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陸永俊
疫情是把雙刃劍,一些行業因為疫情走向低迷,一些行業則因疫情這個黑天鵝因素迎來偶發性高增長。然而,隨着全球疫情逐漸趨於可控,這部分帶來高利潤的業務是否可持續成為了擺在這些公司面前急需回答的一個問題。
此外,超六成業績依賴新冠產品的菲鵬生物還需要回答,為何自身招股書數據與其他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存在差異。
另一個值得外界關注的經營風險在於,公司此前還涉及偷税漏税,三年高達1800萬元,雖然亡羊補牢,但這不禁令人疑惑,如果不是為了上市,公司是否仍準備繼續下去。
2020年超六成營收依靠新冠產品
近日,菲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鵬生物”)更新招股書,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菲鵬生物是一家行業領先的體外診斷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核心原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併為客户提供體外診斷儀器與試劑整體解決方案。
從財務數據看,菲鵬生物期內實現了業績的快速提升。2018-2020年全年及2021年前九個月,菲鵬生物營業收入分別錄得2.21億、2.89億、10.68億和18.15億,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0.4億、0.59億、6.33億和11.23億。
招股書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度實現營收22億至24億,同比增長106.09%至124.82%;預計實現歸母淨利14億至15億,同比增長121.05%至136.84%。
事實上,菲鵬生物確屬疫情受益股,菲鵬生物近年業績大幅上漲與新冠疫情存在高度關聯性。新冠產品主營業務收入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為菲鵬生物貢獻6.97億和8.69億的收入,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65.44%和78.78%。
對此,有分析人士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從大趨勢看,全球疫情已然逐漸向可控的方向發展。原先受益於疫情的業務恐將面臨可持續性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較多試劑研發生產企業已具備資格銷售一款或多款新冠檢測試劑,在可預計的未來,各企業間的競爭恐將日趨激烈,公司將採取何種方式保證自身現有市場份額值得持續關注。
另外,期內,菲鵬生物境外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1.42%、27.48%、38.72%和38.03%。隨着國外疫情情況在震盪反覆中趨於穩定,部分有條件的國家逐漸開始復工復產,並積極恢復本國病毒篩查能力。一旦目標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環境出現保護本國企業的傾向,公司境外銷售業務的正常開展和持續發展恐將面臨潛在的不利影響。
《港灣商業觀察》就上述問題是否存在具體應對之策及公司非新冠業務的市場競爭力等情況聯繫菲鵬生物,未獲得回覆。
除了業務存在可持續性的隱憂外,菲鵬生物恐還需面對應收帳款激增帶來的壞賬風險。
2018-2020年全年及2021年上半年,菲鵬生物應收賬款分別為7910.87萬、8975.83萬、1.69億和2.68億,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3.89%、23.41%、15.04%和15.67%。應收賬款餘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86%、33%、16.78%和25.68%。
三年偷漏税1800萬與招股書數據打架
而在經營方面,菲鵬生物此前被整改的偷逃税行為與數據打架問題,就不免更讓人對公司發展存有疑惑。
早先,菲鵬生物表示對體外代墊費用進行整改,所需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税和滯納金已經完成補繳。之後,在深交所的問詢下,菲鵬生物表示,出於給公司骨幹員工節税、薪資保密等考慮,菲鵬生物實際控制人崔鵬通過本人或由其控制的賬户,發放部分員工薪酬或支付無票費用。其中僅2018年至2020年體外代墊費用合計即高達0.18億元。
無論如何,公司通過體外代付薪酬是一種典型的偷税行為。一般來説公司的高管、核心骨幹人員收入較高,甚至最高能觸及45%個税税率。為了逃避個税,公司通過關聯方來代發薪酬,關聯方把這部分代付薪酬作為應付款來處理。此次整改後,這部分收入實際要併入高管等綜合所得,補繳個税及滯納金。
根據《税收徵管法》,納税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燬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税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税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税款的,屬偷税。對納税人偷税的,由税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税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不少公司如果沒有上市準備的話,確實存在像菲鵬生物這樣的現象,這當然是明顯的違規違法行為。目前的補繳整改行為,雖然挽回一些影響,但偷漏税行為難免令投資人懷疑公司日常經常是否存在類似或不合規行為。從這個意義上,投資者可能需要密切關注那些存在偷漏税行為的公司。”一位瞭解企業税務方面的資深顧問人士向《港灣商業觀察》如此表示。
雖然偷税行為可以通過自行補繳相對快速的亡羊補牢,但要解釋清楚為何招股書數據與其他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存在打架的情況恐怕並不容易。
據科美診斷(688468.SH)2021年4月2日公示的招股書,菲鵬生物是其2019年的前五大物料供應商之一。科美診斷向菲鵬生物採購生物活性原料967.80萬元。
然而,菲鵬生物招股書卻顯示,2019年,菲鵬生物向科創板上市公司科美診斷及其子公司博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銷售產品974.76萬元。
雖然相較於公司2020年6.33億元淨利潤的體量而言,數據層面賬面增收6.96萬元的差別看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在打架的數據背後反映出的恰恰是某種不嚴謹。
另外,菲鵬生物招股書還顯示,2020年公司對東方生物(688298.SH)的銷售收入為6493.92萬元,然而,東方生物2020年年報顯示,其前三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為1.95億、1.62億、3762萬。
“嚴把質量關,構築市場競爭壁壘”的菲鵬生物為何招股書中客户的銷售收入金額與對應客户的相應年份的採購數量存在較大差異?到底是菲鵬生物的招股書出現問題還是其他上市企業的年報存在瑕疵?對此,值得外界關注。(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