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因壟斷被罰3億,市值980億的公牛,還“牛”得起來嗎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財經

文|AI財經社 楊俏

編輯|楊潔

公牛集團創始人阮立平大概沒有預料到,在阿里、滴滴、騰訊、蘇寧、美團等之後,年內的最新一張反壟斷罰單落在了這家“賣插座”的公司頭上。

今年5月,“插座一哥”公牛集團因“控制產品售價”遭到調查。4個月後,在9月27日晚間,公牛集團發佈公告表示,已經收到了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違反反壟斷法,被處2020年度中國境內銷售額98.27億元3%的罰款,共計2.95億元。

在監管處罰落地後,公牛集團表示,該處罰對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不大,目前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處罰金額也僅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3.23%,本次處罰預計會減少公司2021年度利潤2.95億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公牛集團實現了58.2億元的營收,淨利潤為14.21億元。

公告發布的次日,9月28日公牛集團開盤價為164元,收盤價為162.6元,當日降幅0.85%,市值為977.57億元。但在今年以來,公牛集團的股價經歷了一路下跌,市值也已經從年初的千億元大關跌落。

對於年營收達百億元的公牛集團而言,它為什麼觸發了反壟斷調查,而調查落地,又是否會觸動它的核心壁壘?

公牛是怎麼“壟斷”的?

“賣插座”的公牛集團,是因何招致反壟斷調查的?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認為,公牛集團在2014-2020年間,針對經銷商制定文件,其中涉及到固定產品向第三人轉售的價格,以及限定向第三人轉售的最低價格的內容,因此構成了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的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縱向價格壟斷”,包括茅台、五糧液、合生元等知名企業都曾被處以罰款。幾個月前,揚子江藥業也因為“價格壟斷”而被罰款7.64億元。

“公牛的產品代理商,不能經營其他品牌的類似產品。不是競品也不行。”一位公牛產品代理商的前業務員告訴AI財經社。

“五金店從總代理方面進貨時,公牛對銷量好的店會給一定的‘支持費用’,但這也要視其銷量完成情況而定。但是,有一點是必須的,那就是一旦簽訂了協議,那麼從那時開始,店裏就必須只賣這個品牌的插座,否則就算你完成了銷量任務,也不會拿到支持費用。”他説。

之前在公牛接受反壟斷調查時,外界就曾有猜測稱,公牛的“專營專銷”模式,或許是其主要問題所在。

公牛集團的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其線下渠道主要是五金渠道和裝飾渠道,線上渠道則包括京東、天貓等平台。經過公牛20多年的持續經營,在國內各地的五金店、日雜店、辦公用品店、超市等等,都可以看到公牛的產品。

公牛目前已經在全國內擁有了75萬家五金渠道銷售點,12萬多家專業剪裁及燈飾渠道售點,以及25萬多家數碼配件渠道售點;其經銷商數量在2016年是1913家,到了2019年上半年已上升至2333家。這些都成為公牛的競爭對手們無比豔羨卻又難以複製的一大“核心武器”。

而據媒體報道,公牛所謂的“專營專銷”模式,則成為經銷商們必須接受的規定之一,這意味着經銷商在售賣公牛產品時,就不能同時售賣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

除此之外,公牛對代理商銷售產品的價格也有着規定。曾有媒體報道稱,有代理商表示,代理商銷售產品時有統一的批發價,這個價格是由公牛定的,一般是產品出廠價的1.25倍。“賣得高了或者低了,都會被它調查或罰款。”公牛對經銷商的管理模式也是“霸道”的,例如存在“買斷式銷售”、“概不賒賬”等情況。

公牛的處罰決定書中也顯示,公牛集團的《經銷合同》規定,經銷商“服從甲方的價格管理和總體市場管理”;公牛集團會向各經銷商直接確定產品終端零售價格,以及發佈如“終端零售價,指導價為75折,最低65折,最高85折”等調價政策。

