理局整治,被停業整頓。
隨着監管不斷介入,2021年下半年,快遞業惡性競爭開始好轉,行業票均價格有所回升。
順豐年報顯示,2021年二季度觸底後,三、四季度票均收入持續回升,“無人生還”的價格戰終於走向結束。
價格戰結束後,比的是產能和創新能力,這方面順豐最有話語權。
產能方面,隨着鄂州機場啓動,產能持續釋放,順豐的時效和國際業務都會有所增長。
創新層面,順豐一直是中國快遞業研發投入最高的,2021年其研發費用高達21.55億元,遠超三通一達這些同行。
表現在業務上,順豐已探索了快運、冷運、醫藥、同城急送、國際、供應鏈等新業務,在營收佔比不斷提高。
反觀三通一達,整體還是嚴重依賴電商平台,90%以上業務都是低價的電商快遞。
經歷2021年一季度業績暴雷後,順豐痛定思痛,採取聚焦物流主業、管控成本、精細化管理等措施,迅速扭虧為盈。
2021年各季度及2022年一季度淨利潤分別為虧損9.89億元、17.49億元、10.38億元、 24.71億元、9.5億元—11億元。
隨着資本開支回落,價格戰好轉,“唯快不破”的順豐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