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恆大汽車發佈公告稱,按前五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折讓8%的價格,向6名投資人配售9.52億股新股,共引資260億港元,且各投資者自願鎖定12個月,融資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加強本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生產投入、償還債務和一般企業用途 。
本次募資堪稱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之一,6位投資人中,成宇控股有限公司、上宇有限公司、和益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翠林全球投資有限公司分別認購50億港元,陳凱韻、劉明輝二人分別認購30億港元。
據瞭解,業內股權融資折價大多為10-20%,而本次恆大汽車的增發價(27.30港元/股)相比前五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僅折讓8%,同時投資者自願鎖定12個月,都反應了資本市場對恆大汽車發展前景的看好。
消息發佈後,恆大股價大幅高開15%,隨後持續飆升,截止北京時間1月25日收盤,恆大汽車股價為45.35港元/股,最大漲幅高達66.56%。
恆大再秀“鈔能力”
有行業人士稱,各大資本看好恆大汽車原因幾乎“簡單粗暴”:造車是燒錢的行業,而恆大偏偏不差錢。此前,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曾表示:造新能源汽車,像許家印這樣的有錢人才可以幹。
事實上,恆大汽車從造車伊始便顯現出其大手筆的規劃和“財大氣粗”的作風。
2020年7月恆大健康宣佈擬更名為“恆大汽車”,明確新能源汽車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之後近半年的時間裏,恆大汽車先後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
同年8月,恆大汽車發佈“恆馳”首期6款車型,覆蓋從A級到D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乘用車全系車型。11月,恆大汽車上海、廣州兩大生產基地全面啓動試生產調試,產能全面釋放後預計可實現每分鐘生產1輛車。
目前,恆大汽車上海、廣州兩大生產基地目前已啓動試生產。恆馳品牌首款車型恆馳1已實現路跑。按照規劃,恆馳品牌首款車型計劃今年上半年試生產,力爭下半年量產。同樣,在銷售方面,恆大汽車正快速籌建恆馳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後服務三大中心,並藉助房車寶集團2162萬經紀人、超3萬家線下門店,構建起龐大的銷售網絡。
面對如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口,對於投資者而言,相比於追高,尋找下一個“特斯拉”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多名汽車分析師認為,無論是產品線、產能規模還是銷售渠道,恆大汽車均能被視為特斯拉的最強對手,自然也不失為全球資本看好的下一個標的。
亟不可待的上市之路
恆大汽車此番大手筆募資除了儲備資金“彈藥”,更被多位投行人士認為是其科創板上市前的謀劃。
儘管恆大集團內部人士對媒體表示:“本輪引戰是港股上市公司行為,與科創板上市本身無直接關聯。”但對於市場而言,或許更加關注其科創板上市的具體進展。
去年9月18日,恆大汽車官宣,董事會決議公司擬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僅隔4天,公司便正式啓動了科創板IPO程序,並由海通證券輔導。
9月25日,恆大汽車在公告進一步明確,公司本次衝刺科創板預計發行人民幣股份初始數目不超過15.56億股(行使超額配股權前)。募集資金約70%將投向新能源汽車項目研發、生產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另外30%則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分析稱,科創板作為高科技企業量身定製的融資平台優勢顯著,恆大汽車擬衝擊科創板或是看中科創板目前較強的融資能力。同樣,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持有類似觀點,“尤其是在科創板上市,應該説給(車企)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可持續融資的機會,也是國家對這些車企的支持。”
與其他新能源企業一樣,恆大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目前依舊處於大額虧損狀態,對資本的需求十分熱切。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2019年度公司分別錄得淨虧損17.26億元、32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營收雖然達到了45.1億元,同比增長70%,但淨利潤卻為-24.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4.2%。綜合來看,兩年半的時間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近74億元。
同時,除自身資金需求外,多家車企上市進程的加速也使恆大汽車的IPO之路不得不快。
目前,吉利汽車科創板IPO申請已於2020年9月1日獲上交所受理,並於同年9月28日獲上市會委審議通過,而威馬、零跑、哪吒三家新勢力造車企業也在緊鑼密鼓的爭搶科創板中新勢力的“首發名額”。展望恆大汽車在科創板的申報進度,儘管“港股折A”的快速路已經被越來越多企業實踐成功,但恆大汽車本次的大額募資能否為其衝擊科創板打開“綠色通道”仍未可知。
在新能源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恆大汽車的資本增速勢必為其發展帶來良性增長。然而針對產品層面,其恆馳系列車型能否如期上市、上市後能否被市場買單,或許才是恆大汽車能否再下一城的關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