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已成投資必選題 幫助實現超額收益 未來將有更多投資需求向ESG靠攏
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徐川)訊,隨着我國金融市場日漸成熟以及“3060”雙碳目標持續推進,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投資理念已受到各類財富管理機構的重點關注。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1北京峯會”上,來自於投資機構的人士一致認為,ESG已經成為投資的必選題,同時,也已經成為了投資決策的關鍵因素。未來幾年,ESG將成為投資方式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其有望創造出新的投資方法和新的投資組合、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23日,萬得全A可持續ESG指數近一年漲幅達到20.14%,跑贏萬得全A 9.99%的漲幅。
ESG幫助實現超額收益
“ESG的投資理念在國內絕對不是一個拉低投資收益的維度,更不是一個概念,它是一個圍繞着國內Alpha創造的手段和科學的方式方法。”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指出。
他認為,ESG的方法論,是在識別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高質量增長點。因此,它能夠篩選出未來可長期、可持續創新型的企業,意味着可以產生相對應的Alpha。
而ESG對於中國市場可持續Alpha的賦能,業界也已基本形成了三點共識:包括風險識別和排雷、識別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和領域、識別好公司和好企業家。“我們不能停留在把ESG想成一種概念,事實上通過ESG的方法,能夠做一個超額收益的提升”,經雷表示。
事實上,ESG因子對於創造更好的回報已經展現出了較好的正面效果。2017年以來,萬得全A的可持續ESG指數,累計漲幅達66.1%,超過了整個萬得全A指數32.4%的漲幅,年化超額約為5.5%。
不僅如此,嘉實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發債主體還是基金,ESG評分高的表現都更加優秀。發債主體中ESG評估高的不僅違約概率更低,其票息利率也顯著較低;而基金的ESG評分與其未來回報也呈現出正相關關係,ESG得分高的基金,顯著跑贏ESG得分低的基金。
安聯投資首席執行官Tobias Pross指出:“投資者如今已經意識到在決策過程中必須要納入對可持續性的考量,而可持續性的考量並不會犧牲回報,反而會帶來更高的長期回報。這種態度的變化,體現在2020年有更多資金流向了可持續投資產品,並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他同時指出,目前可持續投資在投資界的熱度一直在上升,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散户投資需求更快向ESG靠攏。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包括景順首席執行官Martin Flanagan。他稱,未來ESG不會僅僅被視為投資的一個子類別,而應成為投資策略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這種思維轉變將有助於瞭解客户的需求,從而創造出新的投資組合和投資機會。
他同時透露,景順的中國投資團隊正在研究中國A股市場和ESG投資開發定量定性之間的聯繫。
ESG產品種類及信息披露仍待完善
在助力投資決策的同時,ESG已成為投資生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張文才指出,ESG投資的興起有助於銀行業加快從規模銀行向價值銀行轉變,推動銀行業發展理念的轉型、發展模式的變革和競爭力提升。
而貫徹ESG理念,需要堅持長期主義原則。申萬宏源董事長儲曉明認為,ESG投資要基於長期可持續發展視角篩選資產,一方面要通過大力發展財富管理,加快推動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為資本市場提供中長期資本來源;另外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中長期機構投資者,藉助散户機構化與機構投資者的長期化推動短期資金向長期資本轉化。
產品是ESG投資策略的載體,豐富技術金融產品供給,是構建資本市場大生態的基礎。《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0》顯示,去年泛ESG公募基金數量達到127支,資產規模超過1200億,增速達到109%,多種ESG投資產品的興起和快速發展,説明國內投資者對ESG理念的逐漸認可。但橫向來看,我國ESG投資產品在全球可持續基金佔比仍然很小,資本市場當前在綠色產品供給上相對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大基礎金融市場的供給。
為此,儲曉明建議進一步加大基礎金融市場的供給,比如可推出ESG指數、ESG專項債券、ESG專項資產證券化產品、ESG主題基金及指數基金等產品。
同時,相關ESG信息披露有待完善的問題也值得關注。“作為投資的先決條件,將持續推動融資端綠色信息披露。”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主任王建平表示,尤其在二級投資,必須增加綠色信息披露,使投資機構有選擇投資的基礎條件。
今年6月,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格式和準則,新設環境和社會責任章節,其中不僅需要披露在環境保護方面有何積極舉措,也需要如實披露因環境問題受到的行政處罰情況。
國資委也於近期將ESG納入社會責任範疇並作為重點工作,推動中央企業加強ESG信息披露並開展中央企業ESG專項研究,並將適時編制發佈《中央企業上市公司ESG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