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第一個在三地上市的企業,海爾智家的整體上市以及海爾電器的私有化有利於消弭其關聯交易,使其中國區業務深度整合,但與此同時海爾智家則要面臨提升盈利水平,公司市值等一系列新的挑戰。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塵埃落定。
12月23日,海爾智家(600690)正式登陸港交所並私有化海爾電器,這也意味着歷時近半年時間,海爾家電業務終於實現了“二合一”。
海爾智家在港股掛牌交易也意味着其同時在A股、D股、H股整體上市。截至發稿時,其港股股價為25.55港元,漲6.46%;同一時間其A股的價格為27.63元人民幣,相較於港股溢價近28%。
另一個28%則是今年海爾智家前九個月的淨利下滑,數據顯示,海爾智家今年前9個月淨利潤為40.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6.56億元下降27.65%。
作為國內第一個在三地上市的企業,海爾智家的整體上市以及海爾電器的私有化有利於消弭其關聯交易,使其中國區業務深度整合,但與此同時海爾智家則要面臨提升盈利水平,公司市值等一系列新的挑戰。
歷經半年終“合體”
時間回到一年前,去年12月,有傳聞稱海爾智家計劃實施H股股票上市並私有化海爾電器,這一消息引發市場關注。
此後,海爾電器發佈公告稱擬以協議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向計劃股東提出私有化海爾電器的交易方案。
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
鰲頭財經瞭解到,其中海爾電器主要從事洗衣機、熱水器的製造銷售以及海爾國內家電產品的銷售,海爾智家則負責國內冰箱、空調等產品的製造和海外家電產業。
儘管同屬於海爾集團旗下,但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分別有自身的管理團隊,在股權結構、業務範圍上也多有交叉,這無形中提高了兩家企業各自的管理和運營成本,影響自身發展,這樣的背景下“合力”成了不錯的選擇。
今年7月底,事情迎來了實質性發展,海爾智家公佈了私有化海爾電器並計劃通過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二合一”方案。
根據該方案,海爾智家計劃通過換股加現金的方式,將在港股上市的海爾電器私有化。
時至今日,海爾智家終於登陸港股,但在三地上市後,海爾智家股票的最大發行地仍在A股市場。
據瞭解,海爾智家本次在H股上市的股票共計24.48億股,佔比約為27.12%。其在D股發行的股份數量為2.71億,佔比3%。
海爾智家股票的最大發行地還是在國內A股市場。63.08億股股份佔其總髮行股份的69.88%。
“海爾智家的一系列操作實際上是在為海爾集團整合國內業務打地基,私有化海爾電器後此前兩家企業交叉持股的關係得以理清,此外還能降低費用成本,形成更好的合力提升利潤率。”長期觀察家電行業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鰲頭財經瞭解到,此前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實行交叉持股。其中,海爾智家及其一致行動人直接或間接持有海爾電器已發行股份的 58.41%。
海爾智家及全資子公司則合計持有45.68%的海爾電器股份。私有化之後,海爾電器在港股退市併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附屬公司。
白電三巨頭
重啓“排位賽”?
對於海爾智家的三地上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表示,“海爾的目標是希望成為物聯網化上市公司,實現三方面的同步轉型,一是從股東第一變為人的價值第一,二是從家電品牌轉為生態品牌,三是從邊際收益遞減轉型為邊際收益遞增。”
前兩點不難理解,最後一點的邊際效益才是海爾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所謂邊際效益指的是在市場上多投入一單位產量所得到的追加收入與所支付的追加成本的比較。
通俗的説,由於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再延續以往的企業結構其龐雜的成本費率無疑會攤薄利潤空間,從而在白電巨頭的競爭中落於下風。
鰲頭財經統計海爾智家、格力(000651)與美的(000333)的三季報發現,海爾智家費用成本明顯高於其他兩家企業。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海爾智家的銷售費率為15.1%,同期格力與美的分別為8.58%和9.67%;海爾智家的管理費用率則為4.2%,同期格力與美的則分別為1.74%和2.81%。
在市值和盈利能力上,海爾智家與另外兩家企業的的差距也較為明顯。
今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美的與格力的營收分別為1544.12億元,2167.61億元和1258.89億元,儘管在營收規模上海爾智家居於第二位,但63億元的淨利潤卻在三家企業中居於末位,只有美的集團的三成左右。
在市值上,截至發稿時海爾智家A股市值為2477.24億元,港股市值為2288.56億港元。同一時間格力市值為3618.46億元,美的則為6463.81億元。海爾智家與另外兩家企業差距明顯。
“海爾智家三地上市只是一個開始,在過去無論是海爾智家還是海爾電器都不能反應海爾集團家電業務的全貌,在財報上單一的拿其中一家與美的、格力比較也有些不公平,但就目前來看外界對海爾的估值仍不及美的與格力,未來市場格局能否改變則要看海爾接下來的協同及整合情況。”前述觀察人士表示。
海爾智傢俬有化海爾電器後雙平台合二為一,有利於實現統一的管理籌劃和資源配置,但與此同時,格力和美的也同樣在優化企業的治理結構。
鰲頭財經注意到,目前美的已吸並小天鵝,格力電器也完成15%股權轉讓事宜,加速其國際化和多元化。
早已穩固的白電三巨頭格局及順位,能否被海爾智家打破,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這個時間仍不會太短。
------- -------
作者系:
36氪特邀作者
微博股評團成員
搜狐優質產業作者
今日頭條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