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8萬多份基民畫像透露這些細節:股民變基民 高學歷者更愛“冒險”……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基民平時怎麼做投資?最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的報告給出了答案。

  近日,中基協發佈《2020年全國公募基金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投資者主觀意願數據的分析結果,樣本量為84807份;第二部分為機構投資者主觀意願數據的分析結果,樣本量為409份。

  這8萬多份數據,透露出諸多細節。比如,股民正逐步向基民轉化;學歷越高的人,越具備“冒險”精神,更能接受在高風險中博取高收益;定投的“國民度”良好,超七成投資者對定投持肯定態度。

  細節一:股民變基民

  數據顯示,基民數量正不斷趨勢性上漲。截至2020年底,場外投資者總量67102.9萬,其中自然人投資者數量66971.0萬;場內投資者總量2524.2萬,其中自然人投資者2515.7萬。

  報告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從存款轉入”“新增收入”,分別有76.3%和74.5%的投資者符合此選項;“從銀行理財產品轉入”以及“從股票轉入”為次選擇,分別有37.6%、35.8%的投資者選擇。

  這意味着,閒錢(存款和新增收入)是基金投資的主要來源。再者,隨着資管新規逐步落地、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兑向淨值化轉型,居民理財資金也把基金作為理財出口。此外,隨着基金賺錢效應強化,股民變基民正成為趨勢。

  事實上,從公募基金投資品種來看,投資者也願意通過基金來代替股票投資。數據顯示,居民更傾向投資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

  其中,股票型基金被74.1%的個人投資者選擇為主要投資品種,54.8%選擇混合型基金。其他債券型基金(不含指數基金)、指數基金(不含ETF)、貨幣市場基金的選擇比例分別是43.9%、40.6%、22.9%。

  細節二:基金收益表現受關注

  從數據來看,一方面,收益是個人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因素。比如,影響其開展中長期基金投資的因素中,53.6%的投資者認為“基金收益表現與自己預期不符”是最大障礙。從投資考慮因素來看,基金業績表現的綜合打分最高,其次是基金經理排名及投資能力。從贖回因素來看,市場表現不好、基金業績表現也是重要的贖回原因。

  另一方面,從投資時機來看,66.8%的投資者會選擇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進行抄底;66.7%的投資者選擇在某隻基金表現非常好時跟進買入,業內人士提到,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買入即打臉”。

  “看到好東西買進,買到差東西扔掉,是人的本性,在金融市場也不例外。但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講,投資時追漲殺跌是很難賺錢的。”該人士解釋,首先,就行情來講,基金漲勢越好,就越有可能觸碰到高點。其次,就基金經理操作來件,好基金一般有目共睹,極易被投資者跟風買入,當大量資金突然湧入時,也會給基金經理帶來管理上的難度。

  因此,上述人士建議,在基金漲勢很好時,不要無腦跟風買入,但可以將基金經理納入觀察,在其頹勢很大時,再適當買入。基金是一種中長期持有的理財產品,建議基民長期跟蹤買入。

  細節三:學歷越高承擔風險能力越強

  報告顯示,學歷越高的人,越青睞基金投資。風險承受能力與學歷背景之間有較穩固的關係。

  具體來看,中專、高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投資者,更傾向於“儘可能保證本金安全,不在乎收益率比較低”。

  專科及以上學歷的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開始增強:專科學歷的投資者追求“產生一定收益,可以承擔一定投資風險”,而且不同風險偏好類型的投資者比例大致相當。

  本科和碩士學歷的投資者追求“產生較多收益,可以承擔較大風險”,且除了“實現資產大幅增長,願意承擔很大風險”外,隨着風險加大,投資者比例也在不斷上升,碩士學歷的投資者這種梯度上升趨勢更為明顯。

  此外,博士學歷的投資者更偏好高風險類型,追求“資產大幅增長,願意承擔很大風險”的比例更加突出。

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受調查個人投資者學歷分佈

  這意味着,隨着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的認知越充分,對投資產品的風險收益比的認知也更高,也就更願意參與到基金的投資當中。

  細節四:“小白投資者”更接受基金定投

  調查數據顯示,約九成投資者表示投資基本達到或超過預期。僅有10.8%的投資者表示收益未達到預期且相差較大,在所有被調查的投資者中佔比最少。

  且大部分自然人投資者對基金定投持肯定態度。超七成投資者認為基金定投“可以分散投資風險、是一種省心省力的投資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結構越高、年齡越高、投資經驗越多的投資者定投意願會降低。

  數據顯示,45歲以下的投資者更認可基金定投,45歲以上的投資者持負面態度的比例更高。學歷層面,從初中到本科隨着學歷的升高,其對基金定投的態度越來越積極,但碩士和博士學歷,則對定投呈現出稍偏負面的態度。

  業內人士提到,基金定投很適合“小白投資者”,能夠有效提升其投資的幸福感。一是幫助投資者淡化擇時,使基金持有成本從單一變為長期的平均成本;二是培養儲蓄習慣,幫助投資者養成長期、連續、有紀律的儲蓄行為;三是不用頻繁操作,避免快進快出和追漲殺跌等行為。

  細節五:超六成機構投資者考核週期在一年以內

  在機構投資者調查報告部分,有兩條結論值得重視。

  一是,就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評價考核週期來看,1年以內的考核週期佔比超六成。

  具體來看,考核週期位列前三的依次是1年、6個月和3年,佔比分別為35.3%、20.4%和18.5%。5年以上、2年和3個月的考核週期分別佔比10.9%、9.2%和5.6%。

受調查機構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評價考核週期

  二是,就投資的公募基金的評價考核週期來看,近七成機構不超1年。

  具體來看,考核週期位列前三的依次是1年、6個月和3年,佔比分別為38.0%、19.7%和16.3%。5年以上、2年和3個月的考核週期分別佔比9.5%、8.8%和7.8%。

受調查機構投資者對所投資公募基金的評價考核週期

  業內人士也提到,儘管基金行業倡導將中長期業績考核作為依據,但在現實情況中,基於買方、股東方、銷售端等各種壓力,基金尤其是偏股類產品不得不以一年期為考核週期。建議適度拉長考核週期,轉變簡單以業績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建立長期與短期兼顧的制度機制。這樣基金經理才敢拉長投資週期,在“從容”投資中實現多方多贏。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