此外,公牛集團還建立QQ、釘釘羣等,在羣裏發佈產品價格表,要求羣裏的經銷商按照價格表中標識的“銷售價格”進行銷售。

根據處罰決定書,公牛集團還通過採取強化考核監督、委託中介機構維價、懲罰經銷商等措施,實施價格管控行為。

在這種“嚴格”的規定下,每年都會有供應商、經銷商“違約”。在公牛集團發佈的2021年半年財報中,營業外收入中有超100萬元是經銷商和供應商違約所得。2020年,這項違約收入所得為146萬元。

公牛的市場優勢地位也成為了其被認定為壟斷的一大要素。根據處罰決定書顯示,在2019年和2020年,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產品在天貓市場線上銷售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分別為65.27%和62.4%;牆壁開關插座產品在天貓的銷量也是第一,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8.06%和30.7%。監管機構指出,這也使得經銷商對其重點產品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對AI財經社表示,公牛集團是典型的垂類龍頭企業,在細分領域市場佔比較高。在細分領域發展領先且市佔率較高的企業,會具有“天然壟斷”的條件,這本是它們的產業地位,也是戰略優勢所在。

在王建國看來,對於“渠道為王”的消費類產品,這些是企業戰略級的資源;此次監管機構對它的處罰措施不僅體現在罰款金額上,其實也更像是一種“警示”,提示這類企業要良性發展主業、在資本市場中不要“耍小聰明”。

編輯 搜圖

百億營收“插座茅”,線下經銷網絡才是護城河?

公牛能夠成為人人所知的“插座一哥”,一切要從其創始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説起。1990年代初,慈溪市是國內插座生產的主要地區,當時足有上百家生產企業們扎堆在當地,搶奪這個“大生意”。但它們多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所生產的產品也普遍存在質量差、外觀差等問題,並採取低價銷售方式。

阮立平在當時主張從產品“差異化”入手解決以上問題,將公司定位於高端插座,憑藉着“不易損壞”、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產品標籤,代替了以往老舊插座的形象,同時以“公牛”命名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

從1995年成立後,僅5年時間,公牛集團就已經做到了市場第一的位置。其營收從2015年的44.59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100.5億元;淨利潤也翻了一番,從10億元增加至23億元。2020年1月,公牛集團上市,僅用9天市值便從500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市值最高時曾一度達到1500億元。

創始人阮立平、阮學平二人累計持股86.2%。公牛突破千億市值後,兩人的身家也達到了900億元以上。

公牛集團的千億元市值,也並非只是依靠一款插座撐起。根據公開信息,目前其旗下有電連接業務、智能電工照明業務、數碼配件業務等三大主線業務,包括插座插線板、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燈以及充電線等產品。

根據招股書,公牛集團的毛利率常年穩定在35%以上,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達到了37.48%。而在互聯網行業當中,小米集團的毛利率不足15%,美團的毛利率在2021年上半年為24.41%。

插座產品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經銷商體系就成了插座“老大”最大的優勢。阮立平曾經表示,其銷售的宗旨是“牛奶怎麼賣、可口可樂怎麼賣,我們就怎麼賣”,要讓在全國大大小小的線下渠道當中,用户在百米之內的便利店就可以找到公牛的產品。公牛在民用電工領域內推行“配送訪銷”的銷售模式,組織全國經銷商在經銷區域內,配置專用車輛和服務人員,按照網點佈局,定期對終端網點進行配貨、送貨、拜訪服務和上門銷售的銷售方法。

同時,讓公牛產品“家喻户曉”的,則是其以售點為核心建立品牌傳播方式。公牛集團支持經銷商們在終端售點投放“公牛”店頭招牌、店內外陳列展示和宣傳物品等廣告資源,將品牌傳播到家家户户。2020年,公牛的品牌價值已經達到了157.82億元,相當於一箇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市值。

此外,西南證券研報顯示,公牛集團在2020年確立了To C和To B兩種營銷體系,在裝飾渠道方面開發了8000餘家門店;同時拓展B端渠道,與保利、金地、建業等20餘家房企達成了合作。公牛集團的營收有84%以上是靠經銷渠道得來的。

線下經銷網絡也成為了公牛集團的護城河。在王建國看來,特別是公牛在普通消費者端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這是公牛的“基本盤”,是能保持其股價堅挺的基石。

