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推出中國高流動性信用債指數

彭博推出中國高流動性信用債指數

  截至目前,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工作順利完成。彭博公司表示,這成為反映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可投資性提升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此外,彭博公司於11月5日推出全球首隻追蹤國際評級中國發行人信用債指數。業內人士認為,這具有“破冰”意義。

  持債規模達3萬億元

  彭博公司證實,11月初,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進程已完成。目前,中國債券在該指數中權重約6%,人民幣在該指數中成為繼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後的第四大計價貨幣。

  這一主流國際債券指數完成納入中國債券進程,正值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規模歷史性地“叩響”3萬億元大關之際。債券通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機構累計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約3萬億元人民幣,較9月末增加545億元人民幣。

  今年4月以來,境外機構連續7個月淨增持中國債券,三季度單月淨增持規模均超千億元。分析人士指出,外資加快增持中國債券,反映出中國債券吸引力不斷增強。由於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先,經濟更早復甦,貨幣政策率先回歸正常狀態,因此中外利差進一步走高。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一二季度經歷較大波動後,自6月以來調頭向上,打破單邊貶值預期。

  信用債市場開放提速

  5日,彭博公司還宣佈推出全球首隻追蹤國際評級中國發行人信用債指數——彭博巴克萊中國高流動性信用債(Liquid China Credit, LCC)指數,追蹤中國銀行間信用債市場中以人民幣計價、具有較高流動性、可交易的債券。

  近年來,外資加倉中國債券步伐明顯加快,但更偏好利率債。截至10月末,外資持有的3萬億元中國債券中,利率債達2.6萬億元,佔比約為87%,其中又以國債為主,佔總餘額的比例達58%。信用債持倉佔比不到4%。

  納入LCC指數的債券須符合彭博巴克萊中國綜合指數標準,且須同時滿足: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中至少一家給予發行人的評級達到投資級;非次級債;納入時距到期日超過1年。此外,被納入的債券將保留在指數中直至到期,且發行人權重上限為10%。

  “推出LCC指數是中國境內信用債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該指數涵蓋了投資境內信用債市場的諸多重要元素,包括國際評級、流動性和多元化等。”易方達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胡劍認為,LCC指數的推出具有“破冰”意義,被動投資者會率先跟蹤,有人“試水”就會發展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3 字。

轉載請註明: 彭博推出中國高流動性信用債指數 - 楠木軒