但同時,他也擔憂,公牛集團用“霸王條款”來主導合作的持續性。在他看來,公牛數量龐大的經銷商,“用好了是全國渠道合作的基石,用不好則可能引發模式崩潰”。

得益於公牛集團對經銷商們“先款後貨”、“現款現貨”的結算方式,近三年以來,公牛集團的應收賬款週轉率為54.78次、49.16次和52.74次,經銷商們“概不賒賬”的形式,讓公牛對資金的管控能力以及資產流動性都較強。

編輯 搜圖

公牛集團的現金流充足,根據公司2021年中報顯示,其貨幣資金有48.81億元,另外還有37.86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包括銀行理財、券商資產、券商收益憑證等。

但值得關注的是,公牛集團不僅為經銷商供貨,還給經銷商提供貸款、賺取利息。在公牛集團上市之前,其招股書中就透露,公司實際控制人阮立平的配偶潘曉飛,就曾向公司經銷商提供個人借款,總金額達到1.9億元,由公牛旗下子公司寧波公牛提供擔保。

公牛集團表示,借款金額在公司經銷商銷售額中佔比較低,提供借款也是為了解決部分經銷商的小額臨時性資金困難,保障“先款後貨”結算方式的一致性。不過目前,公司的相關借款協議和擔保責任均已全部終止。

掉隊千億市值

公牛集團上市後,成為國內照明電工應用產品領域第一家市值破千億元的企業,但隨後,它就迎來了“成長的煩惱”。

公牛主營的插座產品復購率不高,公牛集團20年來的線下渠道佈局,也讓它幾乎觸達到了市場空間的天花板。近三年來,公牛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速逐年下滑,其營收的同比增速已經從2018年的25.21%,下滑至2020年的0.11%;淨利潤同比增速則相應地從30.45%下滑至0.42%。而王建國表示,這是幾乎所有垂類市場高佔有率企業在發展中將面臨的共性問題,公牛也不例外。

今年被反壟斷調查以來,公牛集團的股價大幅下跌。截至9月30日收盤,公牛集團的市值為981億元,相比於今年1月份的市值高點已蒸發超500億元,從千億市值跌落。

向多元化轉型成為了公牛的選擇。2007年之後,公牛開始進入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燈、數碼配件等領域。但在2020 年,公司智能電工照明業務實現收入40.55億元,同比下降8.33%;此外,牆壁開關插座業務、LED燈業務營收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在插座市場中,公牛也遇到了小米等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新對手。

民用電工領域的很多產品,也是未來智能家居的重要控制入口,因此,也吸引了包括小米、華為等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入局。在2015年左右,小米推出了一款售價49元的USB接口插座產品,在當時,這一價格相比市面上同類型產品差不多要便宜10元左右。此外,小米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利用其高性價比及時尚設計等優勢,迅速打開了年輕用户的市場。

同時,公牛也還要面對羅格朗、西門子、德力西等品牌以及更多區域性小品牌的競爭。公牛集團在招股書中就曾將華為、小米、飛利浦等作為其競爭對手,並表示公司或將面臨市場份額損失的風險。

現在,在電商平台上,AI財經社發現,“老牌”的公牛為了爭奪年輕消費羣體的注意力,也已經推出了五顏六色或帶有卡通形象的產品。

同時,公牛集團也開始向其他企業的地盤“入侵”。在2016年,公牛入局數碼配件領域,推出了數據線、充電器、移動電源、充電寶、智能家居配件等產品。不過,目前該領域產品仍然水花不大,在2020年,公牛的數碼配件業務營收佔比只有4%左右,其毛利率也不足公司核心業務的一半。

這次受到反壟斷調查,對於公牛引以為傲的經銷網絡佈局,將會帶來影響。但王建國仍然認為,對於這家“插座茅”而言,如果公牛在研發迭代、製造升級、科技智能化等方面能夠努力,做好戰略佈局、管理優化、品牌夯實,提升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的軟實力打造,那麼它的發展“天花板”會遠比普通的企業高得多。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